上海買菜實錄:有人在凌晨12點鏖戰,有人在早上6點激情下單
創業邦 · 2022-03-25 17:55:42 來源:紅餐網 9335
你見過每天早上6點的上海,有多忙碌么?
最近很多上海搶菜人都在6點鐘醒來,他們是被鬧鐘叫醒的 ,但是不是為了夢想,而是吃菜。
這些平日可能在上海灘各大寫字樓穿梭的人們,在各大生鮮電商平臺中切換著,將生活物資、蔬菜水果加入購物車,搶著下單,爭分奪秒,因為一不留神就有可能發現購物車中的商品已失效,或者當日運力已約滿,請明日再來。
自3月1日公布零星病例到現在,上海本輪疫情進入第三周。據今天上海市衛健委通報顯示,3月21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1例和無癥狀感染者865例。持續推進的網格式篩查繼續考驗上海市的應變能力、城市管理水平以及長期居住在上海的2400多萬常住人口。
幾乎所有的上海居民都面臨著最低48小時封閉式管控,萬一小區內有陽性或者無癥狀感染者就要面臨14天封閉,陸續發現病例還將疊加。居家生活面臨首要的是溫飽問題,消費者對蔬菜生鮮、米面糧油等需求暴增,很多人只能選擇線上買菜。
超額的訂單量,超負荷的運送量都對生鮮電商們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01 備貨充足 運力吃緊
有人在深夜12點之后激情下單,有人在早上6點睡眼惺忪中搶購。
根據經驗,家住普陀區的肖女士,發現夜里12點左右是一個下單的好時間。她所在的小區此前封閉了48小時,連續兩次她都是在12點左右通過美團買菜下單成功。“早晨起來看,常用的盒馬平時的時間段全部約滿,叮咚買菜偶爾能刷到18:30以后能送的時間段,但是很多選好的菜品都顯示售完。”
還有選擇在早上“戰斗”的陳女士,身處浦東管控小區,已經連續6天每天早上睜眼就搶菜,在幾個買菜軟件中反復橫跳,選擇好商品之后選擇能最早送到的平臺上下單。“目前看盒馬的運力最吃緊,每日優鮮我這邊站點關停了,叮咚買菜和美團買菜運力都差不多,早上下單基本晚上能送到。”陳女士表示,配送時間是她最擔心的問題,因為萬一當天收不到菜,家里就會面臨斷糧危機。
從創業邦的觀察來看,各個生鮮電商平臺上貨品和菜品每天更新補充的頻次和數量相對來說是充足的,唯一不充足的是運力問題,才造成了“有菜送不出”的問題。
“目前,電商平臺在本市各前置倉剛需品類的平均備貨量達到了日常的1.5倍到2倍,大部分區域貨源供應較為充足。”3月14日,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表示,已經加強市場運行動態監測,指導電商平臺與本市批發市場對接,加大主副食品貨源組織。
叮咚買菜倉庫分揀中
據叮咚買菜透露的數據稱,叮咚上海各前置倉剛需品類的平均備貨量達到了日常的1.5-2倍,大部分區域供應較為充足。其中,重點民生保障商品比如蔬菜、肉蛋奶等供應量增長超過100%。
每日優鮮也表示,目前上海區域平臺訂單同比疫情前部分地區增長超200%,從目前備貨量看,已經將蔬菜備貨量增加4倍,鮮肉增加1.5倍,水果增加3倍。
從盒馬方面了解到,上海65家盒馬門店、近500家盒馬鄰里均在正常營業中。
盒馬上海區域相關負責人表示,已做好準備全力保障基礎民生商品的供應,并提醒上海市民們無需過度囤貨,能自由活動的市民盡量選擇上門自提,將運力留給封閉小區。
雖然貨源充足,但事實證明,送菜也算是個“技術活”,涉及訂單履約、分揀、分配、配送等流程,加上很多原有的配送員都被封控在家中,讓原本就配送吃力的生鮮電商雪上加霜。
圖片來源:攝圖網
掌握足夠的運力成為各生鮮平臺間最大的競爭力。重啟“共享員工”計劃、征集兼職、定向保供等成為各家電商的“救命稻草”。
3月15日,盒馬方面表示,盒馬已啟動員工招聘計劃,同時與多個企業對接,開展“共享員工”合作,增強保供能力。目前已有豐收日、農耕記、探魚等企業的近300人報名參與。
針對上海郊區疫情情況,盒馬上線社區集單配送服務。在盒馬鄰里服務范圍內的社區,可由負責人聯系對應工作人員集中采購,附近盒馬鄰里店將統一配送。
與盒馬的“集單”模式相類似,叮咚買菜也實驗了“定向保供”模式,提高特殊時期配送效率。
叮咚買菜也充分運用了合作伙伴的資源。作為叮咚買菜的戰略合作伙伴,聯合利華公司內外發起了保供志愿者征集活動。截至目前,叮咚買菜已接收來自聯合利華等企業的志愿及共享員工上千人次。
據叮咚買菜保供專項組人力保障負責人王志介紹,除了共享員工,叮咚買菜也加大了上海區域全職員工的招聘力度,并對曾經在叮咚就職過的一線員工,發出召回邀請,希望他們在特別時刻再次加入叮咚保供隊伍。在臨時員工方面,叮咚買菜則與靈活用工平臺展開合作,每日有約200人前往各區站點作為運力補充。
美團買菜也在自己App上發起了“買菜英雄召集令”,呼吁召集能自由出入的居家民眾參與到服務站中進行分揀、打包的兼職工作,并支付相應報酬。
盡管各大生鮮電商平臺已經使了渾身解數,但仍無法滿足這座擁有龐大人口數量城市的“胃口”,每天仍有成千上萬的居民因為搶不到菜發愁,何況還有不懂網上搶菜的老年人,一時間爆發的買菜需求也促使的各種各樣的買菜平臺和方式出現。
事實上,從2020年那一波疫情的經驗來看來看,這本該是生鮮到家(電商)平臺擴大影響力的好時機。彼時,叮咚買菜、每日優鮮這樣的前置倉平臺都有大幅增長。但是那時生鮮到家(電商)平臺并不是唯一的供給渠道,各大超市和社區店仍可正常供貨,很多中老年人也愿意不辭辛苦去超市選購。
上海的實踐證明,當一座常住人口數量超過千萬的城市全民進入搶菜模式時,面對洶涌而至的峰值測試,生鮮到家(電商)平臺需要面對的挑戰還有很多。
02 超市、菜市場、農區線上賣菜百花齊放
事實上,即使在上海,線下商超并未停擺。只是電商的滲透已經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消費方式。
生鮮電商平臺上訂單暴增,運力吃緊。但也由于居家人員增多,外出受到限制,網上買菜盛行,讓線下超市和菜市場受到冷落,備貨量充足但消費者很少。
已在各平臺研究了近一個星期的王女士,發現了這個漏洞,她推薦大家用京東到家來購買周邊小型超市的蔬菜水果。京東到家是京東旗下的外賣平臺,入駐商鋪大都是周邊小型商超,配送時間在一小時左右。“小型超市的水果蔬菜都能買的到,配送也比較即時,有時候配送員不夠用的時候,店家也會自己配送過來。”
除此之外,外賣平臺,餓了么、美團外賣等都可以購買周邊超市商品,在高峰期配送會延遲。他們和京東到家一起,構成了另一個跑腿大軍。即自己并不介入食品生鮮復雜的采購等供應鏈環節,專注于跑腿服務。
在缺乏到店消費者的情況下,商超也開始自建外賣配送平臺。據了解,疫情期間,聯華超市推出兩款安心宅家套餐,兩款套餐的價格分別是60元和100元,分別配置了三口之家居家2天及3天時間的日常采購量。上海市所有臨時封閉的街道、政府、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界團體均可訂購,市民也可以通過i百聯平臺下單,聯華送貨上門。
家樂福開通了微信小程序,為門店3公里范圍內用戶提供1小時送達服務。不過有店鋪目前受到疫情影響,配送出現延遲,建議提前囤貨、錯峰下單。
德國連鎖超市品牌奧樂齊為距離門店5公里以內地區提供配送服務。不過,門店運力緊張,線上購物可以避開9點至12點錯峰下單。
在有些超市的帶頭作用下,目前Ole超市、麥德龍、City super超生活、永輝生活、City shop城市超市、清美鮮家、一米市集、美菜商城、綠地優選、七鮮等超市都開啟了配送到家的服務。
疫情期間,不少菜場也嘗試開通買菜小程序或者APP下單。例如,虹口老品牌菜場三角地菜場開通了自己的微商城,開始了網上賣菜。目前,三角地微商城網上菜場包括平價菜專區、肉類專區、蔬菜專區等大類。蔬菜種類豐富,都是從品牌基地直接采購的農產品,還有已經配好的凈菜。平臺配送范圍覆蓋整個虹口地區,采取訂菜模式,下單時間為周一上午8點半至周四下午4點。每天4點前下單,隔天送達。
閔行區古美路街道,分別與轄區四大菜場合作上線送菜服務,六種套餐可供選擇。四家菜市場分別負責配送周邊地區,早上8點-下午4點接單,次日下午4點前送達。
同時,上海市政府也非常支持農產品線上賣菜的生意。目前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在上海三農微信公眾平臺、魚米之鄉小程序連續刊發各涉農區“送菜上門”生產經營企業名單。浦東新區連續三日推送地產農產品團購直送上門信息,全區農業經營主體兩天內送出農產品套餐12000余份,銷售額過百萬元。嘉定區在“我嘉生鮮”開通嘉定地產農副產品直送到社區綠色通道,以優惠價推出“蔬菜防疫禮包”,通過社區團購、線上下單、農場直送的方式,方便居民購買優質地產農產品。
突如其來的疫情由于多點爆發,讓上海這座千萬人口大城市幾近停擺。當數千萬居民面臨溫飽問題時,無論是政府的全力保障,還是生鮮電商不遺余力,商超、菜市場們擁抱線上的努力,都說明直到今天,關乎民生的吃菜問題仍舊是一個長期存在的挑戰。同時也意味著持續了十余年的生鮮零售創業創新之路,遠未走到終點,仍舊存在比較大的優化空間。
在這種買菜這件事上,上海意外的實現了人人平等。一位在業內頗有名望的專家前兩天發朋友圈抱怨說,他六點上鬧鐘搶菜,結果只搶到了幾塊豆腐。雖然這位專家曾經指導過不少零售企業做生鮮運營。
上海“上鬧鐘搶菜”的情況,其實也暗示著生鮮零售這個古老行業遇到了新挑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習慣的變化,生鮮零售的解題思路也需要進一步提升維度。從供給充足到以社區用戶為顆粒度的準時配送,意味著生鮮零售的探路者們必須找到新的辦法,實現供給與體驗的新平衡。
本文轉載自創業邦,作者:陳曉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