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餐飲業績低盈利難,精細化管理是競爭驅動力!
胡茵煐 · 2019-04-15 09:33:03 來源:紅餐網 2515
?精細化管理驅動餐飲競爭力!
近兩年,餐飲業的巨大的市規模、前景及相對低的門檻吸引了眾多創業者涌入。
然而見慣的卻是——許多人盲目投身,早早地吹響號角,卻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在這場無煙的戰場里鎩羽而歸。
無論是過去的總結還是新的變動,都證明了餐飲行業并沒有想象中那樣好做。
餐飲業局勢動蕩,競爭白熱化
中國餐飲市場4萬億,餐廳數量800多萬,這組大家熟悉的數據意味著數量過剩,質量低,供大于求……
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和餐廳盈利的難易程度顯而易見。
01 資本與知本的入局
近幾年餐飲業的蛋糕越來越大,作為天然的剛需行業,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入局。大量高端人才開始跨界進入餐飲行業,“大知本”的進入與創新思維帶動餐飲行業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知本帶來餐飲市場變動
▲圖片來源:餐飲老板內參
其次是大量的資本進入行業,資本家的投資行為改變了整個餐飲行業的經營行為和管理行為。
02 追風扎堆,同質化競爭激烈
曾經互聯網時代剛剛到來,就搞得餐飲人們不知道該怎么做了。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商業模式衍生,外賣、新零售、多種餐飲+模式誕生,給了餐飲老板們不斷增長的壓力。
而這4萬億的餐飲市場,從來不乏跟風者。于是出現了此起彼伏的“什么火,我就做什么”,甚至是,“資本要什么,我就做什么”結果大家都相似而單一,彼此扎堆在一塊擠破了頭。
網紅餐廳的教訓還不夠多嗎?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種跟風可能前期會勝在模式的新穎,但不認真做好產品籌備和規劃,后期管理又跟不上,再怎么踩風口,也是白瞎。
餐飲業到了企業與企業間的競爭階段
餐飲業的競爭,就好比一片森林,林子里樹種得越來越多,但共享的資源也就那么點兒。要想爭得更多,要么往高處找陽光,要么就得根扎得深。
競爭越發白熱化,在很多一頭霧水的餐飲人還有勁沒處使的時候,一些看明趨勢的已經暗自開展一輪又一輪的較勁。
01 比規模
發展規模,是每個餐飲企業的必修課。市場規模大的,毫無疑問會占領消費者心智,成為大品牌的代名詞。
資本入局下,利用迅速擴張切入消費者視線的模式也成為可能。但這種互聯網模式若不做好成本管控,后果也有待考究。?
連咖啡擴張遇阻,大量關店就是個例子
▲圖片來源:百度
然而,餐飲業目前甚至有95%屬于單體小型餐飲。小企業沒有規模優勢,成本高、競爭力弱,很容易被淘汰。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小企業的規范成本更低,有自己的優勢,能做到快速規范化的管理。只是許多餐飲創業者還沒有這個意識。
02 比成本
餐飲行業的“三高”(房租、人工、原材料)是時代進步必然會帶來的影響。不受企業自身管控的成本上升,也成為近年來餐飲業績的巨大拖累。
以香港餐飲文化的代表之一翠華餐廳為例,2015年時經過數年租金等各項費用的增長,凈利率僅為3.9%,2017年年中報表,員工開支漲6%,其他營運開支則漲30%,各項成本上漲都在壓縮著整體利潤。內地城市房價上漲更是給了其擴張嚴重的壓力。
企業必須警惕成本增長速度大于營收增長速度
▲圖片來源:攝圖網
03 比利潤
利潤率低的餐飲企業,管理難度也大,因為關系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流程:采購、人工、耗材等等環節。最難的是,餐飲老板們,往往都不知道利潤到底流失在了哪兒。
未來,數據分析會成為餐飲企業有利的經營工具,做好數據記錄與分析,達到精細化的管理,才是餐飲企業競爭的出路。
04 比供應鏈
國內餐飲供應鏈也正從無序化走向有序化。餐飲供應鏈的爭奪已經悄悄拉開帷幕。
一些大企業與原料供應商、物流服務商、消費者等節點組成的高效網狀鏈的同時,仍有大部分餐企領導人對供應鏈管理理念落后,實力懸殊。
海底撈自建一套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并對外服務
▲圖片來源:掌鏈傳媒
無論是哪個層面的對比,或許都意味著,餐飲企業的競爭正在回歸企業本質。一味地冒進在這個激烈的大環境下已經不起作用,更多的是要扎實根系,做好企業的精細化管理。
精細化管理驅動餐企業績提升
餐飲下半場的競爭,到了提升內力的時候。達到精細化管理是提升業績,止住凈利潤下滑的核心驅動力。
當然,管理沒有一本一勞永逸的教科書,路還是得自己走。最起碼的三點:知人、知事、知物。知人者善用人,知事、知物則在于企業領導人對自身企業的了解和把控。
作為勞動密集型服務業,雖然管理難度大,但這也是餐飲企業必須克服的問題。
01 規范企業成本控制 建立成本把控標準
為了更好地實施成本控制,餐飲企業必須首先建立自己的成本控制體系。為了提升更好的經營效果,餐飲企業也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個標準,包括選址、人工、房租、成本、坪效各個環節。
我們此前詳細分析過餐飲企業維持業績平衡的保命線,值得參考。
利用設備管控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也給企業運作帶來了很多便利,諸如洗碗機、收銀排隊系統等。
而在餐飲企業的環節中,采購也是最常吃到的虧,尤其是一些傳統餐飲企業,不清楚行情、不清楚原料要求、不清楚采購過程……原材料買來堆在一邊,沒有管控標準,也損失了不少成本。
目前市面上也存在一些餐飲企業收貨的解決方案,比如“餐鏈智能電子秤”,通過一種自帶高清攝像頭和平板電腦的秤,收貨員只需要過秤即可,菜品的照片自動傳入到電腦里。
投入設備管理,也能避免一定利潤漏洞
▲圖片來源:餐鏈
這樣的設備不僅能夠查看原材料價格貨比三家,誰下的單、誰送的貨、誰收的貨、幾點收的貨、品質如何、數量多少……也都清清楚楚,大大有利提升效率。
02 共贏思維做人效管理
餐飲企業店面數不斷增加的同時,相應地服務人員也會增加。而在對服務質量有高要求的餐飲行業,服務人員管理培訓、薪資激勵、日常開支都需要有一定的支出。
但做企業,畢竟是要做生意的,對員工好的同時,企業的利益也要能達到最大化。
讓人工投入效益更大化
▲圖片來源:攝圖網
我們在走訪一家門店時,經常詢問的問題是,店內有多少人,分別是什么崗位。這樣的把控有助于查看門店是否有合理的人效 。
老板對員工的管理,不僅僅是規范員工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還要能和員工站在同一戰線,用共贏的思想獲得員工的忠誠。
西貝的領導人曾經說過,有臥底去西貝工作,最后不想走了,因為福利太好。制定科學合理的薪職晉升和福利制度,讓員工心里有底——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什么樣的要求,就可以拿到相應回報,也有了拼搏的目標。
采用合伙人制度這種共贏的運作模式,能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經營狀況
▲圖片來源:家府潮汕菜
?結語??
目前市場上,有一些品牌看著有許多門店,光鮮亮麗,實則內部管理一團亂。產品研發跟不上;策劃管理混亂,做活動營銷進少出多,很多細節已經反映出內部管理出現了問題。
下半場餐飲企業競爭,必須通過精細化管理,圍繞著生意為核心建立更加齊全的制度,做到開源節流,真正把自身基礎打扎實。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