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餐廳4年鉆研1種品類,月銷上萬,門店將達500家
第一餐訊 · 2018-05-04 15:22:14 來源:紅餐網 5466
朦朧的峰巒、靛藍的湖水,畫中的平靜一如鄧公斷眼神里所透露出的感覺。關于這位從草根階層一步步變身為知名外賣品牌曼玲粥店創始人的成功男士,外界賦予了他許多色彩和標簽。為了不被打擾,他選擇繼續埋首于產品,也只有透過產品,才能看到鄧公斷內心的樸實。
曼玲粥店創始人鄧公斷?
1?被渲染的正史 ?
談到做外賣粥的初衷,網上總會流傳著鄧公斷為了心愛的女人清水煮粥的動人故事。對此,鄧公斷并不避諱,但坦言除了想讓心愛的人隨時喝到粥以外,還有對當時餐飲消費過高的抵觸。 ?數年前,當他以包工的身份從江西來到上海時,發現工人很難找到便宜實惠的地方吃飯。于是,在2007年,他便開了一家家常菜館,時間一晃便是6年。
因為傳統家常菜館對廚師依賴性高,加上人員流動性大,難以標準化,可復制性差,6年后的鄧公斷仍然只有這一家門店。一次去醫院探病,讓他意識到賣粥的商機。“當時我去住院部,發現許多病人都吃不下米飯、面條這類主食,想要喝粥一類的清淡食物。 我想為了自己的心愿,還可以幫助到那些需要的人,因此,我萌生了賣粥的想法”,鄧公斷回憶道。
然而,剛開始的鄧公斷仍心存疑慮:粥能否成為大眾日常用餐的選擇?專門賣粥能創造充足的效益嗎?為了打消困惑,他決定先試驗,向自己菜館的客人們免費限量供粥,而這些粥都是當天現熬、用材實在的產品。 結果,許多客人習慣每天能到菜館用餐的時候喝碗粥,甚至就為喝粥而來,甚至有時候因為沒喝到而遺憾。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后,鄧公斷最終下定決心專業做粥。適逢2014年外賣開始興起,他意識到餐飲O2O所帶來的潛在商家,便關閉了原先的菜館,創立了曼玲粥店(之所以取名“曼玲”,是因為它在上海話表達中有“蠻好”之意)。 ?
2?用心對待產品
雖然,鄧公斷意識到做粥的好處,比如:易標準化、受眾人群廣泛、全時段的用餐場景、凈利潤高達50%,但很快他也發現一系列的問題, ?這主要集中在:?
1、粥品的出餐要求較高,否則產品易坨,品質下降。?
2、全時段吃粥仍需市場教育。?
為此,鄧公斷又開始聚焦產品方面的試驗,從米料的篩選到熬制的時長,他全程把關,事無巨細,也總結出自己的竅門。用兩套熬粥標準解決不同時段粥品配送時間的問題,以皮蛋加水稀釋堿性、南瓜水熬小米粥,這是鄧公斷曾經無數次鉆研產品的成果。現在的他坦言,自己又有新的問題要去解決,比如:隨著曼玲粥店打入北京、廣州等其它城市,如何根據不同地域的口味匹配專門的產品?
曼玲粥店之所以能夠成為全國外賣粥品類的月單量第一,是因為離不開團隊對品質的塑造,而這也是圍繞產品所展開:首先對出品,必須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研究市場需要什么樣的口味和產品;其次,團隊時刻關注每天的顧客評價,特別是差評以及相應的產品單量上升或下滑。?
“在我們看來顧客差評是絕對不能忽視的,必須要采取措施。比如,我們會因為顧客的一個差評而免費送一碗粥。這在當時做外賣的商家來說,是不可想象的”,鄧公斷如此描述道。
3?未來,該這么走 ?
隨著外賣市場的越發成熟,鄧公斷仍十分看好未來3-5年餐飲O2O的盈利規模,并堅信二、三線城市市場在經過教育后,會成為新的發力點。 ?為了抓住這個點,鄧公斷一方面解決出餐效率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在運用現代的管理方平臺。
曼玲粥店目前通過3個方式來提升效率 :?
1、曼玲粥的廚房,除了熬白粥的大鍋,還有4口小鍋,兩個甜粥、兩個咸粥,由一個人掌控,單份單熬,可以實現平均15秒出一單。 ?? ?
2、每天早上5點半員工就開始準備一天所需要的原材料,在寬裕的時間提前將配菜、點心準備好,一些量大的粥品也可以提前準備好配料,這樣在高峰時段就不至于手忙腳亂。 ?? ?
3、為了全時段經營下節省人工成本,保證效率,鄧公斷采用了錯峰上班+小時工的策略。 ?
而針對管理方平臺的運用,鄧公斷選擇進入共享廚房,多快好省地完成門店鋪設。 ?另外,鄧公斷表示自己今年會選擇開放加盟的形式來合作。至于加盟是否會影響到產品品質,他堅信自己實現了對品牌以及粥品的標準化制作的過程,基本的SKU完全可以保證品質。?
從一個打工仔,到今天外賣知名品牌的創始人,鄧公斷坦言這條路并不容易,但他還是想給躍躍欲試的年輕人一些勇氣——“如果只做單店,那不妨考慮加盟一個成熟的品牌;如果想要做連鎖,那就必須實現標準化,而標準化并非要親力親為,可以尋求共享合作”, ?鄧公斷說道。?
談到未來,鄧公斷表示自己更落腳于當下,今年曼玲的目標就是走向全國,實現門店500家的愿景。對此,他表示根據目前的開店進度,預計年底之前就能完成,截止目前,曼玲旗下所有門店只有1家關閉,閉店率幾乎為零,而任何一個品牌的任一家店能否經受住市場考驗,最終還是要過產品這道關。 ?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