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助力餐飲精細化管理的八大黑科技!
胡茵煐 · 2019-07-01 09:31:00 來源:紅餐網 2746
科技改變著人們的消費習慣,從食物到服務等餐廳運營中的各個環節都產生著不言而喻的巨大影響。
現如今科技當道,生活中無不充斥著科技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改變著人們的消費習慣。科技逐漸走進餐飲也是必然之趨勢,手機外賣、網絡訂餐、點評消費……已經完全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中國新中產餐飲人群畫像 ?? 圖源:紅餐網
我國餐飲收入已超4萬億元大關,開始邁向品質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新餐飲時代”。
01 精細化管理已成趨勢
科技和商業模式的進步,正在不斷刷新餐飲行業格局。消費在升級,智能科技在滲透,我國餐飲行業的深刻變革正在暗潮涌動。
然而,在餐飲行業高速發展之時,我國餐飲業已經告別了只依靠菜品就能長存的初級階段,開始全面回歸理性,進入微利時代。
高成本微利潤的餐飲時代?? 圖源:百度
餐飲環境越是嚴峻,就越會淘汰粗放式、個體戶式的散漫管理。 這就意味著“精細化管理”成為餐飲業發展的必走之路:供應鏈、菜品研發、質量把控等一切方面面都對餐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精細管理,更要及時適應大眾餐飲消費趨勢的變化,這也是餐飲企業競爭的關鍵。
時代瞬息萬變,唯有正面差異,理性跟潮,才能確保在涌浪之中立穩腳跟,才有贏的可能。
02 盤點這些年開源節流的智能新科技
1 海底撈智慧餐廳下的全自動化
這只長相呆萌,但一點也不路癡,送餐又穩又準的海底撈的送餐機器人帶給顧客不小的驚喜。
不用擔心它會碰到障礙物無法順利送餐,也不必擔心它會撞到顧客。如果真的有人擋到它的去路,它也會溫柔的講:“請讓一下。”
送完餐還會自己原路返回的機器人?? 圖源:百度
同樣吸人眼球的還在于海底撈智慧餐廳實現了私人定制鍋底。消費者可以建立自己的鍋底檔案并上傳至云端,有6檔辣味可供挑選,以及其他口味,高達0.5克精準化配置,實現真正的“千人千味”!
點單過后 后廚機器臂直接自動配菜?? 圖源:吃喝玩樂在北京
在海底撈里就餐,哪怕是機器服務也還是會讓人感覺貼心跟周到。
2 肯德基幫我們實現靠臉吃飯
手機掃碼點單吃飯已經變得平常,但是靠臉就能吃飯這件事又有幾個人遇到過呢?
肯德基的自助點餐機實現再升級?? 圖源:紅餐網
這種點單方式下就算你忘帶錢包和手機也照樣能吃上飯。 只要站在機器面前微微一笑,點餐和支付就都能搞定。
通過實驗,不論你是素顏還是濃妝,不管你變換何種發型,機器都可以識別成功。不得不說,一個點餐環節已經被玩出花來了……
智能系統代替點餐員、收銀員,可以減少服務員的數量,降低人工成本。實現高人效,高翻臺率。
3 SaaS系統提供更精準的餐飲數據
數據的精準化對每個餐企都至關重要,是影響利潤的直接要素。 采購、烹飪、銷售如果每個流程都只是跟著感覺走,必將造成物質成本和時間成本的浪費。
SaaS系統已經形成了一體化的系統模式? 圖源:漆點品牌咨詢
要告別粗放式管理,庫存盤點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也是十分繁瑣的一步。
SaaS系統的出現破解了這個難題。對連鎖餐飲來說,客如云的供應鏈系統和大數據分析的管理能的確很強大,可以為餐廳科學計算食材采購建議,可有效減少采購比價和配送成本。
除此之外,數據的精準化還可以描繪消費者畫像,把握顧客口味與用餐習慣,增加消費者粘合度,才能做到更精準的營銷。
龐大數據之下更能精確顧客群?? 圖源:紅餐網
4 未來餐廳實現后廚標準化
用餐高峰時期,菜品品控難保證是每個餐廳都難避免的問題。對于連鎖餐飲來說,隨著門店的擴張,每家門店的口味與品質都想做到完全一致,幾乎不可能。
為保證口味的標準正宗,京東X未來餐廳的后廚選擇采用烹飪機器人替代廚師,按照固定的程式化制作,只要選取預設菜式,把材料順序放入,便能自動烹調。
機器人烹飪 可炒40多種菜? ??圖源:京東黑板報
不必擔心口味的問題,所有菜譜均由名廚定制。而且烹飪速度極快,2-3分鐘即可完成一個菜品,保質又保量。
5 外賣機器人開啟配送新時代
左等右等的外賣就是不來讓人頭痛,好不容易等來的外賣又已經變冷……這時餓了么正式推出的首個外賣機器人終結了外賣只能靠人力的時代!
它的流程是這樣的:專人把外賣放進機器人保溫箱,同時輸入訂單編號,機器人在到達所在樓層后告知用戶,用戶通過輸入手機號確認取餐,之后機器人再前往下一單目的地。
外賣迎來2.0時代??圖源:百度
與騎手的外賣箱不同,這位機器人內置保溫箱,而且負重能力強大,一次性可負重80千克。
如此智能,相信以后高峰期選擇外賣的人會越來越多。
6 沒有餐桌也依舊吃得開心的懸浮托盤
在快餐店點完餐才發現竟然沒有空位可以坐!真是著急又尷尬!
漢堡王通過開創飛行托盤的新技術,讓托盤可以懸浮在空中當作桌子,避免了左顧右盼卻無位可坐的尷尬處境。
吃個快餐也能吃出大片的感覺?? 圖源:騰訊視頻
消費者邊走邊吃都不成問題,真是滿滿的科技感。不僅解放了顧客的雙手,還可極大提升餐廳坪效,提高翻臺率,真是一舉多得。
7 智能電子秤告別餐廳收貨貓膩
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我國餐飲業的食材采購規模可達到1.2億元, 面對如此龐大的采購市場,人工采購的痛點日益顯露:缺斤少兩、價格虛高、采購員吃回扣……
采購環節走向智能化?? 圖源:百度
餐鏈智能電子秤裝置了高級攝像頭和一塊平板電腦,手機一鍵下單、供應商接單配送后智能電子秤就可自動識別,并且將食材拍照傳送至數據庫。
采購→配貨→驗貨→收貨,全透明下的數據記錄,更容易對賬,可以隨時隨地查看采購狀況,解決了后廚管理的一個重大問題。
8 動態捕捉技術讓等餐變得也快樂
法國一家餐廳為了讓顧客等餐的過程不那么枯燥,便通過3D動畫表演和動態捕捉技術,與正在等餐的顧客互動。
增加與消費者的互動?? 圖源:百度
你或許能夠看到“大廚”在你的桌子上開始“做菜”,或者是直接向你的空盤中扔了一份點心……搞怪又有趣,讓顧客在不知不覺中就結束了“難熬”的等菜環節。
有了這個,怕是再也聽不到顧客因為等餐久而投訴的聲音了。
結語
如今的消費者需求更為復雜多變,故步自封不跟上潮流就只能被時代淘汰。
不要再用狹隘的思想去對待智能化服務,一切科技的出現都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成本,實現更高水平的精細化管理。
打著科技之名卻無實際價值的經營噱頭往往會以失敗而告終。權衡好機器與人工之間的關系,帶給顧客更好的體驗的同時能否降本提效,才是餐飲真正走進“智能”的基本前提。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