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要向雕爺、赫暢們學什么?你就不行?
靳子陽 · 2016-06-07 17:31:54 來源:紅餐網 1446
你的互聯網思維,是出于恐懼,還是出于理性?
很多年級稍長的餐飲人看到互聯網餐飲火爆,都希望能夠趕緊跟上去不落隊。然而,他們這種跟風式的互聯網化,很多是出于恐懼,帶有迷信情緒。很多老餐飲人都在吹捧黃太吉、伏牛堂,他們說雕爺們更精準,更懂90后喜歡什么,所以他們就這樣包裝自己,不仔細想,覺得還真的有點道理,仔細一想,覺得還是不太對,有點想當然的想法。90后真的就只是喜歡創始人登臺表演、吹牛逼演雜技,而對產品本身不聞不問了么?
未必,我身邊的90后朋友就比誰都更在意自己的體驗和感受,他們反而不太受品牌包裝的影響,你黃太吉愣是吹得再牛逼,我說不好吃,就是不好吃;我說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90后真的就信社群?
那90后的年輕人們信什么?除了忠實于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外,他們還信什么?朋友的推薦?所以應該做社群?與用戶發生強關系?
? ? ? ?
這次要扯一下社群經濟的蛋。
離開優質的有吸引力的產品,社群經濟就是在扯淡。前段兒金某刀轉了篇騙子文章說定位理論已然失效,文章稱現在的用戶不再處于信息的被動地位,營銷的話語權轉移到了用戶手里,開始能夠主動地傳播產品和品牌信息,他們也更愿意相信朋友的大V的分享。品牌將在社群時代不復存在。這個虛偽的觀點迅速被大神駁倒,這里不想再駁,但是想舉出幾個反例,來驗一驗所謂的社群經濟。
比如,冬天來了,你缺一雙厚襪子,你在朋友圈要朋友推薦個好的,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評論區出來了十個人,每個人都隸屬不同社群,推薦的都不一樣,你怎么選。好吧,退一步來講,就算你自己隸屬于某個社群,你也很忠實于這個社群,社群領袖推薦的產品你就一定會用么?
這還真心不一定。
說說全國最牛逼的社群——羅輯思維,羅輯思維多牛逼,中國第一社群呀!但我就認識很多羅輯思維的會員,這些朋友對羅振宇售賣的產品——“觀點”,也并不照單全收,也是吸取精華,棄其糟粕。這一點一說,就說到了社群經濟根兒上的痛處——強關系真的能直接變現么?
強關系能直接變現么? ? ??
我斗膽給個回答:能也不能。
先說不能。
你見過兩個非血緣人建立的最深的關系是什么?甭說, 肯定是婚姻了。婚姻這個關系強不強,情感影響力大不大,但你何時見過丈夫對妻子推薦的東西照單全收的?當然不會,即便是夫妻雙方,是對商品的選擇也是具有經濟理性前提的。關系產生感情,感情會影響產品的選擇。但所有人都忘了——關系的本質是具有經濟功能的!
拿最強的關系說事兒,婚姻,人類史上,早期的婚姻是群婚制,一群男人和一群女人結婚,生出來的孩子大家養。因為當時的生存條件極其惡劣,沒有私有財產,所有人集體生活才能勉強生存繁衍。那個時候沒有一對一的強關系,后來經濟的條件允許了,才形成了一對一的婚姻制度。連婚姻的本源尚且是靠理性的經濟動機推動的,最強的關系尚且如此,更別說社群里的關系。
再說能!
怎么能?社群的確能夠增加某個產品的說服力和可信度。兩個商品一樣好,自己社群推薦的一定更好賣。社群對產品的影響力是極其微弱的,只有在產品功能和品質高度同質下才有意義,如果沒有把產品打磨好,就想靠社群發家,這不就是扯淡么?
而現在,我卻接觸了一些老板,他們的產品做得不怎么樣,心里卻盤算著我建立一個社群是不是就好了?這樣是不是不管產品做成怎么樣大家都會買?這種在心里把社群的功能夸大,以至于希望用戶不考慮真正品質的人也不少。
社群又不是你家下水道,想往里面倒什么,就往里面倒什么。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社群也好,互聯網營銷的餐廳也好,消費者與你建立連接是因為你給他帶來了價值。價值是在前的,別以為建立了連接,就能建立感情,就可以為所欲為了。連接和感情使你們更好地溝通,更好的互惠,當然,也給了你犯錯誤的空間,但是即便如此,你讓羅振宇連續幾天推薦些垃圾給羅絲們試試,說翻臉時立刻就翻臉了。
既然社群不是萬能的,那要不要學雕爺他們搞互聯網的事件營銷呀??
再說雕爺們的事件營銷。
為什么雕爺就行,西少爺、黃太吉就行,你就不行。先不談在社會資本和實際資本上的差異,首先一條不可能超越的就是他們的先發優勢。
敢于吃螃蟹的一批人會有獨特的優勢,這個優勢遠遠大于后來的學習者,姑且稱之為螃蟹優勢。為什么他們擁有螃蟹優勢,因為他們占領了有限的消費者心智。
以互聯網思維著稱的餐廳,在雕爺之后,我身邊也不少朋友開始玩,有夫妻兩人從香港理工碩士畢業的,比張天一靠譜多了。有一個設計師團隊做的吃面公司,比黃太吉還好玩。但為什么他們怎么折騰都沒有多大的效應呢,因為在他們心里,互聯網思維的餐廳就這幾個。多了,不好意思,多了還真記不住了!你想一想你能記住多少洗衣粉品牌就知道了,一般是三個,再想也很難超過五個。這也就是雕爺們的學習者難以企及的一個重要原因——人的心智是有限的,在某個領域里,能記住的單位是非常有限的。
即便如此,即便雕爺們占領了互聯網餐飲這個領域的心智空間,產品品質對消費者的影響依然至關重要。他們占領了心智沒錯,但卻未必是好的心智,人們想到黃太吉,“哦,那個玩得很花,卻挺難吃的一個煎餅店”。想到雕爺“哦,那個買了個非常貴的食神秘方,做得卻挺一般的一家店”。形成了這樣的心智,除去人口紅利,想長遠地賺消費者的錢,也是醉了。
真正要向赫暢們學什么?
真正要學的,是以出其不意的手段切入到某個空白的心智領域,同時引爆輿論以達到占領心智的目的。段位高的,要學把這個品牌玩成一個現象級的教科書式的社會事件和經濟事件。
孟非開了個小面館你知道么?估計知道了也不新鮮,這個套路太老了,老得大家不會去關注,但如果有人從互聯網精油領域切到了餐飲還買了個食神配方,同時還有一幫人都做了類似的事情,你就看吧,所有對這個行業有點興趣的人都會開始關注。最近看到木屋燒烤的創始人隋老哥在朋友圈秀他的一輛擎天柱同款美式卡車,要改裝成燒烤車。這個事兒如果放到剛剛拿到融資的時候,風頭正勁,一準出來引爆全網。如果要切入心智,還是要做好對立定位,他可不是那種根基不牢的靠風吹起來的企業,把自己和對方旗幟鮮明地區分開,就占據了傳統餐飲反蝕互聯網第一家的心智,提供了現象級的案例,自然會有人來研究。
對于中小餐飲,建議還是做好自己的產品和流程先。先不提你能不能做得起來網絡事件營銷,即便能做起來。你產品做不好,營銷越好死得越快。就像大風吹小火,一吹就滅了。你產品做好了,自然就有了好的現金流,這個時候的營銷依然要考慮產能匹配,你的產能跟得上么?你聚集一大堆用戶排隊用戶體驗真的好么?被燒起來的熱情也會被澆滅。大風吹大火,越吹越旺是沒問題,但旺得越快,滅得也越快。似乎只有當你需要快速擴張,需要融資時,這個時候你若能制造萬人空巷的場面,自然能獲得不錯的溢價。
雕爺們不是你想學,想學就能學。跟赫暢和雕爺比,西少爺和張天一似乎屌絲了一點,原來沒有資源,但他們是搭上了互聯網思維餐廳的快車,小的引爆做到了極高的回報,他們搭上了降維現象的快車,沖進了人們的心智。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紅餐網立場,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入駐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