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巷子的小眾火鍋店,憑啥成區域王?
田果 · 2025-08-13 10:55:37 來源:火鍋餐見 768
1、拆解牛排王糟粕醋的神店邏輯
2、大品類做創新,小品類做神店
3、“規模競賽”下,產品和口碑是王道
2025年“必吃榜”中,有3組數據值得關注——上榜餐廳中,煙火小店占比近80%,十年以上的老店占比超40%,近六成為城市特色商戶。
曾幾何時,顧客還在網紅店前跟風排隊打卡拍照,餐飲業一度被“流量至上”的風潮席卷。現在,風向真變了。那些藏在巷子里,不過度營銷,連招牌都不太起眼的老店、小店,反而成了榜單上的香餑餑。
今天,我們通過“牛排王糟粕醋火鍋”的案例,聊聊小品類的生存之道。
本地人復購 吸引外地人獵奇
提起海南,首先想到糟粕醋火鍋,提到糟粕醋火鍋,很多人會首先想到牛排王。
在海口的龍舌坡小巷,藏著一家每天人滿為患的火鍋店——牛排王糟粕醋火鍋。
2025 年 6 月,它的海甸島門店正式入選海口必吃榜。你沒看錯,賣的是糟粕醋火鍋,名字卻叫牛排王。目前“牛排王”已開出4家店,全部在海口本地,老板明確表示不加盟、不擴張,也不愿做連鎖。
牛排王的總店位于海口市區的一個小弄堂里,正面家樂福,背面農貿市場,遠遠看到這家的招牌,真的很大排檔質感。
實際走上前才知道,這一排只是廚房,先在店招下面的柜臺看著海鮮點單,選完的就直接打包好,貼上編號送進廚房,拿著編號單子到大排檔對面的就餐區等餐。
為什么賣的是糟粕醋火鍋,品牌叫牛排王?
牛排王創始人王輝,最早,他賣的是牛雜煲、煎牛排和燒烤,因為煎牛排賣得最火,加上當年牛排這個詞有“高端感”,于是起了個響亮的名字——“牛排王”。
第一次創業并不順利,后來憑著家鄉文昌的一種傳統小吃糟粕醋,他靈機一動,把這種發酵米醋湯底做成火鍋鍋底,加上海鮮、牛肉,直接改頭換面。
至于品牌名?門口大排長龍,老板忙都忙不過來,根本來不及改,“牛排王”就成了今天海口火鍋界最奇特的名字了。
在“牛排王”的整個就餐設計中,本地人愛吃、常吃、吃得起,才是真正的底層邏輯,先贏得本地人的復購,再吸引外地人的獵奇。只有讓“本地人愿意每周來、游客愿意偶爾來”,這家店的商業模型才能穿越周期。
大品類做創新 小品類做神店
除了糟粕醋火鍋,市場疲軟的大環境下,火鍋市場仍有一些細分品類實現了逆勢生長,比如蹺腳牛肉(山野火鍋的雛形)、潮汕雞煲、野生菌火鍋、現舂火鍋、東北鐵鍋燉等,帶動了火鍋市場的一波跟風創業潮。
在當下的市場格局下,每個賽道都進入了“卷時代”。而這一時期,大品類做創新,小品類做神店,才有可能迎來新的突破。
好比近兩年,隨著云南IP不斷出圈,大家對云南好物產生了更大的興趣,而菌子類火鍋熱度也在不斷高漲。云南當地的菌子火鍋尤其在2024年開店迅猛,據一位云南餐飲博主調研,以昆明三市街為中心,100米之內有30+菌子火鍋開店,尤為內卷。
但昆明的尚呈·石鍋菌柴火雞,是本地人吃菌子的不二選擇,雖然開在村子里,但每年都需要提前預訂(菌子屬于季節性極強的食材),至今只有這一家店。
再比如被大牌頻頻盯上的潮汕雞煲,在小眾品類中的連鎖化進程還算是超前的,目前市面上也出現了代表品牌,比如食悅廣冬·潮汕雞煲·大排擋、潮八珍橄欖雞煲、潮小鳳石橄欖脆皮雞煲等。
但開在汕頭新溪鎮的“創新土雞火鍋”,仍然是最亮眼的仔,不加盟,不開分店,開在居民樓底商,門頭看似平平無奇,但到飯點,排隊等位是常態。
地方性品類即壁壘,越在地,越全國,越全球。只要鎖定“外地沒有,火爆當地”,就是天然屏蔽。牛排王生意好的邏輯也是如此。
為什么區域性小品類更容易做爆?
經過調研,區域王身上有3個特質:賺錢多、活得久、有勢能。當地品牌更了解當地消費者和風土人情,管理半徑更小,供應鏈成本也更低。
區域品牌的優勢在于“特色”二字,比如上述云南的現舂酸湯火鍋、內蒙的鮮羊火鍋、洛陽的漿水火鍋、東北的鐵鍋燉等,這些帶著濃厚地方特色的餐廳,巨頭再厲害也很難標準化復制。
對比尚呈·石鍋菌柴火雞、創新土雞火鍋、牛排王糟粕醋火鍋等品牌,真正的底層壁壘都是食材鏈的完整閉環:本地釀制的糟粕醋、凌晨宰殺的本地黃牛肉、現殺的土雞、現熬的野生菌湯、現捕的小蝦小魚等等。
這些不是“中央廚房”調得出來的,也不是靠標準化流程能復制的。
“規模競賽”下 產品和口碑是王道
品類火不代表生意就一定好做,每個小眾品類也都有各自的痛點。
比如有的品類自身的季節瓶頸比較明顯,有的細分品類只有一個比較典型的代表品牌,其他品牌與之差距較大,這其中品牌的出圈或有其特殊原因,或并不代表整個品類的繁榮。
而且多數加盟品牌側重于追求門店數增長,自身的供應鏈建設以及加盟管理方面或相對薄弱,一旦內功趕不上規模增長的速度,品牌早晚會出問題。
從目前市面上野山菌火鍋、東北鐵鍋燉、潮汕雞煲等火鍋品牌經營情況來看,大家似乎也都在鉚足了勁,準備開啟第一輪“規模競賽”,想要搶占賽道頭部位置。
畢竟,只有當規模、體量足夠大后,才能進一步推動形成后端的采購優勢,與同行比拼性價比。
所有想做規模化的創業團隊,也都在努力挖掘一個可以全國復制和擴張的超級品類,但是當一個品類被火了之后,難免跟風者眾多。這樣一來雖然共同做大和普及了品類,但也會造成過多的供給,競爭激烈,形成紅海的競爭格局。
很多品類最后大概率上會又縮回到區域市場,成為區域品類,很難成為全國性強勢品類。
而對于從業者來說,還是那句話,火鍋品類開店不論規模、不論速度、不論網紅,產品品質與用戶口碑才是王道,最重要的還是開一家要成一家。
本文轉自:火鍋餐見;作者:田果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