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烤+”風潮進階,從品類混搭到情緒價值躍遷
大龍 · 2025-04-17 15:42:25 來源:火鍋餐見 1370
“燒烤+”,燒烤風潮進階
燒烤混搭風愈演愈烈
“那家燒烤店的砂鍋不錯!”“這家燒烤店的酸湯很地道”
最近,在小紅書,燒烤類產品成為吃貨們的基礎選項,特色創新菜品成為驅動大家進店的新理由。
在萬物皆可烤時代,燒烤固有的產品護城河正在被同行追趕,反而不斷累加護城河,融入新爆款成為當下燒烤店們的主流做法。
1、燒烤+中餐新作,突顯差異化
燒烤店里的中餐,更能體現一家店的廚師水平,以及出品標準化水準。
拿河南頭部燒烤品牌李軍力燒烤來說,其涮牛肚出品原本使用不銹鋼鍋,經過餐二代接班后,改換成了更有鍋氣的泥爐,也更符合當下年輕人也更符合當下年輕人對"煙火氣"和"傳統手工"的消費偏好。
此外,李軍力的烤串方式也很出圈,門店采用新疆的泥爐燜烤,其大單品燜烤羊肉串年銷量達百萬串。
燜烤跟傳統烤串有個很大區別,傳統烤串更多是直接在炭火上烤制,燜烤則是食材在火的周圍烤制,讓食材保留一定的水分,還能爆汁。再加上采用果蔬汁腌制烤肉,產品也帶有果蔬香味,最終與其它燒烤產品形成差異化。
李軍力創始人也公開表示,今后會將產品不斷迭代升級,讓產品更加穩定。
2、燒烤+鍋類,可烤可涮,增加客單更絲滑
燒烤的地氣,砂鍋、火鍋的鍋氣,共同匯聚成了人間煙火氣。
當下的燒烤店也是品類融合高手,很多門店都將砂鍋、火鍋賣成了爆款。比如鄭州的羔興羊肉煲·燒烤·小砂鍋,把砂鍋做成了店內的引流款+爆款菜。
其招牌產品包括油辣子羊雜煲、貴州酸蘿卜燉羊排、砂鍋酥肉、羊肉粉等,一些單品引起較高的性價比優勢,僅在大眾點評上就售賣了幾千份。
近兩年酸湯早已出圈,很多燒烤店也融入了酸湯風味,像是一家名叫黔二代烙鍋·酸湯·燒烤的門店,就上新了酸湯鍋底,售價28元,很快沖進了該店的招牌菜及網友推薦榜。
其實,酸湯、火鍋的加入,對于燒烤店來說看似是一種新風味的補充,其實的人群的多樣化的融入,同時也是給顧客更多選擇。
3、燒烤+酒場,融入場景氛圍
如果說燒烤是上半場,有酒才能是下半場,燒烤酒場的出現,兩者就不用轉場。
特別是對于當下熱門的燒烤酒場來說,跟常規的燒烤店具備很大差別,并非是因為有酒飲的設置,而是針對目標人群,需要設計出與眾不同的年輕化場景,即用場景帶動熱鬧氛圍,繼而影響目標群體的在店體驗。
像是森虎蝦尾·燒烤酒場,從紅色門頭,到內部裝飾處處都有流行元素,無論是酒品區還是啤酒冷柜,滿滿的賽博朋克風。
此外,李軍力燒烤也開設了“李軍力燒烤酒場”,不僅有其燒烤常規店型里的招牌產品,燒烤酒場也將氛圍感拉滿,客單價為72元,讓年輕人的聚會場有了新選擇。
從品類疊加到價值重構
在“燒烤+”混搭風潮的表象之下,其實是行業對消費需求、消費場景,以及文化符號的解構與重組。穿透現象看本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分析。
1、燒烤成基礎品,產品多樣化帶來新驚喜
燒烤品類的疊加絕非簡單“菜單擴容”,而是基于消費行為、需求的精準匹配。
一家名叫哇塞·鍋火鍋烤肉集合的門店更是將兩個大品類結合,人均40元,就能吃到兩種不同吃法。而砂鍋、酸湯等非烤類產品的引入,則瞄準了消費者對一餐多味的需求。既可涮可烤,又能用高性價比嘗鮮地域風味。
這種產品邏輯背后,實則是供應鏈標準化能力的支撐。例如李軍力對泥爐設備的升級、羔興羊肉煲對砂鍋產品的創新優化,最終讓產品的新奇風味給顧客帶來新的體驗與驚喜。
2、燒烤的場景顆粒度變細,更加突出“情緒”體驗
混搭本質是消費場景的再次切割,而當下燒烤店正從“功能型就餐”轉向“情緒運營”,場景更具群體針對性。
拿人氣較高的“小炭島擼串小排檔·龍蝦·海鮮·高壓鍋生蠔”來說,用海島風、露營場景,打造了城市的后海,與高樓林立的寫字樓商業形成鮮明對比,目標客群就是都市白領及年輕人,以及滿足商務聚餐、年輕人聚會擼串的需求,情緒值、體驗感拉滿。
再如前文提到的森虎蝦尾的賽博朋克風酒場、李軍力燒烤酒場的霓虹燈牌,本質上是通過視覺符號強化聚會社交的體現。一般來說,這類門店的客群中,20-35歲消費者占比超較多,且夜間10點后客流量會反升,酒飲的加入,自然延長了營業時長,以及拉升客單價。
其實,這種變化折射出行業對情緒價值的精準捕捉。年輕人要的不僅是吃飽,更需要在沉浸式場景中釋放壓力。酒飲區與燒烤臺的聯動設計、明檔廚房的煙火氣營造,都在將吃燒烤變為“玩”燒烤。
3、對傳統文化符號的年輕化“再譯”
“燒烤+”本質是地域飲食文化的當代轉譯,特別是澄泥爐、烙鍋等傳統炊具重出江湖。
像黔二代用酸湯鍋底搭配烙鍋燒烤,既保留了貴州酸辣飲食基因,又通過涮烤一體降低地域口味門檻。李軍力將不銹鋼鍋換成泥爐,則是用手作感喚醒消費者對傳統烹飪的懷舊情結。
這些門店做法的背后,是品牌對文化符號的解構、重組能力。泥爐代表的不再是陳舊工藝,而是匠心的體現。再者酸湯不僅是云貴地方風味,在燒烤店更是被包裝成解膩神器。
反而,這種文化符號的轉化,讓傳統元素成為年輕人的社交貨幣。
總結
“燒烤+”的混搭風潮,實則是餐飲業在存量競爭下的價值躍遷,從單一品類供給轉向場景解決方案的演變。
然而,“燒烤+”的終極戰場,不在品類疊加的廣度,而在于對消費需求的深度拆解。對于燒烤店而言,誰能將產品、場景、文化編織成情緒共鳴,誰就能在混搭風潮中站穩下一個潮頭。
在餐飲業冷熱不均的當下,燒烤旺季已到,接下來,就看燒烤老板們的發揮了!
(本文轉載自:火鍋餐見)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