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餐飲的未來(下)傳統力量強勢回歸
秦少油 · 2015-08-26 10:26:44 來源:紅餐網 1012
曾經有位餐飲大佬跟我提了一個問題,一輩子做一家百年老店,和一輩子做一萬家門店,究竟哪一樣更偉大?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尤其是身處這個計量社會。人們以數字來計算財富,計算成功,計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時,這個問題變得更加復雜!當時年紀尚淺的我有感于肯德基、麥當勞、真功夫的強勢,滿嘴跑火車地熱情吶喊:長沙餐飲就該搞連鎖,搞加盟,十年八年做出幾百家店子,開遍全國,那才叫牛逼嘛!畢竟,開10家店的人,聽起來常常比開1家店的老板厲害不少!
如今,年紀大了,看的也多了一些,我對大佬的問題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在談長沙餐飲如何破局之前,直面餐飲本質的追求和金錢追求這項選擇,并非沒有意義。畢竟,我了解,太多長沙餐飲人做了許多掙錢的餐飲品牌之后,都會再自創一個小而精的品牌,他們把自己的全副身心投入這個品牌,不再考慮用這個品牌瘋狂掙錢了。這個過程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來說,叫成就感。這種自我實現,在錢少人窮的時候,很少考慮,但是富足了的人,往往不能避免這種思考。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現在進餐廳要求有點音樂,要求餐廳能有點審美,要求服務員年輕漂亮養眼一點……
扯遠了,繼續回到長沙餐飲如何破局的問題。先讓我們重溫一些美麗的句子或者電影名。
新人雖言好,未若舊人殊。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十七歲那年的雨季……故鄉的滋味,童年的味道,媽媽做的飯菜,小時候……
有沒有發現共同點?都是講過去的!不錯,這些美好的句子都指向過去!過去,即傳統!
1,傳統,你可以打破但無法擺脫
在經歷過“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中國人的激進的隱性基因變得相當顯性。于是,傳統常常以僵化老舊的面目出現,后起之秀要打倒它,要消滅它,要代替它。
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長沙餐飲,新銳勢力冰火樓、好食上、新長福、金太陽、湘西部落、餐謀天下橫空出世,起初以油煎火猛的鄉下口味,刺激著長沙的城市味蕾。當他們羽翼豐滿時,勢必要叫囂曾經統治武林的餐飲企業。于是,他們拉出了“新派湘菜”大旗!
在它們眼中,老舊的講究的烹飪技法和飲食準則過時了,沒用了。辣椒切得方方正正有什么用?顧客愛吃的是我們的快刀斬亂麻。勾芡、拔絲、熘炒這些牛逼的技法有什么用,我們一頓爆炒就能抓住食客的味蕾。我們是湘菜最新銳的代表,我很活潑熱烈,用朝氣,唱響青春之歌。
究竟如何?不點評。但客觀來講,是時勢造英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三五年。但是,傳統的企業也并沒有悉數消亡。而10年前的“新派湘菜”的高手,如今還有誰會去吶喊“新派湘菜”了呢?
現在,輪到快時尚餐廳對曾經的“新派湘菜”店叫板——老頭子,把那個位置讓出來!——是不是有點香港黑幫片的架勢,新的勢力始終要挑戰舊有的勢力集團。
但是,所有的挑戰,所有的革命,最終免不了一個命運!——你可以打破傳統,但你無法擺脫傳統,畢竟,你自己也將成為傳統的一部分!
剁椒魚頭、醬椒魚頭、口味蛇、啤酒鴨、姜辣蛇、口味蝦、蝦尾、燒仙草……數風流人物,總是下一個!而傳統,打破之后繼續成為傳統。
2,中國餐飲傳統的主線
很多人看了我之前的兩篇文章,可能還是一頭霧水。其實我是嚴格按照餐廳的幾大要素來寫的:環境、服務、菜品、價格、管理(當然管理是最枯燥無聊的,就不說了)。環境、服務、價格,在快時尚餐廳之后,基本已經深入人心。談不上什么創新,反而成就了餐飲千篇一律的平庸模樣了。
要打破這種平庸,破解目前的困境,最好的辦法是重新認識餐飲的傳統!畢竟,餐飲的格局在短時間內很難有大的改變。上千年分餐制,席地就餐,直到唐代才大規模走向會餐制,席地而坐。所以,在環境/服務/菜品/價格/管理這幾個方面,認清什么是可以大為,什么是可以小為,對今后的動向相當有幫助!
還記得上篇文章《爛價,老板顧客一塊兒死》嗎?人們過去取餐館,可不主要是奔向口味去。按照文化學者朱大可的觀點,中國人從耳朵崇拜到眼睛崇拜到饕餮崇拜,餐飲越來越成為中國百業之王,人人沉浸在口腹之欲中。口味會顯得越來越重要!(其實,不過是回歸它本來的面目)。——而貫穿其中的主線,就是味,殷商周鼎革之際,鼎這項烹飪器具反而得以保存,并最終成為國家政權的象征,而且越到明清時代,到消費社會的現代,味這條餐飲的傳統生命線越發顯現!——從知味,識味,到調味,到尋味,中國人的飲食自覺,直接促成了中國飲食業的繁榮!(當然,另一個原因是貿易和經濟的繁榮)
在中國餐飲史上,有誰記得某家餐廳的裝修,某家酒樓的服務,某間食肆的管理嗎?很少!
但是,東坡肉、宋嫂魚羹、西施舌、麻婆豆腐、馬王堆太羹,這些美味,長存千年!
3,味傳統的回歸:食材和烹飪技法主宰未來
就從最蔑視傳統的快時尚餐廳開始把,一切超顧客看齊,出品標準化,菜系講究融合,可以不顧許多傳統的規則。但是,去快時尚餐廳吃三兩次,很容易發現,不怎么好吃,能記住的菜越來越少!!而這,也的的確確是快時尚餐廳的死穴!——融合菜有它天生的優勢,自然也有它無法逃避的問題。它能快速移植最先鋒的菜肴,但是所有的移植都不可能真正積聚一個那道菜肴在它原生地的滋味。所以,外婆家去深圳,知名美食寫手梁春雪@蔻蔻梁給的評價是口味太差,裝修堪可,未必能在深圳立足。
然而,自從2013年以來,長沙餐飲業大規模走向快時尚節奏。補充裝修/服務花了餐廳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初具實力的大廚因為無數熱錢的涌入,紛紛不當廚師當老板。這直接導致長沙飲食的口味沒有什么進步,甚至有不小退步。因為,很多餐廳開始迷戀“中央廚房”!沒有中央廚房的怎么辦,那就索性使用“預制菜”吧!
誰控制食材,誰控制未來
誰鉆研烹飪,誰先人一步
預制菜是工業化湘菜的典型代表,它融合了調料工業、西方餐廚的烹飪技藝、防腐技術、基本的烹飪理念,應該說是湘菜大眾化進步的一個必然產物。最近5年,也是預制菜的井噴時期。大規模進入酒樓廚房,甚至愛涌入超市!
預制菜能否長期高速增長,占領整個市場呢?答案是當然不可以。但許多餐廳都出現雞婆筍炒外婆菜、荷香牛仔骨,千篇一律的蘿卜片,面包誘惑的時候,你的就餐會有欣喜嗎?階級社會是人人都要有所區別的,你吃人均100的我要吃人均1000的。你都是這些菜,我偏要尋不一樣。隨著亞文化圈的興起,更多人會尋求那個不一樣!
這種尋求不一樣的心態,恰恰是傳統廚藝得以復興的保證!烹飪是可能的藝術,廚師是藝門之人。標準化,工業化必然扼殺廚師,扼殺烹飪,扼殺無窮無盡的想象力!
恢復餐飲的藝術面目!恢復才要千姿百態的味道。涉及兩方面:一是,食材;二是,烹飪技法。一言以蔽之,誰控制食材誰控制未來,誰掌握獨門烹飪技法,誰就能在戰術上占優
不斷在高橋大市場續交學費,未來可能不會太妙。那些擁有農莊和原材料生產基地的餐飲企業,將率先在口味爭奪戰中勝出。
在原材料爭奪戰中敗下陣來的,無米之炊,只能看巧婦了!——這個趨勢,現在也越來越明顯了,標志就是——湘菜工作室和研發中心。稍有名望的大廚和餐飲機構,都紛紛設立研發陣地。這是可喜的進步,盡管目前多在大眾標準化菜肴上著力,但未來必將不止于此。
4,地段與食堂:味傳統的兩翼
李嘉誠在地產界有句名言:地段為王!
餐飲領域同樣如此,如果說前面說的都是一店一城之得失,那么地段就是廣闊戰略疆域的大問題。一座城市的山川地形、城市布局,決定了許多的地理位置天然具有優勢。民國時期,江西商幫縱橫長沙,長沙人揶揄的話是“江西老表占拐角”。街道交匯的拐角,就是黃金地段的一種。
因為地段的原因,大部分餐飲都會集中分布。也因為地段的稀缺,占據好地段的餐飲將具備強大后發力。在長沙未來城市迅速擴張之際,能以精準眼光占據好地段,將為下一階段競爭奠定基石。與國外安定百年的餐飲店不同,中國大多數餐飲企業都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在長沙,真正具有地理坐標意義的餐飲企業,數十年在一個地方的,只有火宮殿!——火宮殿能長盛不衰數百年,傳統風水學意義上的地脈,乃不可不提的絕大要素。
巨型商場、新興樓盤、規劃新區,黃金地段,得其精華者得天下。 味道傳統力量、地段傳統力量之外,還可見的,小傳統力量,就是食堂!這往往為人所忽略,就連曾經的“人民公社”都忘了它本來的意思。食堂是什么?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自助餐!主要提供菜品,零服務,對環境要求不高!——萬科地產在深圳第五食堂所走的社區廚房道路的成功,證明了食堂的廉價、高效非常契合都市平民階層的消費需求。
而長沙餐飲中,為人所忽視的土豪老板,不少正是機關、學校、單位食堂的承包者!未來,快時尚餐廳的一個極致很可能就是食堂!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詩人元好問評點陶淵明的詩句正可做長沙餐飲未來走向的一個縮影。本味、原味、健康味……不過是,傳統力量重新煥發光彩!11月初,馬化騰在騰訊WE大會上的一段話跟各位共勉:
“傳統行業在每一個細分領域的力量仍然是無比強大的,互聯網仍然是一個工具,所有的傳統行業不用怕,就跟過去沒有電一樣,只不過是有電可以電子化,有互聯網也會衍生出很多新的機會。”(互聯網三個字可以用時尚設計,海底撈服務,零庫存管理,中央廚房、連鎖加盟、資本運作等等代替來看)
傳統力量的回歸,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而這篇文章已經寫得太長了,關于工業湘菜、互聯網為什么對餐飲無效,等等問題,干脆等下一篇《長沙餐飲的未來》(番外篇)再說吧!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紅餐網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