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白熱化,9.9元咖啡還能喝多久?
王言 · 2024-06-03 09:24:24 來源:源媒匯 2336
過去一年,中國咖啡市場經歷了一場激烈的價格戰,“新王”和“舊王”不斷更替,行業形勢也在發生變化——部分品牌業績、客單價雙雙下滑,甚至收縮、閉店的消息不時傳出。
本文轉載自源媒匯(ID:gh_3d611b916e1e),作者:王言,主編:蘇淮。
“這里馬上要開一家星巴克,旁邊還要再開瑞幸、庫迪。”姜超指著身后的一片新樓盤對源媒匯說。
姜超長期為廣州一些商圈的招商工作。這幾年,一些成規模的商場和社區開始運營后,立刻就會吸引大大小小的咖啡品牌入駐。
這些年,姜超一步步見證了瑞幸、庫迪、Manners、Seesaw這些咖啡品牌擠進市場,即便如此,他一直不認為會有哪家品牌挑戰到星巴克的位置。但現在,風向變了。
過去一年,中國咖啡市場經歷了一場真金白銀的價格戰,咖啡這一品類不斷在消費者當中普及。各大品牌也各有收獲,其中,瑞幸門店超過了1.6萬家,擁有了2億多用戶,2023年第二季度營收數據甚至超過了老大星巴克。
在各大品牌不斷見招拆招間,“新王”和“舊王”不停更替,形勢也在發生變化——今年一季度,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客單價雙雙下滑;瑞幸也由盈轉虧,利潤大幅下跌;庫迪則不斷傳出收縮、閉店的消息。
這場商戰,已經把大火燒到了全行業。
01.庫迪和瑞幸“兄弟相殘”
作為9.9元咖啡的“祖師爺”,瑞幸雖然被認為是一家有著“造假履歷”的公司,但其所代表的低價、高坪效、依靠外賣、數字化社群運營模式,依然被證明行之有效。
從內部財務造假 22 億元被曝光至今,消費者對瑞幸的熱忱從未退卻。從此前的財務數據來看,瑞幸活得很“體面”。
2022年,瑞幸結束連續5年的虧損,首次實現盈利。2023年,瑞幸更上層樓,全年實現營收249.0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87.3%;營業利潤30.26億元,同比增長161.7%。
但中國咖啡市場競爭的故事遠未結束,瑞幸的對手也在步步緊逼。
5月21日,庫迪正式宣布推出便捷店型“COTTI Express”。源媒匯了解到,庫迪的便捷店是一種店中店,具有占地面積小、投資小和盈虧平衡點低三大特點,未來將廣泛植入到便利店、連鎖餐廳等各類業態和各種場景。
庫迪店中店的投資門檻也最低。根據招商信息,不包括房租,開一家店中店包含設備、柜體廣告、保證金、設計費在內的投資門檻在26萬元左右。相比之下,庫迪面積為60平方米的標準店和180平方米的品牌店,投資金額分別為32.8萬元和70.5萬元。
和此前的瑞幸一樣,庫迪的創始團隊,仍然以陸正耀帶領的“神州系”為主。而陸正耀操盤下的庫迪,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另一個瑞幸——自成立后便迅速成為咖啡市場新一代的“價格屠夫”。
成立19個月以來,庫迪從不避諱自己與瑞幸之間的關系。在抖音等社交平臺,庫迪就直言,“我們供應商和瑞幸差不多”,“就連門店的管理標準都是從瑞幸搬來的”。在與消費者交流時,庫迪門店的員工也樂于提及庫迪和瑞幸的“故事”。
庫迪也并不忌諱從瑞幸“挖墻腳”,招攬后者的加盟商和咖啡師,并迅速擴張。據官方數據,截至目前,成立還不到兩年的庫迪,全球門店數突破7000家,接近瑞幸的一半。
價格戰也是庫迪與瑞幸最為接近的特征之一。
4月29日,庫迪宣布現行門店補貼政策將延長至2026年12月31日。該政策覆蓋現有門店和未來新開門店,不同門店根據房租和競爭等不同因素,可以獲得不同金額的補貼,最高單杯可補貼至14元。
這也意味著,庫迪打算將價格戰持續下去,并且延續兩年。
瑞幸公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總營收為62.78億元,同比增長41.5%。但公司實現虧損6510萬元,營業利潤率為-1%。作為對比,2023年第一季度,瑞幸凈利潤達6.78億元,營業利潤率達15.3%。
幾個月前,瑞幸還傳出“9.9元咖啡活動縮水”的消息。今年2月,瑞幸每周“9.9元喝一杯”優惠從全場飲品均可使用,縮減到只剩8款指定飲品。隨后,“瑞幸9.9元一杯活動縮水”話題登上微博(09898.HK,NASDAQ:WB)熱搜。一天后,瑞幸咖啡增加了兩款9.9元單品,官方APP上參加9.9元券的產品增加到10款。
不管是瑞幸只是“測試”消費者的反應,還是決心在未來上調價格,外界對此的反應強烈。在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就有人表示一旦瑞幸漲價,會轉向其他平替品牌。
02.門店盈利難度增加
“死磕”瑞幸,一路狂奔的庫迪,日子其實也不好過。
而由于管理水平、供應鏈能力跟不上門店擴張速度,庫迪曾被聯營商吐槽。
2023年12月,一位自稱是庫迪聯營商的用戶,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一條名為《致庫迪咖啡公司管理層的一封信》的帖子,表示因為投資庫迪的決定,自己損失了45萬元,甚至孩子上學也因此遇到了困難。
△截圖自小紅書
經過與對手進行價格戰“貼身肉搏”后,庫迪門店的增速也開始下滑。
極海品牌檢測數據顯示,2022年12月,庫迪門店數量為6493家;到今年4月,總量跌至6432家;到5月,庫迪門店數量才有所上升,增加至6532家。
針對外界對庫迪關店和增速放緩的質疑,這家公司也給出了解釋。今年1月,庫迪首席策略官李穎波在接受CBbeta采訪時表示,庫迪6000多家門店中一共關店25家,這在行業里也是一個非常低的數字。
李穎波稱,自庫迪成立以來截至今年4月份,整體門店的閉店率累計為2.6%,同時當月現金流為正的門店超過95%。
但必須承認的是,咖啡市場競爭加劇,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門店盈利難度。
有聯營商透露,自己在加盟庫迪時,招商經理表示會保證當地門店數量的平衡性。但此后,其門店附近的商圈已經開業的庫迪就不止5家。
一般來說,門店的選址和密度對于聯營商的盈利狀況非常重要,甚至會起到決定性作用。“有的大商圈,如果人流量充足,同類型品牌少,也能做到日銷五六百杯,可以保證盈利。”一位聯營商表示。
對于庫迪來說,由于其承諾不向聯營商收取加盟費,同時會減免前期的服務費,因此公司現金流主要來自向門店銷售材料費的差價,以及聯營商毛利的抽成。
這也意味著,聯營模式的成敗,直接影響著庫迪的現金流情況。而在經營之外,庫迪能否通過其他途徑獲得現金流,暫不得知。
成立不到一年,庫迪至今沒有對外公布具體的融資情況。在瑞幸“財務造假”風波的陰影下,庫迪團隊能否再獲資本青睞,一直存在不確定性。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如今的陸正耀正身負巨額債務。天眼查信息顯示,今年4月,陸正耀新增一項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18.96億元。目前,陸正耀共關聯4項被執行人信息,累計被執行總金額約29.88億元。
眼下,庫迪正重金投入供應鏈建設、品牌營銷和出海業務,手中還有多少牌可打,仍未可知。
不過,李穎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庫迪在成立之初就做了一個五年的整體規劃,目前為止每一步都踩在節點上面,資金流非常充裕。
另一方面,價格戰下,星巴克和瑞幸經營數據均出現下滑,似乎也讓庫迪看到了“打光最后一顆子彈”的意義。
但同時,價格戰的持續,已經將咖啡賽道拖入泥淖。
03.行業被拉入低價泥潭
在五六年前,連鎖咖啡行業大多信仰星巴克的“第三空間” 理論。但隨著外賣的普及,以及咖啡消費的日常化,消費者并不需要走進第三空間,善于運用小店模式的瑞幸、庫迪、Manners等品牌迅速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也正是在這種貼身緊逼下,行業龍頭星巴克在中國也有了回落的苗頭。
星巴克2024財年第二財季數據顯示,公司實現營收85.6億美元,同比下降2%;凈利潤7.72億美元,同比下降14.96%,低于市場預期。此外,星巴克第二大市場中國門店銷售額同比下降11%,此前市場預期為下降1.64%。
價格戰,也正在成為星巴克難以回避的問題。
過去兩年,雖未公開下調產品售價,但星巴克一直在通過送券、美團(03690.HK)、抖音團購等方式,不斷調整價格。
此前某咖啡品牌高管向源媒匯透露,規模化的連鎖咖啡品牌并不會直接調整產品售價,而是會按照不同地區的消費情況,通過官方APP等渠道,以送券等方式進行針對性的降價。
財報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今年一季度,星巴克平均客單價下降了8%。
而所有咖啡品牌都需要面對的一個困境是:當前的消費環境下,消費者對價格愈發敏感,大多數連鎖咖啡品牌的入門產品價格都被下拉到10元左右。而低價咖啡是否具有可持續性,也一直是行業所爭論的問題。
一位國內咖啡品牌高管曾透露,9.9元的咖啡并不賺錢,需要品牌方不斷進行補貼,這一模式也不可持續。
已經有品牌開始上調產品價格。此前有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表示,Tim Hortons中國(下稱“Tims”)對招牌貝果等產品進行了提價,漲幅在1至2元。5月8日,Tims回應稱,其對部分食品定價進行了調整,已在各點餐渠道明碼標價。
對于行業未來的走勢,業內不乏樂觀的聲音。
李穎波曾提到,中國的咖啡市場尚屬早期,要想達到成熟市場年人均300-400杯的銷量,必須具備價格、便利性、產品力和品牌力這四個充分且必要條件。
5月24日,李穎波又稱,已經做好了“全場9.9元促銷”三年的準備。他表示,公司旨在通過對客戶端和聯營商的雙向補貼,一方面培育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另一方面讓聯營商有一個合理的回報。
但也有悲觀的聲音認為,僅從人均消費這一數據,中國咖啡市場就遠遠沒有達到李穎波口中“成熟市場”的標準。而眼下,已經有很多咖啡店消失在行業混戰中。
不論是星巴克、瑞幸還是庫迪,都在等待一個春天的到來。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