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火鍋秋冬季!5大方向預測
大龍 · 2024-09-20 09:24:07 來源:火鍋餐見 3151
導讀:
產品的創新沒有停止!
最近,有頭部火鍋采購詢問火鍋餐見,未來2-3個月,哪些產品值得上?哪些產品會在第四季度,甚至是明年春季爆火?
當火鍋餐飲人瞄準“自救”、“爆改”門店之時,產品才是一切調改的基礎!
01
產品跟著消費的邏輯在變
一直以來,大牌上新,往往能看出產品的流行風向。
最近,大龍燚在廣州升級了新的店型——曠野鮮火鍋,多款招牌菜透露出品牌對消費心理、爆款菜品的理解。
第一,顧客需要及時滿足,產品就得9秒“趕快熟”!
◎牧場頂流九秒牛肉
如今,大眾對等待的耐心值在降低,不只是短視頻3秒不入眼立馬劃走,對涮菜熟的速度要求也越來越快,大龍燚就把“牧場頂流九秒牛肉”推為招牌菜,下鍋涮燙就可撈出,“九秒”的提法不僅告知顧客涮肉很快,側面也說明了產品的高新鮮度。
火鍋餐見了解了一下,新鮮牛肉有多個部位可以達到9秒熟,諸如,雪花肥牛、匙柄、三花腱等。
第二,產品價值再提升。
雖然黑松露在餐飲界早已被廣泛提及,但畢竟這類食材仍多見于高客單、米其林餐廳的菜單。大龍燚這波創新把黑松露與牛肉丸結合,讓牛肉丸的價值感突顯,售價59元/份。
此外,該店還推出了黑松露牛肝菌燜飯,同樣是把主食的價值感又提升了一個臺階。
充分對應著當下,顧客不僅要價值,還要價格好實現。
第三,山野元素被火鍋重新整合。
從曠野鮮火鍋的產品展示看,門店像極了山野火鍋,從菌菇組合、血皮菜、紫玉蘿卜等菜品也符合原生態山野元素。這些食材不僅符合健康的消費趨勢,也滿足顧客對新奇食材的好奇心。
透過大龍燚的新店型不難發現,隨著顧客消費心理的變化,產品正在突顯“快”、“值”,以及原生態。
大龍燚的創新操作只是大牌求變的一個縮影。在講究降本增效、品效合一的當下,產品創新、尋求趨勢,也成為行業、品牌研發部門以及供應鏈企業的必修課,以至于有品牌在準備明年年初的新品計劃。
大家為何急于尋找下一季流行新品、爆品?主要有幾個原因:
·上新有調試周期,需要時間籌備,因此挖掘產品的動作必須要超前。而且庫存、采購量都要做預測。
·對于大牌來說,某個產品一旦流行,如果不能鎖食材,到時候需要用更高的價格去買原料。
·提前做好測試,產品穩定性、食材采購價格等可以做到比別人更優。
除此之外,產品的“首創”、“首推”等宣傳方案、物料制作等,如不提前籌備,宣傳就比別人慢一步。
那么,接下來的秋冬市場又將流行哪些火鍋產品,火鍋餐見做了5個方向預測。
02
5種產品
迎戰今冬火鍋市場
相比于去年火鍋新品頻繁推出的局面,今年火鍋推新品收斂不少,但創新、推新的總體基調不會改變。
1、牛肉依舊是“造星”熱門大單品,但風味更加大膽了
牛肉的玩法有多樣,從牛肉“本牛”來說,不同部位就能成為一個產品。從花樣來說,除了各類造型,又可與其他產品做搭配,比如牛肉+毛肚、牛肉+各類蔬菜等。
牛肉的創新在今年也更加大膽!
最近,生椰牛肉大火,該產品就是把火鍋頂流與飲品頂流進行腌制融合,讓產品兼具肉香與果香,即便涮過紅湯依然有椰香味。這種做法不僅讓牛肉有了多層次口感,也讓目標人群有了新選擇。
相比于生椰,榴蓮牛肉的做法更小眾,但也十分能贏得榴蓮星人的喜好。
在成都,牛肉還有一種網紅玩法,用牛肉粒與苕皮結合,也贏得了一眾網友為該產品打CALL。
牛肉產品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走尖貨平價路線。一些火鍋自助還出現了和牛串串,背后也是供應鏈驅動,實現價格優勢。
對于牛肉產品來說,不管是顧客群體的歡迎度,還是上下游的產品研發,都有極大的創新空間。
2、山野產品“小步快跑”涌向全國市場
整個西南成為火鍋挖掘產品的天然寶庫。從各種山野菜、菌類等產品被挖掘,以及供應鏈的日將成熟,山野火鍋、山野元素等細分品類橫掃下半年的火鍋市場,對于傳統火鍋而言,山野產品也是創新的一大門類。
首先是以菌類為代表的創新形式。
今年,金耳菌因為其食材本身高顏值,口感Q彈吃法多樣,從而大肆出圈,它不僅適合紅鍋、酸湯、骨湯等,有火鍋還推出了刺身吃法,有人評價還吃出了三文魚的口感。
此外,牛肝菌、姬松茸、見手青等菌類產品也被火鍋店搬上餐桌。其中部分菌類的涮煮時間也需要建立在安全、標準化的范圍內。
其次是以西南時令蔬菜為代表的綠葉蔬菜。
在西南地區,很多蔬菜的露出的方式是以“整筐、整柜”出現,隨著食材空運、冷鏈倉儲的完備,很多地方都能嘗到諸如血皮菜、姜柄瓜、羽衣甘藍、枸杞葉等云貴山野。
云貴山野產品,相對于全國絕大部分顧客來說,仍在認識階段,之于火鍋店來說,它們仍有創新及應用空間。
3、地域食材熱,仍將是主打方向之一
農產品很難品牌化,推地域性、地標食材就是很好的推品打法。除了常見的內蒙古的羊肉、貴州的黃牛肉外,一些小眾的地域食材也值得被挖掘。
比如,濰坊的玉蘭菜,外觀與娃娃菜相似,其口感爽脆,略帶有苦味,也被譽為“皇家貴族蔬菜”。玉蘭菜在火鍋中涮燙苦味會被中和,跟酸湯、菌湯也極搭。
再如,曹縣的白蘆筍,號稱宇宙中心的曹縣,盛產的白蘆筍十分適合在紅湯中涮燙,白蘆筍肉質脆嫩肥厚,還帶有清甜。
火鍋食材的創新、差異化,需要地域化食材來填補,畢竟充當顧客的“腿替”,才能讓顧客市場感覺到產品的驚喜。
4、根莖食材在秋冬也將大放異彩
在民間一直有冬季養生“冬藏”,以及吃根的說法。
一直以來,冬筍、山藥片、芋頭、慈姑等都是各地火鍋常用的食材,有的也被推作季節限定。
此前,巴奴就先后推出了苤藍、芥蘭筍、荔浦芋頭、龍竹鮮筍等根莖類食材,并廣受好評。
隨著大眾對養生理解不斷加深,一些養生吃法也值得火鍋去挖掘。
5、創新風味將繼續深耕市場
近兩年,酸湯風味異軍突起,圍繞酸湯的創新頻出。
不久前,海底撈推出的雷山酸湯鍋,就是采用了非遺技藝發酵的“雷山魚醬酸”,特添加雷山魚醬酸的酸湯鍋底酸辣爽口、清爽解膩,并帶來品牌自己身的酸湯差異性。
除此外,最近多個品牌推出的新疆金番茄鍋、貴州的豆米火鍋等,也都取得了不錯的聲量,這些不斷擴大勢能的鍋底風味,讓火鍋行業的風味多樣化有了無限可能。
03
兩個產品風口需要留意
今年,火鍋產品的創新已經出現明顯的分野。一種是走食材價格的性價比路線。一種是老品新做,重新去定義產品。
拿食材性價比的產品來說,比如說某火鍋品牌推出的盆盆大盤雞,以及鳳爪類產品,這類走性價比路線的產品會越來越多。畢竟也迎合當下的消費趨勢。
另外一個是老品新做,把目前的門店的菜品從新翻出來重新做一遍。代表產品就是牛肉,比如嫩牛肉、麻辣牛肉等。
這中間,除了鮮切牛肉是一個方向外,仿鮮牛肉將是市場應該關注的重點。
如今,火鍋市場已經有類似的創新方式,比如前文提到的生椰牛肉,以及牛肉加茉莉花創新出的茉莉花牛肉等。
總體而言,火鍋產品需要低價、性價比的菜品作為基本款,不只是毛利因素,也是迎合消費陣痛下的一種長久之策。而把原有的爆品重新打造、微創新,也能創造出新意。
總結
事實上,今年下半年,火鍋產品的研發力度、新品挖掘的數量不及去年同期。這跟消費趨勢、c端消費意愿的傳遞相關。
在火鍋重視如何降本增效,提高毛利的同時,把產品力做扎實,永遠是決勝的最底層基石。
秋冬季,你看好哪些食材?歡迎評論區留言。
(本文轉載自火鍋餐見,作者:大龍)
聚沙,方能成塔;共好,才能更好。“第四屆中國餐飲品牌節”將于2024年9月23-26日在廣州盛大開啟。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