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VS羅永浩:法律不辯聲高,不量眾寡,法律,是準繩
郭霽 · 2025-09-13 17:26:53 來源:紅餐網 614
“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是所有法律人去分析一件事情的底層邏輯。這句話最早明確載于1979年7月1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四條,后成為我國三大訴訟法(刑事、民事、行政)的核心原則,并被《法學大辭典》等權威文獻收錄。這也是所有法律人對一件事情進行分析的邏輯依據。
作為一名深耕連鎖餐飲法務18年的律師,按照已知的網絡上所呈現的事實,針對羅永浩發微博吐槽西貝幾乎全是預制菜,西貝創始人、董事長賈國龍表示,西貝沒有一道預制菜,將會起訴羅永浩這一事件做出一些法律上的梳理:
西貝起訴羅永浩,可能基于哪些法律依據?
西貝起訴羅永浩,最大可能性是主張名譽權侵權。
根據《民法典》第1024條,法人同樣享有名譽權,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其名譽。
西貝回應“沒有一道預制菜”,即意為羅永浩的聲稱與事實情況不符,屬于民法典第1025條第1款所載捏造、歪曲事實的行為,且超出正常輿論監督的范疇。
羅永浩的言論,引發了大規模社會公眾參與了討論,其中不乏對西貝品牌的負面評價,西貝較大概率會以羅永浩侵害其名譽權為由起訴。同時,羅永浩作為擁有大量粉絲的公眾人物,其在社交媒體發布的言論已超越個人表達范疇,具備了一定的公共屬性,且影響力遠勝于普通公民,尤其是發表定性西貝是預制菜的言論之后又懸賞10萬搜集證據的這個前后邏輯矛盾的這一事實。因此,法律可能會對其言論提出更高的注意義務。
對于西貝來說,則需要證明羅永浩的言論存在虛假事實陳述、具有主觀惡意以及社會評價降低、客流量下降、營業額減少等實際損害。
羅永浩的言論是否構成“誹謗”?關鍵點是什么?
認定是否構成誹謗的關鍵點,是他的言辭是否有超出輿論監督合理范疇的重大不實。
為了保護公民的輿論監督自由,民法典1025條規定了“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影響他人名譽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一旦訴至法庭,羅永浩一方也大概率會在公共利益、輿論監督的角度舉證自身言論的合理性。
但這一條同樣規定了三個除外情形,即:(一)捏造、歪曲事實;(二)對他人提供的嚴重失實內容未盡到合理核實義務;(三)使用侮辱性言辭等貶損他人名譽。這三個情形不受豁免,會構成名譽權侵權行為。
因此,雙方現在正在就“西貝是否使用預制菜”這一重點問題的答案開展輿論戰,后續如訴至法庭,也將圍繞這個問題進行舉證。
事發后羅永浩在微博發出了《2022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截圖,報告原文稱“真功夫、吉野家、西貝、小南國等預制菜占比高達80%以上”。但該報告發布于3年前,那時預制菜尚未有統一、官方的定義。
2024年,國家發布《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第一條即規范了預制菜范圍,定義的落腳點在于“加熱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肴”。但目前西貝以及部分餐飲企業采用的是中央廚房模式,通過企業之間的大型廚房進行初步加工,確保餐品品味、口味一致,再配送至門店進行后續加工出品。這一模式下菜品如果沒有被加工為預包裝食品,就不符合《通知》中“預制菜”的定義。
餐飲行業是一個迅速發展的行業,消費者的認知可能在某一時間段內落后于行業經營模式、國家政策乃至立法規范。如果沒有政策文件規范,法院大概率會以一般消費者的認知為評判標準,但在政策文件已經明確定義的情況下,政策文件的定義將會有較高的優先級。
當然,除誹謗外,侮辱性言辭也是名譽侵權的行為之一。鑒于羅永浩在微博中使用了“惡心”等負面表述,西貝也有可能同時以言辭侮辱為由主張侵權。
“消費者知情權”與“企業商業信譽”該如何平衡?
消費者知情權與企業商業信譽并不是在天平兩端、你進我退的關系,而是二者相互促進、良性發展的關系。
企業商業信譽是一種受法律保護的合法權益,來源于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積累,這種信任恰恰需要通過信息透明來鞏固,即:在合規經營的同時,讓消費者享有法定的知悉商品、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比如,餐飲行業越來越多企業在采用明廚亮灶的模式,消費者用餐時就能看見后廚的衛生情況,國家政策也在鼓勵商家采用這一模式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通過可視化操作增強消費者的用餐安全感。
關于連鎖餐飲品牌建中央廚房到底是放大還是減少了食品安全隱患?
食安問題,一直是我律所扎下重兵的法務處理板塊,18年來,見證著中國食品越來越安全的發展歷程,這一切,離不開公眾的監督、國家的立法和政府的監管、也離不開餐飲企業食品企業的持續規范與投入。
其中,中央廚房的建設在保障食品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紅餐網創始人陳洪波先生接受第一財經的采訪時說到:
“中央廚房在餐飲行業中具有重要地位,既是行業進步的顯著表現,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關鍵手段。從行業價值來看,中央廚房通過集中采購、標準化生產和統一配送,大幅降低了餐飲企業的食材損耗與運營成本,同時解決了傳統門店“口味不一”的痛點,尤其適配連鎖餐飲的規模化擴張需求,是餐飲行業從“分散經營”向“集約化發展”升級的核心標志,體現了行業進步。
在食品安全層面,中央廚房能實現從食材溯源、清洗加工到成品儲存的全流程可控,相比傳統門店的“小作坊式”操作,更易落實衛生標準、規避交叉污染風險,還能通過專業檢測設備提前排查不合格食材,形成了更嚴格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有效降低了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率。”
小結
文章的最后,我想說,法律不睬喧嘩,亦俯聽寂靜,任眾議紛紜,終以孤尺為準繩。當是非曲直各方紛紛的時候,法律,是裁定一切是非標準的準繩,我們也期待,西貝與羅永浩的輿論公眾事件,早日止于法律。
作者:上海中申律師事務所創始人郭霽律師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