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60吃海鮮!火鍋老品又“出山”
大龍 · 2025-09-04 14:01:41 來源:火鍋餐見 299
最近,火鍋的熱度又潮向了粥底風味,一度人均過百的粥底火鍋,當前也紛紛以性價比優勢殺出一條血路。從一度人均過百的定位,到如今靠性價比 “破圈”;從傳統門店模式,到 “粥底火鍋市集”,“逛著吃、品著粥” 的新場景,讓這一品類成功翻紅。它的創新探索,又能給火鍋賽道帶來哪些新思路?
模式再創新 粥底火鍋再次翻紅!
粥底火鍋又以另外一種姿態翻紅了!
最近,鄭州市場開出了不少粥底火鍋的新店,其中一些門店是將自助海鮮市集與大排檔式體驗深度融合,用極致性價比和場景創新,撕開了同質化競爭的口子。一些門店還登上了點評榜單的前列。
粥底火鍋,顧名思義就是以粥為鍋底的火鍋。不過,粥底火鍋的鍋底一般只使用粥熬出來的湯,所以也有人稱粥底火鍋是“吃米不見米,只取米精華”。
煮滾鍋底后,放入海鮮、牛肉、蔬菜等,燙上一兩分鐘即可食用,這不僅能保留食材原本的味道,還有濃郁的米香味。
然而,在全國火鍋餐飲市場仍陷低迷的當下,粥底火鍋又是如何號準消費者的脈搏?
1、打造粥底界的“蜜雪冰城”,用性價比、體驗贏市場
把客單做高很容易,但把食材的性價比與性價比打到平衡狀態,并不容易。
比如在鄭州開出多家門店的稻粵禧海鮮粥底火鍋,將海鮮自由與儀式感吃法結合,人均60+就能吃到粵式粥底。而在剛剛過去的七夕,品質4人餐售價221元。
火鍋餐見了解到,其產品包括羅氏蝦、梭子蟹、生蠔、清遠雞等百余種活鮮產品,明檔現撈現切,顧客自取,強化新鮮即食的視覺沖擊。
此外,其創新點在于吃法設計:
·先涮海鮮,米粥鍋底沸點高,瞬間鎖住蝦蟹鮮甜,蘸秘制醬料提味;
·再煮肉類,清遠雞、窩蛋牛肉吸收粥底海鮮精華,嫩滑加倍;
·后燙蔬菜,蟲草花、荔浦芋頭等增添層次;
·終極喝粥,匯聚精華的粥底加入米粒滾煮,成為海鮮精華濃縮版。
這一吃法流程不僅拉長消費時長,更將客單價錨定在60-80元區間。
另外,通過分區計價碟,綠盤5元、鐵盤22元,和海鮮+粥底無限續的組合,讓人均60元實現海鮮自由成為現實,學生黨與家庭客群復購率極高。
2、用社區市集的方式,打造海鮮粥平替
在川渝火鍋賽道,我的小板凳街坊火鍋強調社區火鍋+供應鏈協同,比拼極致效率革。
而粥底火鍋也有類似模型,比如順發記·平靚正煲仔粥主打“社區型平價市集” ,它用市集自選+煲仔粥煙火氣吸引社區客群。
在這家店里,顧客可以像逛超市一樣拿著籃子挑選產品,無論是海鮮區還是牛肉區、蔬菜區,均呈現出看得見的新鮮感。在門店顯眼位置,手打肉丸、手切肉片,讓顧客首次覺得產品新鮮,而每盤牛肉送雞蛋一顆,打入盤中攪拌,更讓牛肉的鮮味加成。
此外,門店根據盤子顏色來計費,從3.9元-15元不等,顧客可以很好識別價格及拿取量,讓消費更加心中有數。
這些連鎖門店揭示了粥底火鍋的破局邏輯——供應鏈能力的場景化變現。稻粵禧用海鮮柜將供應鏈產品可視化,通過 "逛吃" 體驗打造社交貨幣,順發記靠標準化將成本優勢直接轉化為價格競爭力,用自助模式實現人效的提升。
而他們也都殊途同歸地抓住了大眾消費對價值感的追求。
粥底火鍋本輪崛起 適應了廣闊的市場需求
過去,人們往往會追著風口選品類,比如脆皮五花肉、冒烤鴨等,如今很多網紅品類早已消失不見,這里就有一個選品邏輯存在——即找對標,也就是找到能夠拿到結果的確定性品類。
如何來看某個品類是否具有確定性?
首先我們來看點評平臺的榜單,不外乎有熱門榜,有打卡榜、有好評榜等,而做過類似榜單的行業人都清楚,如何提升各榜單的“業績”,但有一個榜單更具參考性,即必吃榜。
這里面就隱藏著選項目的核心邏輯,既然是8億人吃出的好味道,那就代表著這些上榜的門店就是非常好的參考模型。
拿粥底火鍋來說,在上海、廣州、深圳、鄭州,必吃榜上都有粥底火鍋的身影,說明粥底火鍋逐步有了龐大的消費基礎,而選項目的高手也都會選擇有市場需求的,有人群基礎的這種項目。那么,當下粥底火鍋為何逐步具備了群眾基礎?
1、“粥+萬物”的融合創新模式
粥底火鍋它不僅可以涮煮各種食材,還可以與不同地方特色美食結合,創新出更多元化的餐飲體驗。完美契合了當下餐飲“粥+萬物”的融合趨勢。
河南焦作的老巴頭粥底魚火鍋正是這一趨勢的生動注腳。這個擁有20余年的粥底火鍋品牌,從一盅清潤的老鴨菌湯起步,逐漸發展出一鍋三吃的非遺美食體系,完美詮釋了“粥+萬物”的無限可能。
甚至,很多品牌開始探索“粥+菌菇”“粥+海鮮” 甚至 “粥+辣味”的創新風味。
其實,這種融合性讓粥底火鍋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和創新空間。
2、消費降級下的性價比之王
當前餐飲市場環境下,消費者更加理性,追求高性價比的餐飲體驗。
在廣西玉林,一些主打粥底火鍋的餐館幾乎天天爆滿,價格也相當實惠,有10多種配菜的粥底火鍋,才五六十元,四葷兩素的粥底火鍋低至39元。還有門店推出1人1小鍋的粥底火鍋。
像是玉林的滿大叔·砂鍋粥21年老字號,人均在50多元,還有5-6人餐售價201元。并且推出了眾多有料粥底,像蝦蟹海鮮粥、蟲草花老土雞粥、泉水栗子黃鱔粥、泉水豬肚土雞粥等,在粥底風味及創新上,穩固自身優勢。
而粥底火鍋通過市集自助模式,將人均消費控制在60-80元區間,卻提供了海鮮等高價值食材,讓消費者感受到超值的體驗。這種模式成功地滿足了消費者對質價比的追求,成為大眾餐飲的新寵。
3、消費場景的拓展延伸
目前,粥底火鍋已經從傳統的正餐場景,拓展到夜宵、家庭聚餐、朋友聚會等多種場景。
特別是在夜經濟發達的背景下,粥底火鍋作為夜宵選擇,既滿足了味蕾需求,又不會給腸胃造成太大負擔,成為夜間餐飲的優質選擇。
4、契合健康養生的傳統飲食觀念
粥在傳統飲食文化中歷來被視為溫養佳品,甚至一些粥底具備健康、養胃的作用。尤其在當下消費者愈發注重健康飲食的背景下,粥底火鍋很適合打“清淡養生”的標簽,甚至可以吸引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
最后
當人均百元的粥底火鍋找到品質與價格的平衡點,從高端粵式料理回歸市集本質,通過自助化、標準化運營降低邊際成本,粥底火鍋反而找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之道。
隨著消費者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追求不斷提升,粥底火鍋有望持續發揮其獨特魅力,成為餐飲市場的一個長期亮點。
本文轉自:火鍋餐見;作者:大龍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