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頭部茶飲品牌上半年關店超1500家,行業打響“單店保衛戰”
王梓旭 · 2025-09-03 10:38:44 來源:品牌數讀 501
茶飲告別“規模”神話
2025年夏天,茶飲賽道的競爭格局正在出現新變化。
隨著頭部品牌相繼登陸資本市場,曾經野蠻生長的“跑馬圈地”時代已然落幕。透過各家披露的半年報,一些在存量競爭階段的新趨勢也悄然浮現,有的品牌實現了營收、利潤雙增長;有的單店營收表現亮起黃燈;還有的則在增長壓力下,門店擴張遭遇瓶頸。
這場年中大考,不再是關于誰跑得更快,而是關于誰走得更穩、更健康。
“半年考”悲喜并不相通
盈利能力和增長質量正在成為衡量頭部品牌成色的核心標尺,從財務數據上看,四家頭部品牌的“悲喜”并不相通。
古茗無疑是本輪財報季的最大“贏家”。其不僅實現了41.2%的營收增長,經調整利潤增速更是達到了42.4%,跑贏了營收增速。
相比之下,新晉美股上市的霸王茶姬雖以67.25億元的收入和13.07億元的利潤守住了第一梯隊的位置,但增長質量已亮起黃燈,其21.6%的營收增速背后,經調整利潤增速僅為6.8%,顯示其利潤空間正受到擠壓。
茶飲行業觀察人士李默指出,霸王茶姬的規模優勢仍在,但利潤增速遠低于營收增速,說明其正通過更高的市場投入來維持增長,這可能是一個早期上市公司獲取市場份額的必要階段,但其單店表現的下滑趨勢需要警惕。
滬上阿姨和茶百道則面臨著不同的壓力。滬上阿姨利潤端保持了14.0%的增長,但9.7%的營收增速已顯疲軟;茶百道的處境也不太樂觀,營收僅僅增長4.3%,經調整凈利潤則同比下降13.8%。
在李默看來,滬上阿姨和茶百道都反映出在行業競爭加劇下,維持增長的壓力正日益凸顯。滬上阿姨可能面臨品牌勢能提升的瓶頸,而茶百道則更直接地體現為,為維持熱度而增加的銷售費用(同比增長42.7%)正在侵蝕利潤。
作為另一路徑的參照,以直營為主的奈雪的茶則主動選擇了戰略收縮,其在收入同比下降14.4%的情況下,經調整凈虧損大幅收窄73.1%,盡管仍未徹底掙脫虧損的泥沼,但也展示了優先保證核心門店盈利能力的決心。
上半年的業績表明,頭部品牌之間在盈利能力和增長質量上的差距正在拉開。行業競爭加劇,也讓部分品牌維持高質量增長的挑戰日益凸顯。這也意味著,茶飲這門生意正回歸本質,比拼的是精細化運營的硬實力。
誰的加盟商在賺錢?
據品牌數讀統計,5家頭部茶飲品牌上半年合計關店超過1500家。
這一數字比財務數據更能揭示各家品牌真實的經營底色,它們如何賺錢,以及未來能否持續。
縱觀四個品牌,開店與閉店并行已成共識。其中,古茗的凈開店數量最多,上半年凈增1265家門店,不僅數量上領先,其關閉門店數也控制在相對偏低的水平。
而滬上阿姨和茶百道則呈現出高頻開關店的態勢,滬上阿姨新開905家,關了645家,相當于開10家關7家;茶百道新開466家,關了418家。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告訴品牌數讀,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品牌方追求規模效應的激進擴張,“若缺乏對單店盈利模型的精細測算與區域飽和度的有效管控,便會將大量加盟商置于過度競爭的境地,最終因盈利困難而選擇關店。”
如其所言,門店流失最終指向加盟體系最核心的問題——單店營收能力。在這項指標上,各品牌的表現出現了巨大分化。古茗是唯一實現單店營收增長的品牌,其單店日均GMV從去年同期的6200元,同比增長22.6%至7600元。
而霸王茶姬的單店營收表現,則呈現出截然相反的景象。財報顯示,其同店GMV增長率已是連續第三個季度為負,從2024年第四季度的-18.4%擴大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23.0%。同時,其大中華區的單店月均GMV也已連續四個季度下滑。滬上阿姨和茶百道則在財報中未披露相關數據。
對于如何判斷一個加盟體系的健康度,江瀚給出了更深層的參考指標:“除了門店凈增長,更應關注同店銷售額增長率、加盟商續約率以及單店坪效的穩定性。這些指標能真實反映現有門店的經營活力與加盟商的長期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奈雪的茶上半年門店凈減少160家,通過關閉低效門店,使其直營門店的平均單店日銷售額同比增長4.1%至7600元。
綜合來看,渠道端的數據比單純的財務業績更能反映各品牌的經營底色。在行業從增量轉向存量的過程中,如何確保加盟商的穩定與單店的盈利能力,已成為比擴張速度更為核心的競爭力。
茶飲行業迎來新周期
幾份財報共同揭示了當下茶飲行業的現狀,高速普漲的浪潮褪去,結構性調整的周期到來。
有業內人士指出,集體上市后,茶飲品牌被迫從“講故事”轉向“交報表”,資本市場對確定性的要求,會倒逼企業在擴張、補貼和創新上更加謹慎,以往燒錢換規模的模式已難以為繼。
在此背景下,渠道策略的差異化和線上流量的爭奪,成為了決定品牌未來走向的兩個關鍵戰場。首先在線下渠道的布局上,各家品牌的策略就有所不同。
霸王茶姬和茶百道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占比較高,其中霸王茶姬接近四成,茶百道則超過三成,這兩個品牌更側重于在高線城市建立品牌勢能。
古茗和滬上阿姨則堅決地執行下沉策略,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占比均超過了總店數的一半,致力于在廣闊的下沉市場中“掘金”。
這種布局差異也體現在各品牌的未來規劃中。古茗在財報中明確表示,將繼續深化在中國低線市場的布局,并視“鄉、鎮為龐大的尚未開發的市場”。同樣,滬上阿姨也強調其戰略“聚焦下沉市場”。這表明,下沉市場不僅是它們當前的業務重心,更是未來增長的核心引擎。
不過在江瀚看來,當前下沉市場的茶飲競爭已呈現出結構性紅海的特征。“當性價比成為標配后,市場的競爭焦點必然從價格戰向更深層次的能力遷移,而供應鏈將成為下階段最核心的壁壘。”
重資產投入的供應鏈構筑了更高的進入門檻和持久的競爭優勢,能直接決定品牌的定價空間和抗風險能力。他補充道。
而當線下門店的競爭已陷入肉搏,品牌們又被迫卷入了由互聯網巨頭們發起的“外賣大戰”。這背后,是行業產品創新乏力的現實,當產品本身無法拉開實質差距,競爭的重心便不可避免地滑向了更直接的價格。
面對這場平臺主導的流量爭奪,頭部品牌的態度和策略也出現了一定分化。
霸王茶姬創始人張俊杰在財報會議上指出,嚴重依賴補貼的做法不可持續,吸引來的大多是價格敏感、品牌忠誠度不高的顧客。他強調,霸王茶姬不會卷入價格戰并專注于優化運營效率。
但公司也承認,不參與短期折扣活動導致門店部分客源被暫時分流,影響了銷售表現,但他們相信真正的長期價值來自于品牌信任,而非短期的優惠券。
古茗則采取了更為謹慎的防御策略。其高管在財報會議上表示,古茗并未激進跟進平臺補貼,因為其策略核心是保住仍在增長的堂食業務。在其看來,“現制茶飲行業的終局是得復購者得天下”。
古茗首席財務官孟海陵更是坦言,在外賣大戰中,絕大多數加盟商的利潤率是下降的,只是被訂單量增加帶來的經營杠桿掩蓋了。古茗擔心后期訂單量減少,反而會對加盟商造成負面影響,因此保持了高度的戰略定力。
相比之下,茶百道和奈雪的茶則在線上渠道投入了更多資源。茶百道在財報中明確提及要“深度整合平臺能力”,其銷售費用的大幅增長也印證了這一點。奈雪的茶財報則顯示,其外賣訂單收入占比已從去年同期的40.6%提升至48.1%,對平臺的依賴進一步加深。
“外賣平臺對茶飲品牌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江瀚總結道,“它貢獻了可觀的訂單,但也帶來了高昂的抽傭和營銷成本。當品牌被迫跟隨平臺的補貼節奏,實質上是交出了部分的定價權,這對利潤的侵蝕是顯而易見的。如何在這場巨頭的戰爭中找到平衡,是所有品牌面臨的共同課題。”
歸根結底,茶飲行業的新周期,是對品牌綜合運營能力的一場極致考驗。無論是線下渠道的深度滲透,還是線上流量的精準轉化,最終都指向同一個核心:能否建立并跑通一個穩定可靠的單店盈利模型。
本文轉自:品牌數讀;作者:王梓旭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