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在高檔酒樓遇冷時期 宴御海鮮姿造卻依然火爆?
蔣毅 · 2017-09-28 17:28:09 來源:紅餐網 13004
前天,一位朋友看到我發的宴御的圖片后,心里有疑問,于是發私信來問我,這幾年是中高檔餐廳衰敗最厲害的時候,成都高檔酒樓幾乎全軍覆沒,為什么走中高端路線的新品牌,宴御海鮮姿造生意卻如此火爆?畢竟,他們家客單價并不低,中午人均300,晚上人均400,這背后是什么道理?
今晚我們就來說說這家餐廳,在文章之前,我必須要提前說明的一點是:我對宴御這家餐廳并沒有深入了解,今晚的觀點,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而且是一個置身事外的身份和立場,從市場角度而做的一個私人分析,所以可能不準確,大家可以有不同的觀點,我們各自保留就好。
自從這屆政府在吃喝問題上動真格以后,全國的高檔餐廳都一片哀嚎,關的關,死的死,幾乎全軍覆沒,作為美食之都的成都餐飲市場,也難逃這場“災難”,曾經豪車云集的譚式官府菜,已經荒廢好多年,其他高檔中餐廳,也變得銷聲匿跡,只留下曾經的輝煌歷史。
2012年被譽為傳統餐飲和新派餐飲的分水嶺,進入2013年以后,成為新餐飲的時代,成都現在各個品類的冠軍,幾乎都是2013年以后創建的新品牌,而傳統餐飲,尤其是傳統的高檔餐廳,在這場餐飲行業的“新運動”中集體失聲,或者說,集體沒落了。
這背后的原因,與時代變化太快,消費主力由曾經的政務宴請,商務宴請等大單消費,變成了以個人消費和三朋四友聚餐這樣的小單消費為主,它屬于主力消費群的變化,也是處于市場消費結構的變化,但遺憾的是:傳統餐飲從業者在這個巨大的變革中,沒有快速反應過來,更沒有響應這種變化而跟上節奏。
基于這樣的原因,在傳統的商務和政務宴請被限制后,傳統餐飲的主力客源在急劇流失,老餐飲人心態復雜:有的人帶著僥幸心理等“這股風”過去,覺得還有機會恢復以往的盛況;有的人想轉變,但讓航空母艦掉頭,遠遠不如小船那樣簡單;有的人也想趕上時代步伐,尋求變化和迭代,但這類人太少。
所以,一方面是主力客源流失,另一方面呢則是無法吸引到新的消費群,傳統餐飲在這短短幾年時間內就全面沒落,其中尤其是那些人均好幾百的高檔餐廳,在這一波頹勢中,損失非常慘重,因為他們的投入太大,運營成本太高,如前面所言,體量太大情況下不好掉頭,所以看著船往下沉,卻無能為力。
但是,成都擁有高消費的客群卻并沒有減少,畢竟,成都已經是雄踞內地的超級城市,不管從經濟總量還是從汽車保有量等數據,都可以證明成都在國內的超級大城市里,不管怎么排名,都在前十,甚至在前六的位置,這什么意思呢?就是成都擁有超級多的高消費人群。
這里就出現了一個矛盾點:近幾年成都的高檔餐廳,不管是中餐,西餐還是私房菜,都全面沒落,市場變成特色餐飲和新派餐飲的天下,高消費的場所與以往先比,數量狂降;但是成都擁有高消費能力的消費群呢?卻并沒有減少,甚至,可能比以往更多,因為現在消費者的觀念在變化,愿意為高消費提前買單。
雖然,成都人有追求蒼蠅館子的傳統,但這并不代表成都就容不下高消費餐廳,當成都的餐飲同行都在追求小而美的特色餐飲,奉“小而美”為黃金教條時,突然殺出一個定價比較高的餐廳,它則同時面臨兩個極端:要么是大風險,要么是大機會。
首先說大風險,宴御剛剛在桐梓林這里開業時,我就聽朋友介紹而去消費了,當時我們去的是好幾個餐飲同行,其中兩個朋友甚至就剛好從高檔餐飲敗退出來,在就餐過程中,這兩個朋友明確表示悲觀,不看好宴御的前景,唯一的原因就是覺得價格太貴,按照傳統大圓桌概念的話,一桌八個人需要3000多塊錢,算是很貴的消費了。
另外一個朋友也對此表示擔心,對比成都其他五星級酒店的自助餐,普遍也才198,或者298,人均能上三百的自助餐,在什么都講究經濟實惠的成都普通吃貨這里,能有市場么?老實說,我內心也是這么想的,當時唯一覺得看不懂的是:宴御的海鮮品種十分豐富,品質也非常好,鮮活的鮑魚這些可以敞開吃,會不會逆襲呢?
結果事實也證明了,宴御在成都一年之內就不僅站穩腳跟,而且生意異常火爆,我好幾次臨近中午了想去吃一頓,結果打電話,居然說沒有位置,晚上更是天天排長隊,有兩次我帶朋友過去,八點了都還在排隊,而他們好像是九點過就要收拾菜品,于是好幾次都沒吃到。
宴御在南門的一號店,兩千多個平方的面積內,設置了200多個座位,據說每天可以做三輪,也就是中午會滿臺,晚上會翻一臺,這樣的話,就相當于每天有超過600人的接待量,而按照最低人均(中午298)來計算,日流水也在18萬以上,而考慮到晚上生意更好,因此其月流水應該輕松超過600萬。
因為宴御的火爆,成都在2016年下半年開始,陸續出現好幾家一模一樣的餐廳,也是專做高端的海鮮自助,價位也在300~400之間,不管是從海鮮的品質,還是從裝修環境,或者說從門店口岸,可能都不輸給宴御,但遺憾的是,到現在為止,在成都,說到海鮮自助,基本上宴御成為頭牌,至少我身邊是如此。
這恰好也就是那位好吃嘴朋友問我的問題:為什么在高端餐廳如此萎靡不振的情況下,宴御逆襲成功了?現在回頭來看,在傳統高端餐廳沒落,而高端消費者沒有消失的情況下,通過另外一個方式來做高端消費,反而是獲得了“市場全占”的機會,也就是把高端消費者全都吸引到自己店里來了。
那為什么緊跟腳步的其他同類品牌生意沒有宴御好呢?這就涉及到品類代表的問題了,某種程度來說,宴御已經成為成都餐飲市場里,“海鮮自助”這個品類的代表了,當然,這合情合理,因為這個市場本身就是宴御給帶領出來的:他們現在的收獲是因為曾經的付出。
成都是內陸城市,雖然很多年來成都都有各類海鮮,比如在市中心就有一個海鮮批發市場,餐廳里面也有一些代表性的海鮮餐廳,比如紅高粱,這家店曾經也是成都餐飲的一面旗子,他們家是成都第一家引入量販式的海鮮選購模式,曾經也是請客吃紅高粱都是被認為倍有面子的事情。
但,在宴御之前,成都的海鮮從來沒有達到如此齊全過,更可怕的是還是自助:你有多大的飯量,可以隨便整,今年初,一個廣州的朋友來成都,我帶他去宴御,他一邊吃一邊說這也太便宜了,為什么呢?因為他以前是做酒樓的,按照我們當天所吃的情況,他說人均沒有一千的話,不可能吃得到。
這是專業人士的說法,而站在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在沒有去過宴御之前,聽到每個人398可能會覺得貴,但是,只要去宴御消費一次以后,出來很少聽到有人再說它貴,為什么呢?因為要對比:對比以前人均400的餐廳,與在宴御所能吃到的,完全是沒法比。
因此,到后來出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好些餐飲同行在聊天探討宴御為什么生意如此好時,大家的意見居然驚人的一致,認為他們的優勢在于“經濟實惠”,嘿嘿,寫到這里我都忍不住笑,大家想一想,一個人均400的餐廳,居然別人覺得優勢是經濟實惠,這多可怕!
為什么會這樣呢?同樣來自對比,與其他餐廳的對比所產生的認知錯覺,比如海膽,我們在其他餐廳吃一只海膽,可能需要80元,但是在宴御呢?活海膽你可以敞開整,于是消費者心里會覺得,我靠,光吃5個海膽就400元了,還不算其他鮑魚呀,龍蝦呀什么的……
對于懂行的人來說,一個海膽的成本可能也就幾塊十幾塊錢,但消費者不會這么去算,他們永遠是對比其他餐廳的售價,同樣的道理,龍蝦也是如此,一只大的龍蝦,在其他餐廳要上千元一只,而在宴御,兩個人去的話,都會先給配一只龍蝦上桌,你瞬間感覺這就不止800塊錢的價格了。
基于這樣的原因,雖然宴御人均400元,但去過的消費者全都覺得經濟實惠,然后口口相傳情況下,這里生意變得異常火爆,現在,還到市中心的晶融匯開了成都第二個店,就在太古里隔壁,相對于一號店來說,二號店面積擴大了一倍,餐位也幾乎擴大了一倍,但兩個店還是有明顯的差別:
一號店的餐位絕大多數都是公共餐位,也就是自助餐位,但是在市中心的二號店,場地里有一半都做成了包間,包間里面人均最低變成500,與外面的公共餐位相比,價格雖然貴了一百,但擁有了獨立的空間,私密性非常好,而且擁有了專門的服務人員,檔次一下就提高了很多。
看到二號店的這個裝修,我心里就明白,宴御在升級了,什么意思呢?當這個市場的消費者普遍接受了400元的自助餐,而且還覺得經濟實惠后,那么只需要人均多一百元,就可以享受到曾經高端餐飲那樣的專人服務和獨享包間,愿意多掏100元來宴請賓客的高端消費者,照樣不缺,而且面子里子什么都有了。
當然,這也同時證明了:即便是宴御提供如此優質的食材,讓消費者敞開消費,但他們利潤卻非常可觀,不然不可能在新店上投資好幾千萬,規模也擴大兩倍,要知道,二號店這邊的場地和人工,一個月光是運營成本就要接近100萬,如果不是一個擁有超強盈利能力的品牌,是不管如此大手筆的,尤其是現在這個階段。
因此,綜合起來看:宴御以優質的海鮮食材殺入成都市場,搶占了海鮮自助這個品類的先機,在人均400這個價位上,不僅贏得了自己的一席之位,而且牢牢的占據在品類冠軍的高地上,在任何城市,當某個品牌一旦成為某個品類的冠軍后,其市場地位將變得非常穩固,后來者很難撼動其先發優勢。
當然,我認為這是市場給予先行者的正常回報,在宴御剛剛進駐成都市場時,成都雖然也有專門的自助餐,比如四海一家,比如那些五星級酒店的自助,但全部菜品是海鮮作為產品的好像沒有,他們在各種質疑和不確定因素下起步,趟過各種前期的困難和風險后做起來,那他們就應該獲得這樣的回報,這也是品類先行者的價值所在!
不知不覺中這篇文章居然寫了這么多,其他就不多嘴了,也是直到宴御的二號店試營業,我才知道,原來為這個企業服務的有兩個熟人:其中一個是航哥,他是成都最老的一批媒體餐飲人,現在也是成都非常知名的餐飲專家,在為宴御做整體的營銷策劃;另一個是可樂,嘿嘿,這家伙以前是我的手下,結婚生小孩后,現在終于重出江湖了。
預祝宴御二號店開業大吉(現在在試營業,我還不知道他們什么時候正式開業,嘿嘿),在成都的高端餐飲市場確實需要有一個案例哈!對于我來說,最感興趣就就在這里:觀察各個品類的冠軍,學習別人的經營之道,總結別人的成功經驗,這是作為成都餐飲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是,這多有意思呀!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蔣毅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hongcw66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