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向海底撈學習餐飲管理
蔣毅 · 2017-08-28 15:10:05 來源:紅餐網 3435
今天上午十點過,我的微信朋友圈里,突然收到十多條私信,點開一看,全是關于海底撈北京兩個店被暗訪的報道,給我私信的有餐飲同行,也有消費者,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我心里驚了一下,因為黃記煌當年的例子還血淋淋的擺在眼前,海底撈會重蹈覆轍不?
因為以前聽過微海咨詢的學習班,認識海底撈的工作人員,我第一時間把相關信息轉發給負責人,并提醒說黃記煌當年就因為相同的事情而出現拐點,看到他們說正在了解詳情,我也就沒再費心,以海底撈這么多年的經驗,應對這樣的情況,應該比我們這些外人更周全吧。
結果,從這條新聞出來后,一直到下午海底撈官方的公開致歉信出來,我的朋友圈和一些老板群里,針對這個事情就鋪天蓋地的討論開了,尤其是一些自媒體平臺,更是把這件事情當成吸引眼球的重點新聞發布出來,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儼然成為餐飲行業的熱點事件。
好幾個餐飲同行問我,海底撈的后廚到底怎么樣?因為他們知道我在去年8月去參觀過海底撈的后廚,我如實回答:海底撈的廚房管理,是我見過的所有餐飲企業中,絕對是排名前三,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可以算是業界翹楚,如果海底撈的后廚都出問題,老實說,我可能連自己都不相信了。
朋友問為啥?我說第一,海底撈的后廚早就對消費者開放,在海底撈就餐的消費者,可以給服務員提出參觀后廚的臨時要求,在相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消費者是可以參觀后廚所有環節,因為不知道客人是否會提出這樣的參觀要求,所以海底撈沒法提前做樣子,必須隨時保持干凈整潔,以放消費者的臨時參觀要求,敢這么做的餐廳,對后廚的管理沒有信心,是做不到的。
第二,任何管理,要想做好,除了制度設計合理之外,更需要財力的支持,所謂財力,就是除了各種硬件達標之外,還需要員工福利等各方面的匹配,只有這些員工在福利待遇和工作環境上都滿意了,他們才能把工作隨時做好,這方面海底撈也絕對是行業標桿,他們在后廚管理上所耗費的錢財和精力,也是最多的。
朋友就好奇,那為什么海底撈還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尤其是第三點,也就是員工居然拿前廳餐桌用的漏勺去掏廚房暗溝里面的垃圾?按理說,海底撈既然管理制度如此健全,花費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后廚管理上,不應該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和行為才是?
我說,這恰好就是問題所在,不管再合理的制度,也不管再好的工作規范和流程,所有這些工作最終都是由人來完成的,而只要涉及到人力的工作,就一定會出現偏差,很多時候,一個非常好的工作規范,在老板和管理層商討這個方案時,是十分,管理層培訓到員工層面,可能因為理解原因變成了八分,等員工在具體執行時,因為人的差異性,效果可能只有六分,甚至更低。
朋友問,人的行為差異可以解決不?我覺得理論上可以,但現實中太難了,現在餐飲人員流動十分頻繁,你可能好不容易培養出的精兵強將,幾個月以后就離職去尋求更好的待遇,或者直接是被餐飲同行以高價給挖走了,而餐廳里面呢?就面臨著不停的要招募新員工,培養新員工這個問題。
任何一項管理制度,從書面文字,落實到具體的行為,都需要反復說明和演示,尤其是對于新員工,這個工作十分繁雜和艱巨,如果遇到做事認真負責的還好,能按照培訓的要求去一五一十的做到;而如果遇到做事態度本來就不行的人,那就很麻煩,你說一套他背后實際做的是另外一套。
因此,不管是以海底撈為代表的餐飲行業也好,還是其他行業也好,“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算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基于這樣的原因,我內心來說,將這件事情的責任,定性為海底撈北京兩家店的員工,沒有嚴格執行后廚的工作規范和要求,而并非門店領導和公司要求這么做。
這原本也是我今晚日志想表達的中心思想,也就是管理制度再完善的企業,當遇到員工的頻繁更替時,都會在規章制度的落地執行上存在偏差,某種程度上來說,我的這個觀點,是有點給公司“撇清責任”:意思是公司是要求大家好好做,但員工沒有做好,因此,出現這種情況的責任應該在當事員工。
當我給一些同行和好吃嘴表達這樣的觀點后,大家都點頭表示同意,也都對此表示理解和體諒,因為這確實是事實,因此,我可以據此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大多數老板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可能會和我一樣,將責任推給一線員工的工作不力,或者對工作的懈怠導致了這樣的后果。
然后呢?我們可能就會以此作為理由和原因,去給公眾解釋,以希望借此獲得消費者的理解和體諒,然后再給予整改承諾和相關措施,這可能也是大多數餐飲老板會選擇的方式,平心而論,換著是豪蝦傳的話,我可能會就這個原因長篇大論的解釋一通,然后還可能自以為是的說得很有道理。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顯不出差別,海底撈針對這個事情的處理結果,再次給我好好的上了一課,在去年的店長班和總裁班學習中,其實東哥和施總都提到過關于危機公關的問題,如果當時還算是理論的話,那么這次海底撈針對這個問題的解決措施,就是很好的“身體力行”。
下午兩點四十六分,海底撈官方發布致歉信,在這封公開信里,海底撈沒做任何辯解,直接承認新聞報道屬實,然后給予誠懇的道歉,然后承諾立即整改,并邀請消費者和媒體等第三方給予監督,這封公開出來之前,很多人都在等海底撈的“辯解”,結果呢?沒有任何辯解,有的只是認錯和道歉,超出很多人意料之外。
但讓我真正感覺大有收獲和佩服的,是海底撈的第二封信,也即是發布于今天下午五點的“事件處理通報”,這個通報是針對海底撈內部門店的,但也同時給公眾開放,在通報里,針對這次事件給出了詳細的整改措施和步驟,看得出決心和速度,但最讓人佩服的是第六條:
也就是讓涉事兩家店的干部和員工不要恐慌,按照整改要求正常的工作,事情發生的原因歸結于公司深層次的管理問題,并把主要責任歸結于公司的董事會,說責任由董事會來承擔。看完這一條以后,對照自己今天在這件事情發生后的行為,我十分慚愧。
我把發生這些事情的責任,歸結于員工對門店后廚的工作規范和要求執行不到位,但是作為涉事的海底撈自己呢?卻沒有將責任推給一線員工,而是歸責于公司的管理制度和高層董事會成員,不知道其他朋友會如何想,但同樣是作為一家餐廳的負責人,在海底撈這封通報面前,我感覺自己瞬間就矮了三分。
這讓我想起張哥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歸因于內”與“歸因于外”,這看待這件事情的觀點,是典型的歸因于外,認為錯誤都是“別人的”,而海底撈管理團隊的做法呢?則是典型的歸因于內,認為錯誤主要在“自己身上”。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出發點,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同時,我也想起去年店長班上東哥所說的:餐廳管理中的一切問題,都是管理者自己的問題,當時很多聽課的人可能還不以為然,甚至認為可能他是培訓需要說這樣的話,但通過這次海底撈暗訪事件的處理方式,可以發現,海底撈從內到外,從上到下,不僅是理論上在這么說,實際的管理中,也確實在這么去做。
如果一個人既能說到,又能做到,我們就會說這個人“知行合一”,那么,如果一個公司也能做到呢?我想,同樣可以用“知行合一”這四個字來形容吧,張哥曾經說過,知行合一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要做到實在是太難了,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言行一致都是做不到的,而能做到的都值得佩服。
因此,我個人而言,通過海底撈在這次事件的處理方式,明白一個企業擔責的重要性,出現問題時不僅不回避問題,更主要的是不把問題推卸給其他人,而是主動攬責于公司和股東團隊,這是非常有擔當的做法,讓人心生敬意,老實說,這種敬意,還真的是第一次出現。
我們作為創業者,不管是餐飲行業,還是其他行業,都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而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則可能千差萬別,這里面可能沒有對錯,也沒有優劣,但是海底撈今天算是給大家做了一個示范,那就是一個有擔當的公司,應該是如何去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
一個企業能做到這樣歸因于內,遇事不推卸責任,我覺得就已經很了不起,沒必要再去糾結到底為什么這件事會被曝光,也沒必要去分析為什么要被暗訪,更沒必要去收集哪些人在背后插刀,這些問題在海底撈的主動認錯和擔責情況下,已經沒有討論的意義和價值了,真正關心這件事的人,可以繼續關注其整改措施。
最后,以下午看到某公眾賬號的一句話作為今晚日志的結束:海底撈犯錯了,也認錯了,我們更要去支持它,監督它改正,因為如果連海底撈這樣的企業都不能解決干凈衛生問題的話,還有其他哪些餐廳能放心的吃飯呢?我家里沒有廚房,以后實在不知道應該到哪里去吃飯了……
為這句話,陷入沉思!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蔣毅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hongcw66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