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關于餐飲品牌打造的誤區,餐飲老板都愛犯的錯……
食話君 · 2017-10-09 15:52:07 來源:紅餐網 5450
星巴克賣個月餅60塊錢,還得排隊;喜茶賣個手機殼98元,還要瘋搶。品牌的魅力也許就是一個“魔咒”,即使有人告訴你,它的“真實價值”,你也會心甘情愿、如癡如醉地“買買買”,它又像一個烙印,不斷地攻占人們的心智,當你站在商超的貨架前,潛意識里尋找薯片,就隨手拿起了樂事;當你想喝汽水,毫不猶豫的拿了一罐可樂可樂,為什么你會不假思索的拿起它?而不是其他的牌子?你是不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左右掩沒你的選擇?這股力量就是——品牌。
可口可樂的總裁曾講過:“即使把可口可樂在全球的工廠全部毀掉,它仍然可以在一夜之間東山再起。”顯然,一個成功的品牌,其價值是無可估量的,它潛在的價值可能超越土地、貨幣、技術、人力資源等等,而在餐飲行業里,品牌的重要性同樣舉足輕重。越來越多的餐飲老板,開始重視自己的品牌,希望自己的品牌能夠給企業帶來持續性的獲利,有的餐飲老板花錢請明星做廣告,有的請餐飲策劃團隊,有的請品牌策劃顧問……十八般武藝、各路神仙大神,能請的和能使的,估計都已經用完了,卻仍不見效,有的可能從一開始就是“自娛自嗨”。
下文總結了塑造餐飲品牌的9個誤區,希望對餐飲老板有所幫助。這9個誤區分別是“我們是最正宗的、食材原料最新鮮、最好的。”、品牌策劃不在產品本身發力,而在品牌上用錯了“力”、品牌推廣信息覆蓋的越多越好、有噱頭就是有特色、視品質為生命,傳承百年的匠心精神、我家菜好吃酒好喝環境也不錯服務更好價格也實惠……你值得信賴!、我們要像喜茶、杜蕾斯、海底撈那樣學習做品牌、好品牌都是靠“錢”砸出來的、服務好才能贏得口碑。
“我們是最正宗的、食材原料是最新鮮、最好的。” ?
在諸多的餐飲品牌故事、slogan或者是食材介紹的文案里面,最常見的就是告訴大眾:我們是”最正宗的“、食材原料是”最新鮮“、”最好的“。
比如,賣飯團的說自己是最正宗的臺灣飯團,做飯團的食材——大米,是源自長白山北緯41.88°水稻生長的黃金地帶,每一粒大米都是創始人跑遍整個東北村莊精心挑選出來的,做飯團的蔬菜取自凌晨3點半,魯地東部的小村莊,絕對綠色無污染……
又比如,做酸菜魚的喜歡說自己家的酸菜魚是重慶最正宗的,可光是做酸菜魚的魚就有八九種,酸菜魚的做法更有十幾種之多,酸菜魚在重慶的傳說,就有5個版本,而以“重慶最正宗”的酸菜魚為名,實際上對品牌的塑造是完全沒有半點用處的,所謂的正不正宗,它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并沒有標準化能夠衡量,更多只是大眾的飲食習慣所形成的一種味覺記憶,正宗與否跟個人喜好和味覺記憶有關。
當一個餐飲品牌以“最正宗”、“最新鮮”、“最好”的標簽去打造自己的產品或品牌,把“正宗”當作主旨,其實是離品牌塑造之路越行越遠的。人們不會因為你說的“最正宗”而認同你,相反,他們會“挑戰你”,往往會產生“既然你說自己是最正宗的,那么我就要好好嘗嘗”,咦,“一點都不正宗嘛”。這種尷尬局面。
所以海底撈遍布全國,卻唯獨沒有在重慶開店,身為火鍋行業的NO.1,卻從來不敢標榜自己是“正宗”的,而是把做火鍋轉移到做服務上,在未知未形成的領域,搶先占領消費者的心智,一下子在火鍋品牌中脫穎而出,相反,如果海底撈死磕“正宗”這個標簽?在重慶開店?結果只能用“呵呵”二字來形容了。
所以餐飲老板千萬別再說自己的品牌、產品是“最正宗”、“最新鮮”、“最好的”,連賣柑橘的老奶奶都知道用“甜過初戀”來形容自己的產品,而你的“我最正宗”,試想一下效果會是哪個好呢?
品牌策劃不在產品本身發力,而在品牌上用錯了“力”。 ?
品牌策劃需要在產品本身發力,而不是先從品牌的自身著力。如果產品本身沒有足夠的吸引力,那么做再多的品牌策劃與宣傳只是徒勞。所以餐飲品牌塑造的本質在于打造尖刀產品,而不是埋頭苦苦推廣產品。換句話說,假設你的產品本身不夠吸引人,那么塑造品牌的關鍵就在于改良產品,讓產品變得有吸引力。
品牌推廣信息覆蓋的越多越好。
品牌的推廣信息覆蓋不是越多越好,SEO做的好的餐飲企業,不代表它的品牌就特別出名。一百條百度上能搜到你的品牌信息,不如一個能讓人印象深切、口口相傳的傳播點。品牌的口碑并不會因為推廣量的蘊蓄而發生質的飛躍,相反那些成功的餐飲品牌,往往只是抓住了一兩個傳播點,而家喻戶曉。
傳播點不是盲目制造,而是先要明白動機,明確目的,深入產品,理解人性,窺見市場空缺。就好像談戀愛,你要先明白你追求人家的動機,你是覺得ta長得好看、漂亮還是有錢,還是性格好,其次你要明確你的目的,你是要跟ta結婚好好過日子,還是要跟ta玩玩尋求樂趣,想要ta的資產,或者這三樣你都想要,接著你就要帶著你的動機和目的,深入了解ta,你要懂得、掌握ta的脾氣與性格,了解ta的為人,吃透ta的喜好,發出愛的“攻勢”,才有可能“成功”。
以七喜汽水為例,它面世的時間是1920年,當時美國經濟不景氣,正面臨金融危機,在此之前,也已經有兩大飲料界的巨頭獨占鰲頭——百事可樂、可口可樂。而七喜作為新生代的飲品,面對強勁的競爭對手,后面還有多達600多種的汽水品牌緊跟其后,要想在夾縫中活下去都是難事,更別說一下子脫穎而出?而七喜當時憑著自己家設計的廣告語——“七喜,非可樂”。短短五字,成功逆襲,快速成為了當時美國第三大汽水行業的領導品牌。
七喜的成功在于清晰的定位,和敏銳的洞見力。如果它當時靠其他途徑,大范圍宣傳、發海報,沒有“一針捅破天”的傳播點,估計早就在浩浩蕩蕩的飲料大軍和金融危機下覆滅了。
有噱頭就是有特色! ?
很多餐飲老板認為有噱頭就是有特色,但做品牌不是做網紅店,光有噱頭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噱頭是需要有好的內容作背書的,沒有內容作背書,光講噱頭,是不可能走久遠的。
就好像前兩年很火的氮氣冰激凌,如果你把“會冒煙”當做噱頭,來做你的“壓軸大戲”,開始人們是會覺得很新鮮,但這種新鮮感的建立只是在于你家的冰激凌“會冒煙”,它沒有實質性的東西,看似噱頭滿滿,而實際上它是沒有內容的,或者說是你認為的內容其實都是”無效“的。這也是很多網紅餐廳、網紅店,生命周期過短的原因,把噱頭當特色,沒有好的內容作背書。
“視品質為生命,傳承百年的匠心精神”
網上有張照片,一家剛開業不久的米粉店,招牌上寫著“百年老字號”,碩大的字體金光閃閃,格外引人入深,仔細一瞥,右下方還有一行小字:“本店離百年老字號只有99年”。
先不管這是有人惡搞還是確有其事,但很多店家,尤其是餐飲老板,特別喜歡把“匠心”二字強加在自己的品牌上,什么“匠心烹制”、“古法醞釀”、“傳承百年”、“世代流傳至今”、“宮廷御膳秘方”、“祖傳秘制手法”等等,仿佛只要是跟“匠心”扯上關系,自己的產品就顯得高大上,顯得有情懷了。
我朋友圈有個哥們,是做干鍋肥腸的,前幾天把自己的菜品拍了照片發到了朋友圈,他是這樣描述的自己菜品的:“匠心出爐的干鍋肥腸。10月XX店全球唯一被活佛親吻過的美味。”結果,我在他的朋友圈回復道:“不好意思親,貌似活佛是吃素的……”
這年頭,“匠心”和“情懷”的本意,已經被粗制濫造,甚至改的面目全非了。在我看來,最好的情懷就是不談情懷,最大的匠心就是賺錢之余講點良心。
“我家菜好吃、酒也好喝、環境也不錯、服務更好、價格也實惠……你值得信賴!”
有個做泡椒牛蛙的餐飲老板,是這樣跟我描述他的訴求:“我們要告訴顧客我家菜好吃、酒好喝、環境好、服務更好、價格又實惠,總之要讓顧客覺得值得信賴!”我笑著反問了一句:“你家什么都做的好,還要我們來做出謀劃策?”
其實當這個牛蛙店的老板,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已經看出了他的格局,他是不可能把品牌做大、做強的,因為他的這句話,暴露出兩個嚴重問題:1.他對自家品牌的定位和產品的認識,非常模糊,甚至模糊到沒有邊界。(盲目做品牌,定位不明確) 2.什么都好的意圖,只是他的認知范疇,而不代表消費者認可的意愿。(要迎合消費者和市場的訴求,將訴求細劃成消費意愿,這些人的消費意愿才是真正應當考慮的方向)
我們要像喜茶、杜蕾斯、海底撈那樣學習做品牌 。?
很遺憾,喜茶、杜蕾斯、海底撈,沒有一個品牌是你能夠學習并運用成功的,原因很簡單,你們的品類不一樣,拿海底撈而言,火鍋行業是餐飲行業利潤最為可觀的,目前沒有比火鍋更吸金的餐飲品類,所以海底撈可以任性到滿足顧客“一切”需求;拿杜蕾斯而言,它的產品非常特殊和高敏感,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使它屢屢上頭條、上熱搜,如果把杜蕾斯的產品換成一碗牛肉面,再怎么做性感營銷,也讓人產生任何遐想。
再拿喜茶來說,喜茶是茶飲行業現象級的品牌,但很多人不知道喜茶的前身其實是“皇茶”,“皇茶”在2012年就開始做了,并且在2014年就已經非常火爆,門店也已經有38家了,當時因為“皇茶”單獨兩個字無法注冊成商標,只能加前綴或者后綴,這樣一來,就很容易被山寨,因此仿冒者大量涌現,創始人無奈之下,決定更名為“喜茶”,花了70萬從別人手上購得“喜茶”商標。換句話說,“喜茶”如今的紅火,離不開“皇茶”時期的積累與沉淀,并不是“一夜而紅“的。
品牌都是靠錢“砸”出來的。
好品牌都是靠錢“砸出來”的,這是一個思想上的誤區。就好像一個人全身上下都是名牌,但整體看上去還是不倫不類,另外一個人全身都是淘寶貨,但看上去卻非常大方得體,經常被夸很有氣質。
品牌塑造也是一樣,更多的是靠正確的思維,而不在于"砸錢"。“砸錢”的正確姿勢,應當是在品牌已經形成一個有核心、有框架的模型,并且創始人隱約能夠看清前方的路,作為加速品牌影響力的催化劑,而并非一開始就投入大筆資金,最后才發現看不到任何效果或者效果太不明顯。
服務好才能贏得口碑。
“服務好才能贏得口碑”,這跟“低價促銷就能帶來生意“一樣,都是偽命題。我不覺得好的服務能夠帶來好的口碑,我只認為口碑一定是由品牌帶來的。就像在中國,很多人聲稱大陸的蘋果售后服務不如其他手機品牌,但這并不影響蘋果在中國的手機銷量與地位,蘋果不會因為服務不行而倒下,相反可能會因為品牌失去創新或者降低品質而倒下。餐飲的本質是餐+飲,餐飲品牌的本質餐飲+品質+品牌,必須先有品質,再有品牌,品質需要不斷學習和精進,品牌需要不斷創新、謀略和設計的。
總結
成功餐飲品牌所蘊含的特質如下。
普通餐飲品牌所蘊含的特質如下。
對此,您有何看法呢?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天下餐飲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hongcw66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