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培訓會淪為雞肋,誰之過?
丁一 · 2016-11-18 17:14:04 來源:紅餐網 1978
飲老板:培訓重要嗎?相信每個人都會回答:太重要了 !
如果接著問:你會掏錢讓員工參加培訓課嗎?相信大部分人、尤其是曾經購買過培訓課程的老板會回答:不會 。
為什么餐飲老板如此“口是心非”?其實原因很簡單:
培訓確實重要,知識需要傳遞、觀念需要改變、技能需要提高。但是,現實中培訓卻很難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內部培訓如此,外部培訓也好不到哪去。不過,自己培訓不用花錢,天天絮叨也總會見效;花成千上萬元錢就聽一次課?顯然不值!
今天院長就和大家聊聊,為什么培訓會淪為雞肋。
姿勢不對,培訓白費
1 尷尬的培訓 ?
我所接到的最頻繁、也是最頑強的騷擾電話,來自兩類機構:一個是保險公司,另一個是培訓公司 。
頻繁,是至少每周一次;頑強,是指多次被我斷然拒絕甚至發飆后還不放棄。
仔細想想,這兩個公司竟有許多相似之處:首先,兜售的都是未來的好處,但目前沒用;其次,銷售話術套路很深,關心你近況、給你送禮物;最后,都采用嚇唬人的手段,你如果不怎樣,以后就會怎樣怎樣……
其實,這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情:難道培訓的效果真的和保險一樣?要到幾年后甚至發生風險時才有用?這真可謂培訓業的悲哀。
2 當培訓遇上餐飲 ?
雖然“培訓無用論”廣泛存在,但我在餐飲業的體會最深。
我學金融出身,深知保險行業的培訓水平之高、資源投入之大;我曾在汽車行業工作,每個部門都有請培訓公司的經費,內部分享也是每天都有。我相信這些公司不是傻,而是實實在在的在培訓中獲得了好處 。
但自從進入了餐飲業,我深刻的感受到,傳統的培訓,對餐飲人真的不奏效。
原因一:餐飲是高技能含量、低知識含量的行業。 ?
知識(knowledge):例如菜品知識、烹飪原理、管理理論、行業動態等。知識儲存于人的大腦皮層,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一段時間不使用就會被忘記。知識的多少決定著技能掌握的快慢和深淺,知識可以從書本上來,也可以靠灌輸獲得;
技能(skill):例如服務、銷售、演講、廚藝、督導等。技能是對動作方式的一種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復聯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練的動作,是將大腦皮層的知識轉變為神經中的習慣,一但曾經掌握就很難忘記技能。技能可以反過來影響知識的學習和發展,但技能只能通過實踐和反復的聯系才能獲得。
傳統的培訓方式,就是授課(知識的宣貫),而不是針對技能的訓練。而餐飲從業者技能要求高,但必須掌握的知識少得可憐,無非是菜品知識、企業文化、流程和政策制度。
原因二:餐飲從業者難以用知識指導實踐。 ?
餐飲從業者普遍學歷偏低,這是一個客觀事實。學歷并不能代表能力,但基本上還是可以代表知識的學習能力 的。因為我國目前的教育體制,就是重在對知識的灌輸。
為什么學習成績不好?其實就是不善于對知識進行記憶、總結和舉一反三的應用。餐飲人更善于通過刻苦的重復訓練來掌握技能,而不是在知識的啟發下領悟技能。這就導致知識類培訓收效甚微。更有甚者,聽完課后根本記不住老師講了什么!
說句不好聽的話,對大部分人來說,如果學習成績好考上好大學,誰還干廚師/服務員 ?知識培訓能管用嗎?還不如傻傻的多練幾次呢。
3 正確認識培訓 ?
培訓到底有沒有用、有多大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板對培訓的認識,正確的看待培訓,才能做好培訓 。
首先,培訓是績效改善的基礎,不是全部。 ?
培訓的直接作用是對人的觀念、知識、技能進行改變,但員工是否把觀念、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工作中,則不是培訓能解決的。
所以,一個培訓是否成功,是需要進行專門的測量的,而不是簡單的用績效表現來衡量。舉個例子:
菜品知識培訓之后,如果員工能通過菜品知識考試,則說明培訓有效。但員工會不會給顧客介紹菜品,則是日常管理要解決的。
其次,培訓是一項管理行為,而不是教學行為。 ?
要想培訓短期見效,則要針對運營管理的機會點進行分析,確定培訓的目標,設計培訓內容和方式,衡量培訓目標的達成情況,在培訓過后與運營管理計劃相配合。
所以,以上整個環節,應該由運營管理人員(業務上級)來牽頭實施和落實,而不是僅僅依靠培訓師來完成,更不可讓培訓和運營分家。
怎么樣?培訓是不是比你想象的要復雜的多?
4 好培訓是設計出來的 ?
經過院長的洗腦,你應該明白了,培訓的關鍵在于設計和管理,是業務領導、甚至老板的事,而不是培訓師的事。那么,該如何進行培訓課程設計呢?
①理清運營需求 ?
有效的培訓,不是領導頭腦一熱發起的,而是運營需求推動 的。
目前,餐廳哪些方面是急需提升的重點?在提升的過程中,人員的觀念、知識和技能是否能夠支持提升?如果不夠,則需要培訓。如此,培訓需求就產生了。
如果不做營運需求分析和診斷,很容易產生偽培訓需求 。例如:一家餐廳服務效率較低,所以應該進行服務技能培訓?也許經過診斷,服務效率低的根本原因是團隊比較新、缺乏凝聚力,那么培訓技能能解決問題嗎?不如組織一次戶外拓展活動來的有效。
②確立培訓目標 ?
衡量一個培訓是否成功,不是看講師講的好不好,不是看學員聽的嗨不嗨,也不能籠統的看績效是否有提升。而應該看,是否達到培訓目標 。
但首先,我們得有目標,而且是切實可行的目標。并且,要為每個目標設定檢驗方法,再結合營運需求反復修正目標和檢驗方法。
例如,要想做主管的工作流程培訓,檢驗方法應該是:一周后抽查《主管工作清單》的達成狀況,85%的工作項目能按時完成。而不是“前廳服務水平提高”這樣模糊而不切實際的檢驗方式。
③配置培訓內容 ?
“想讓對方獲得什么”和“我想告訴對方什么”是兩件不同的事 ?,前者才是培訓的目標和效果,后者要根據前者來設計才有效率。
配置培訓內容,包括為培訓目標配置內容和學習方式,需要依據以下原則去進行:
緊密圍繞培訓目標和檢驗方法,刪繁就簡:與培訓目標無關的內容,能刪則刪,突出重點保障培訓效果,同時提高效率。
使用促進自我學習的培訓方法:成人具備一定的自我學習能力,所以培訓師應該首先對學員亮出培訓目標和檢驗方式,激勵其自主學習。以幫助輔導為主,盡量少用講授和灌輸的方式。
以新店長入職培訓為例:品牌故事、菜品知識、企業制度、財務流程、店長工作職責等等一大堆的東西需要學習,但最有效的培訓方式是什么呢?既不是講解也不是帶訓,而是給他全套資料,再指定一個資深店長做顧問,然后約定考核時間和通過標準。因為這些內容對于店長是沒有理解難度的,根本不需要講解,只是需要記憶而已,所以,應該以考代訓 ,再加上錯題解析就足夠了。
④制定培訓計劃 ?
完整的培訓計劃包括:
培訓目標、培訓目標的檢驗方法
培訓師、培訓方法和內容
跟蹤計劃:培訓師在培訓時間安排截止之前,必須對培訓目標的達成程度安排檢驗。
培訓稽核安排:店經理在培訓時間結束后,必須親自依據培訓目標的檢驗方法對培訓目標進行衡量,并反饋給培訓師,對培訓的效果做出評價和改善建議。
完整的培訓計劃,既是對工作的安排,也是對培訓目標、內容、方式、效果的全面梳理和檢驗。
⑤執行培訓計劃 ?
培訓負責人(最好是運營部門領導,而不是人事部門)根據培訓計劃逐項跟蹤落實,并同步推進提升績效的管理措施。
5 總結:管理中的設計 ?
培訓這么簡單的事情,為什么要搞這么復雜?
任何一項管理措施——不僅僅是培訓——都需要充分考慮客觀的現實、受眾的心理,讓對方以最低的成本去接受和遵循 。
院長一直堅持一個理念,如果老板在設計上偷懶,目標不清晰、流程不明確、界面不友好,就會成倍的浪費組織中每一個人的時間。
最終損失的,還是老板自己。
本文作者丁一,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