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管理的火候:控得住,放得開,才不糊也不淡
孫玉麟 · 2025-08-28 09:22:01 來源:紅餐網 59
很多餐飲店不是敗在味道,而是敗在“人心”和“節(jié)奏”上。
有的店老板每天像滅火隊長,前廳催單、后廚盯鍋,累到半死團隊還怨聲載道;有的店老板信任到“佛系”,結果標準全崩、顧客全跑。
管得太緊,人受不了;放得太松,店撐不住。
餐飲管理的真功夫,就藏在一口鍋的火候里——控而不死,放而不亂,張弛之間見水平。
一、火太大會糊,火太小會淡:餐飲管理的兩大坑
很多管理者在餐飲店管理中,都走過兩個極端:
· 火開得太猛(管得太死):事無巨細都要插手,后廚師傅手腳發(fā)緊,前廳服務員戰(zhàn)戰(zhàn)兢兢,效率低、氛圍差;
· 火開得太小(管不住人):完全“放養(yǎng)”,標準走樣、流程變形、責任模糊,最后味道不穩(wěn)定、顧客抱怨不斷。
就像炒菜:火太大,糊鍋;火太小,出不來香味。
真正成熟的餐飲管理,不是死死抓住鍋鏟,也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能在“收”與“放”之間,像掌火候一樣游刃有度。
二、控而不死:像掌勺一樣掌握三條硬邊界
控制是必須的,但控的是方向和規(guī)則,不是人性和創(chuàng)造力。三個關鍵火候:
1. 控目標,不控過程:比如新品菜上市,你要明確“味道、出餐時間、成本”這三大指標,但給廚師團隊留空間去調整調味順序。
2. 控結果,不控人格:績效可以按數據說話,但別因為一個失誤就在員工面前公開羞辱——餐飲人是靠自尊心做菜的。
3. 控結構,不控節(jié)奏:菜品出品標準、服務規(guī)范要穩(wěn)定,但忙時可以靈活調整分工,淡時允許員工輪流學習新菜式。
案例:一家火鍋店的老板,不允許菜品擺盤質量下降(硬控),但允許后廚根據當天菜品新鮮度調整蘸料比例(放權)。結果不僅出品穩(wěn)定,還常常收獲顧客的“今天更好吃”好評。
三、放而不亂:給空間,也要留護欄和兜底
“放”不是放任,而是信任 + 預判 + 兜底。
三個放而不亂的訣竅:
1. 預判風險,提前設限:比如新品試賣前就設定每日出品量,避免食材浪費和口碑受損。
2. 信任授權,配套支持:讓店長自主排班的同時,后臺提供銷售數據和人效分析,幫他做決策。
3. 失誤容忍,及時復盤:新服務員點錯單,不是扣工資了事,而是帶著她復盤原因,并改進點單流程。
案例:一家日料店在試行“開放式廚房”時,老板放手讓主廚與客人互動,但提前設好規(guī)則——互動不影響出菜速度。結果顧客滿意度和復購率雙雙上升。
四、張弛的節(jié)奏:不是制度,而是火候判斷
餐飲的管理節(jié)奏像煮湯:要有“開鍋”的爆發(fā),也要有“小火慢燉”的沉淀。
· 新人階段,要緊盯標準(大火快炒);熟練之后,要給他們空間(小火慢燉)。
· 節(jié)假日高峰期,要強化流程;平時淡季,可以嘗試新菜和培訓。
· 碰到供應鏈不穩(wěn)定,要果斷控風險;遇到成熟穩(wěn)定的團隊,要敢于放手創(chuàng)新。
案例:一家川菜館在春節(jié)旺季會臨時設“指揮臺”,老板親自調度前廳后廚;但一到淡季,他反而帶員工去其他城市考察學菜,激活團隊創(chuàng)造力。
五、有邊界的自由:餐飲團隊最高的管理境界
最理想的餐飲團隊,就像一口燉得恰到好處的老火湯:
· 每個人都知道底味在哪(規(guī)則邊界);
· 每個人都能在湯里發(fā)揮自己的味道(自由創(chuàng)造);
· 既不會糊鍋,也不會淡得寡味(張弛有度)。
控得住,是為了穩(wěn);放得開,是為了活;張弛有度,才能久煮不敗。
結語
控制,是餐飲管理的戰(zhàn)略手段;放,是對團隊的信任表達。高段位的餐飲老板,看似不動聲色,其實在關鍵處設限,在細微處托底,在不顯處放權。火候到位,味道才會出來;管理到位,餐廳才會長紅。
作者:孫玉麟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