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廳倒閉潮,是2017餐飲行業細分領域崩盤的開始嗎?
胡茵煐 · 2017-01-23 11:29:22 來源:紅餐網 13811
前兩天,作者和小伙伴逛街,途中打算去一家咖啡店休息。打開某點評網站一搜,附近咖啡店多已歇業倒閉。不僅倒吸一口涼氣,那些年排隊排到爆,頻頻活躍在朋友圈里的咖啡店紛紛歇業關門。一家店關門可能是因為個體原因在某些方面做調整,但是多個品牌關門了多家門店,這就不是一個品牌的問題了,而是整個行業的問題。
咖啡廳倒閉潮來了
今天,作者就跟大家簡單聊聊,中國當下咖啡廳倒閉潮以及背后的原因,希望在這個領域的朋友們能夠看到以后,多一點思考。
一、那些關門的咖啡廳 ?
以下關閉或部分門店歇業的咖啡店,不乏知名品牌:
Caffebene 咖啡陪你(總部撤離)、豪麗斯咖啡(旗艦店關門)、COSTA 咖啡(國金中心店)、咖啡之翼(部分門店)、太平洋咖啡(部分門店)、漫咖啡(蘇州2家店)、西九巷咖啡(部分門店)、雕刻時光(部分門店)、研磨時光咖啡館(部分門店)、SPR COFFEE(部分門店)、delimuses西餐咖啡(部分門店)、MAVI咖啡甜品屋(部分門店)、咖啡滴樂(部分門店)、食之秘(部分門店)、Paras Coffee(部分門店)、明謙咖啡(奉賢路店)、真鍋咖啡(部分門店)。還有一些茶館:一茶一坐、茶香書香。
——以上數據來自大眾點評網 ?
“有些事情,用數據記錄現實真相是一件殘忍的事情。 比如: ?
韓系咖啡代表:Caffebene 咖啡陪你 ?
2015年5月27日咖啡陪你中國區域北京總部關門,公司高管離職,拖欠總部160多名員工近1000萬工資無果。緊接著全國各地的咖啡陪你從2015年一直到2016年平均每個星期都有店鋪關門,數量已無法統計,幸存下來的門店在苦撐,有些僅僅是叫Caffebene的咖啡廳而已。
25年經典咖啡:太平洋咖啡 ?
截止到2017年1月中旬,成立于1992年的太平洋咖啡僅在上海這個城市已經關閉了9家咖啡店。近幾年,太平洋咖啡的營收并不是非常理想,前有星巴克在時尚文化領域擋路,后有韓系咖啡個性沖擊,再加上無數私人小咖啡店吞噬,太平洋放加盟之后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以下關門的9家店,有些是戰略收縮,有些是無力回天。
據悉,其母公司華潤萬家已經放風出來,有打算賣掉太平洋咖啡的意愿。 ?
母公司放風,老牌太平洋瀕臨被賣的命運
最美老板娘咖啡:咖啡之翼 ?
上節目、做講課、放加盟、開面館。。。。。。1970出生的咖啡之翼CEO尹峰,即有顏又有錢,本人就是個金字招牌。也擋不住旗下咖啡之翼(天佑城店)、咖啡之翼(萬達店)、咖啡之翼(威尼都店)紛紛慘淡收場。
鍋比米還多的咖啡:創業咖啡館 ?
打著“雙創”名號的創業咖啡,借助總理做背書,扶搖直上九萬里。從幾十家店,瘋狂飚到1000多家店,占領全國各省會級城市,一時間哪兒哪兒都是創業咖啡,僅沈陽一座城市竟然有多達30家創業咖啡!局部地區造成鍋比米還多的創業咖啡,實際情況是90%都在虧損。僅僅是依靠政府補貼在茍延殘喘。行業多米了骨牌一觸即發。
借總理站臺的3W咖啡,思路值得咖啡廳借鑒
光榮犧牲的咖啡:COSTA 咖啡(國金中心店) ?
號稱“國金八景之一”的COSTA 咖啡,見證了國金一帶經紀人、證券人的起起落落。牛市的時候,那些一身頂級奢侈品的金融精英們,刷著五顏六色的白金卡,買著超大杯的咖啡,電話里談的都是幾百億的業務,根本不屑于參加什么買一贈一的活動。
后來股市熔斷,大家開始提前下班,行情不好的日子里,有些西裝革履的人開始問店員刷哪家銀行的信用卡有折扣?有厚臉皮的,點一杯咖啡一桌人坐一整天,有些甚至干坐一整天。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屹立多年的COSTA 咖啡(國金中心店)最終還是關門大吉了。
COSTA 國金中心店,死得很壯烈
死而復活的咖啡:Manner Coffee ?
僅有2平米,卻有著完整機構的“全世界最小的咖啡店”Manner Coffee關門了。它可是紅極一時的咖啡店,排隊5小時,月入10萬+。也逃不了關門的噩運。Manner 關門的原因跟同行業咖啡廳不同,它跟米其林泰安門、阿大蔥油餅、夢花街餛飩一樣,死于證件不齊+周邊鄰居舉報。后來,Manner Coffee在隔壁街找到了寄宿,在一家餛飩店里重新開張。
排隊5小時,月入10萬+
二、關閉的原因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導致咖啡店倒閉潮的原因有很多。但無外乎以下6種原因
1、被外界革了命 ?
2、被貪欲撐死 ?
3、被品牌方收割 ?
4、被大環境餓死 ?
5、被出名群起攻擊致死 ?
6、被自身經營拖死 ?
1、被外界革了命?
咖啡,最重要的是咖啡豆。咖啡豆產地和新鮮程度對一杯咖啡最終的品質有著決定性作用。連鎖品牌要統一標準化,如果都用新鮮的咖啡豆,成本很大難度也很高。所以目前一杯咖啡里面通常會兌牛奶和糖漿,降低咖啡豆的影響,這就導致大家的產品大同小異。主要是提供社交和一些簡餐小吃。
當下餐廳環境不輸咖啡館
前幾年餐廳裝修流行工業風,一時間很多火鍋店、中餐館放了好多鋼管、紅磚墻,被業內外人士紛紛吐槽。這看似一個笑話,其實恰恰說明了餐廳在自身環境上的升級。
“ 當下,大眾餐飲注重消費者的社交。 ?
以外婆家為首的餐廳?,硬生生把逼格和情調做上來。能吃飯,能喝飲料還能坐下來聊天講話,閨蜜之間聊聊天拉拉家常,人均也不貴,菜比咖啡廳的既好吃又好看,為什么還要去咖啡廳?
肯德基、麥當勞賣咖啡。這些老牌西式快餐店,賣咖啡是自然而然的事。有時候去不起星巴克,幾塊錢一杯麥當勞美式咖啡,無限續杯加糖加奶,也是個聊天好去處。
近幾年餐飲總體市場在增長 。一時間全國到處都在開餐廳。咖啡廳重要的職能——社交,被餐廳死死咬住,有些自助餐廳甚至在飲料里,提供速溶咖啡的服務。咖啡行業前景堪憂。
“革咖啡廳命的,不止餐廳一個。 ?
全家、Seven Eleven、好德等便利店賣咖啡。 ?同時,店內還提供座位。雖然品質上這些便利店的咖啡不如專業咖啡店要好,但是80和60分,對于消費者來說都是及格的。消費者即能帶走邊走邊喝,也能2個人在店里的高腳椅上坐下來靜看外面行人來來往往把家常聊,餓了有關東煮、有面包、有零食,也能滿足一部分市場。
全家自帶品牌溫度,渠道多,能夠滿足對咖啡價格敏感高的人群
網吧賣咖啡。 ?目前市面上大型網咖,裝修精致,且大多帶有飲料臺。他們售賣果汁、奶茶、還有咖啡。對于網吧老板們來說,咖啡作為提神飲料,不僅能夠直接增加收入,還能延長上網者的上網時間。而對于上網者來說,“葛優躺”在真皮大沙發里,喝著咖啡打著游戲,通過游戲跟好友實現互動和社交。雙方一舉多得。
當下好的網吧帶有水吧
跨界賣咖啡。宜家、無印良品、有些室內兒童游樂園甚至都在賣咖啡。傳統單一提供社交、咖啡和簡餐的咖啡廳,其實已經是四面楚歌了。
無印良品家的咖啡店,開在你旁邊,怕不怕?
“難道,咖啡廳就沒有出路了嗎? ?
有,且看下文。 ?
2、被貪欲撐死 ?
盲目地一窩蜂式開咖啡店,也是導致咖啡廳關門風潮的原因。 ?
以“創業咖啡”為例,以自身創業外加創業孵化器為名,博得不少當地政府的支持,優惠拿地,甚至直接給補貼。“奶茶妹的老公”劉強東,甚至還給創業咖啡3W投資,一時間全國各地的創業咖啡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其中有些創業咖啡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從幾十家店飚到1000多家店,看似規模龐大,其實是虛胖。
業內人士透露,全國90%的創業咖啡其實是虧損的。真正盈利的只有開在濟南大學的一家。 ?
創業咖啡創新思路是對的,但也經不住一窩蜂
像創業咖啡這樣的咖啡廳在全國還有很多。一個區域,只能養活一家咖啡店。人家生意好,也不管自己能不能打得贏,非跟著開。最終結局是,一家賺,兩家平,三家虧。局部地區,鍋比米還多,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何況,這些那些盲目跟風的多是外行老板呢?
3、被品牌方收割 ?
目前國內市面上咖啡基本上是三個系列。
歐美系咖啡、臺系咖啡、韓系咖啡。
歐美系咖啡產品比較單一,主要針對商務人群,主打優質服務是他們的特色; ?
臺系咖啡主打娛樂休閑,快捷的簡餐和套餐是它們主營點,咖啡并不是它們的主要業務; ?
韓系咖啡主打下午茶小吃甜點,在兩者基礎上豐富產品線。 ?
近些年名聲鵲起的Caffebene 咖啡陪你、豪麗斯咖啡、漫咖啡(蘇州店)都屬于韓系咖啡。而倒閉潮最嚴重的也就是這些韓系咖啡。
韓系咖啡巨頭豪麗斯也開始收割
除了上文提到的Caffebene 咖啡陪你全線撤退。另一大韓系品牌,豪麗斯咖啡拖欠供應商、加盟商以及員工工資貨款無法償還。其最大的旗艦店——歡樂海岸旗艦店,也被迫關門。
這兩家韓系咖啡,究其源頭都有中國公司引進外國公司的影子,或合作或代理,進行放加盟賺錢。
“而今悉數離場,與其初衷不無關系——我就是撈一票錢走人的。 ?
加盟韓系咖啡的,多是個體經營戶。他們對短期利益和回報看得很重,同時他們承擔損失的能力也很低。同時,這些韓系品牌對于加盟商的支持和管理幾乎為零。如今出現虧損,立刻關閉。 ?
這就是為什么咖啡陪你能夠一夜之間火起來,又能一夜之間退潮的原因之一。
本身韓國的流行品就是一陣風。那些韓國影視劇、韓國明星、韓國美食,走馬觀花換得快。后面的人再跟風往往不是撲了一場空就是成了接盤俠。如今又有“限韓令”,留下的加盟商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品牌方撈錢走人 ?
韓風就是一陣風 ?
大方向在限韓令 ?
4、被大環境餓死
以COSTA 咖啡(國金中心店)為例。
上文提到了,COSTA 咖啡(國金中心店)在股市好的時候,附近金融從業者意氣風發,來這里喝咖啡聊天談事情的人很多。不僅如此,他們出手還闊綽,要大杯,不參加活動。
股市熔斷后,行情下跌來這里喝咖啡的人越來越少,點咖啡的型號也越來越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光坐不買咖啡。最終COSTA 頂不住租金關門停業。 ?
客人有錢咖啡店吃肉,亮堂
客人無錢咖啡店吃素,發殃
當下經濟形勢比較嚴峻,社會財富呈現兩級分化。真正屬于咖啡廳中流砥柱的客人正在流逝。
“小資階級的人收入在減少,人群數量在降低。 ?
5、被出名后群起攻擊致死 ?
中國有句老話叫“人怕出名豬怕壯”。
米其林一星餐廳泰安門、阿大蔥油餅、夢花街餛飩......都是因為出名后,被附近居民舉報,再加上本身資質不健全被迫關門。 ?
咖啡界里也有這么一家——Manner Coffee,全世界最小的咖啡廳,僅有2平米,有段時間紅極一時,最終因為點面積太小申請不了衛生許可證,被迫關門。但是由于Manner Coffee的口感很好,擁躉很多,后來它成功開到隔壁街的餛飩店里。
深耕細作口碑好,有時候想死都死不掉
6、被自身經營拖死 ?
我們能夠查到關門的咖啡廳,首先那是建立在一定的知名度之上。而那些,沒有知名度的咖啡廳倒閉了,基本上跟自身的經營出現問題有關。
比如:產品不夠硬、門店選址失誤、門店服務培訓不到位、營銷推廣力度和維度不足,等等…… ?
“ 咖啡廳大環境嚴峻,再加上內部問題,兩者相加之下,關門也就不遠了。 ?
三、咖啡廳如何自救 ?
從當下宏觀角度來看,咖啡廳窘境跟時代和市場的升級有關,如果仍然堅持當下的老路,未來的出口將越來越窄,“咖啡廳”這個領域甚至都會被取代。比如:
1、隨身聽被MP3取代,MP3被手機取代 ?
囿于功能過于單一,且并未能出類拔萃,現在聽音樂基本都放棄了隨身聽和MP3,這兩者已經成了歷史。
2、膠片相機被數碼相機取代,數碼相機被手機取代,單反仍在。 ?
膠片相機基本上已經被徹底淘汰了,數碼相機基本上已經被手機取代。可是,單反還在,憑借手機無法企及的高精度畫質和功能,牢牢地占據著市場,有一批攝影愛好者簇擁。
3、面對圓珠筆的更迭,鋼筆升級成為禮品、尊貴、專業的象征。 ?
但是,想要寫好字,還得用鋼筆。
4、電動車流行的時代,摩托車和自行車并沒有失去市場。 ?
自行車現在兼具:代步工具和運動器材的功能。隨著摩拜單車和小黃車的興起,自行車又被賦予時尚元素。
摩托車逐漸被電動車取代主流代步工具,但是專業的哈雷摩托動輒6位數,更成為一種文化和地位的象征。
哈雷是摩托,更是一種文化和象征
“ 咖啡廳自救,除了要從專業角度來完善自身運營外, ?
還要從前人身上吸取經驗,另辟蹊徑才能突圍。 ?
1、學習單反——造100分咖啡 ?
Manner Coffee 以2平米咖啡店成為網紅,無可否認,Manner咖啡的包裝設計是優于一般咖啡店的。但是,它提供消費者自帶杯子買咖啡減5元。同時,盡管店鋪面積很小,但是Manner的店員依舊很用心為每一杯咖啡拉花。
這是一種專業精神,把口味做精做絕,用產品說話。如果餐廳、快餐廳、網吧等想要搶市場必須要付出極高的成本和精力,增大技術壁壘,咖啡廳自然有自己的市場。80分和60分對于消費者來說都是及格分,但是100分和60分對于消費者來說:一個是第一名一個是剛及格。
真做到100分,消費者有了,競爭對手少了
這是經過測試確實可行的方法,也比較靠譜。 ?
對于連鎖品牌來說,要讓每家店的口味都能穩定在100分,難度很大,但是對于個體小店來說,這就容易多了。
2、學習便利店——給咖啡廳加一個功能 ?
人們去便利店除了可以買百貨外,現在還能在里面吃飯,喝咖啡,甚至還能拿快遞。那么,在咖啡廳是不是還可以除了吃、聊天、玩牌以外干些別的?
例如:豐富桌游種類、麻將、聽講座、看展覽、參加Party、看演出、明星見面會、新書簽售會、參加舞會。。。。。。
已經有咖啡店意識這點,開始組建沙龍分享會
“ 創業咖啡的創新思路,對咖啡行業來說是值得借鑒的,可創業咖啡的問題是在自身走偏以及失控。 ?
3、學習哈雷——讓咖啡廳圈一撥人 ?
當下咖啡廳行業,以上海為例共有5739家。排在前列的除了知名連鎖品牌外,剩下的許多在菜品上以及主題上下了很大功夫。譬如寵物主題咖啡廳、影視人物主題咖啡廳、以特定的主題圈住一部分人群,成為他們的聚集地,也是一種出路。
圈住一波人,留下一家店
筆者說: ?
看到咖啡廳大面積的關閉浪潮,作者的內心其實是凄涼的。尤其是經過大量數據采集之后,對于咖啡廳整個領域的未來走向并不樂觀。但是,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當下咖啡廳還抓著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時下90后為主的年輕人,尤其是女性,對于社交的需求量是高于同時期80后。抓住這波人群做文章,或許還能有一絲契機。
“ 但是咖啡廳創新找新出路是當務之急。
本文作者胡茵煐(微信:yuelaoban),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