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記牛奶公司全國密集開店,糖水鋪又重新“上桌”了
王菀 · 2025-09-05 10:54:17 來源:CEO品牌觀察 266
根據贏商大數據,今年二季度,12城250+標桿購物中心共計調整9300+門店(新開店+新關店)。其中,新中式糖水品牌“麥記牛奶公司”拿下Q2新興餐飲品牌拓店前三。
近兩個月,在長沙、襄陽、天津、宿遷、北京等城市,麥記牛奶公司新店接連亮相,重慶、合肥、廈門、鹽城等地的多家商場也有了麥記牛奶公司的圍擋,足以見品牌強大的擴張勢頭。
迅速崛起的人氣鮮作糖水
麥記牛奶公司始于2021年,其首家門店位于上海臨港。2023年,品牌在浙江湖州南潯設立總部。其后,憑借中式經典糖水混搭創新打法,迅速在浙江地區打開市場。
作為定位“新中式糖水”的品牌,麥記牛奶公司希望通過傳承和創新相結合的方式,呈現中式糖水的更多可能,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差異化的糖水新體驗。
在產品方面,麥記牛奶公司喊出了“鮮作糖水自然甜”的口號,強調食材的新鮮與手工制作。因此,其結合現代健康趨勢,部分產品融入建寧蓮子、荔浦芋頭等優質食材,強調低糖和天然風味,吸引年輕消費者。
從菜單來看,基于對經典廣式糖水和牛奶類茶飲的創新改造,品牌推出了豐富的產品線,如鮮作糖水系列、糯米酸奶系列、鮮乳茶系列、糯米白雪系列、手打檸檬系列等,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口味需求,單品定價從14元-30元不等。
我們注意到,今年以來,麥記牛奶公司開啟了快速擴張。截至目前,品牌已經在全國開出超300+門店,覆蓋80余座城市。
與此同時,麥記牛奶公司逐漸從街邊店轉向Mall店。其新開門店大多選址于高人流的購物中心、城市商業街區,華潤萬象系、萬達廣場、吾悅廣場、龍湖天街等主流商業項目,均可見該品牌身影。
而在空間打造上,麥記牛奶公司致力于營造典雅、富有新中式風格的店鋪環境。整體采用蘇式窗花元素,以園林為基礎的設計理念,帶來沉浸式消費體驗。
據了解,麥記牛奶公司計劃今年落地約500家門店。
糖水生意正在“回春”
麥記牛奶公司的崛起并非偶然。我們發現,近年來消費者對“健康化、場景化、文化化”的餐飲需求持續攀升,糖水品類正憑借“低負擔食材+傳統風味創新”的特性,重新回歸大眾選擇范疇。尤其是在“新中式”浪潮的加持下,更有一批糖水鋪“黑馬”跑了出來,受到消費的喜愛。
例如,RUXU入續鴛鴦糖水鋪,茶飲品牌茶理宜世于2023年推出的子品牌,主打應時進補的廣式手作糖水,以“用味覺鏈結自然,尋找與季節相處的方式”為經營理念,憑借“將竹林里的中式庭院搬進門店”營造的自然松弛感走紅。
如今,品牌已形成中式糖水、咖啡、烘焙輕食三大產品矩陣,覆蓋下午茶、中晚餐等消費場景。目前,其已布局廣州、深圳、成都、上海四座城市,開出15家門店。據悉,今年RUXU入續計劃開20-30家左右新店。10月,新加坡新店將亮相。
同樣作為茶飲副牌,茶顏悅色于去年4月以店中店形式推出副牌“酥山糖水鋪”,售賣以冰淇淋和各式小料組合的新式糖水。目前,“酥山糖水鋪”已在全國400家門店上線。
從江西贛州走出來的糖敘手作糖水鋪,以五谷草本手作糖水,從2022年至今,以100多家門店勾勒“甜蜜中國”軌跡,覆蓋江西、廣東、福建、湖南、浙江等地。
發家于中山的嶺南手作糖水品牌珠瓏入水,布局珠海、深圳,所到之處大受歡迎。得益于“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還獲得了越來越多港澳食客青睞。
不僅如此,一些老牌糖水品牌也在重新發力,加快線下布局的步伐。
主打“中國甜品”的趙記傳承,目前門店近600家,遍布全國90+城市。數據顯示,去年,趙記傳承新開超230家門店,不少新店位于上海、安徽、浙江、江蘇等地。今年,品牌全新VI的面世,亦為消費者帶來愈加優質的體驗。
鮮芋仙的版圖大幅擴張,不僅推出了小店型,更同步拓展零售與出海業務,成功打入多個國家和地區;滿記甜品在以更輕店型拓展門店數量的同時,還瞄準自助模式,迭代推出了附加港式點心的68元“冰室自助”。
品類下一程怎么走?
從新興品牌的快速拓店,到老牌玩家的煥新發力,當下糖水生意的“回春”,不只是單一品牌的偶然成功,也是整個品類在消費需求迭代、商業生態升級下的系統性復興。
不難發現,這一批糖水鋪子無論是產品還是門店,都較之傳統糖水鋪有了新變化。
在產品上,這批糖水品牌均強調“手作”“鮮作”等概念,食材方面也更加突出“輕滋補”,與現代健康訴求結合。當然,在產品結構方面,這些品牌也在保留傳統糖水產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帶來更多融合產品,更加符合當下消費者的需求。
在門店空間上,新一批糖水鋪子更加注重整體氛圍的營造,“新中式”元素被廣泛運用。通過空間、視覺、故事,讓消費者在消費時不僅獲得味覺體驗,更能感受到中式生活美學。
另外,在選址上,傳統糖水鋪大都以街邊小店為主,如今的糖水鋪廣泛入駐購物中心、商業街區等城市高勢能地帶。于商業體而言,糖水鋪相比正餐“坪效更高、翻臺更快”,相比奶茶店“客群更廣泛、差異化更強”,是填補“輕餐飲空白”的優選。
然而,糖水品類的“復興熱”背后,隱憂也在逐漸顯現。
當“新中式”“新鮮食材”“手工現做”等標簽成為核心買點,產品結構的同質化已成為制約品類發展的第一道坎;而“手作鮮作”又與規模化擴張的“標準化”需求形成天然矛盾,如何把握快速擴張下的品質始終如一?更棘手的是跨區域擴張難題,地域口味差異讓不少品牌的“全國擴張夢”受阻。
想要跨越這些挑戰,糖水品牌或許需要跳出“表面創新”,在差異化、標準化、場景化上持續深耕。
其中,差異化的關鍵在于地域深挖與人群細分,讓區域跨區域擴張不是“復制粘貼”,而是 “在地融合”;標準化的突破需要供應鏈升級與技術賦能,讓“手作”變成可復制的標準化動作;而場景化的延伸則在“傳承”與“創新”中找到平衡,既保留糖水“溫潤滋補”的傳統內核,又能嵌入多元現代生活場景。
當糖水品牌能真正平衡文化傳承與現代創新、規模擴張與品質把控,這個承載著幾代人記憶的品類,或許能在餐飲市場中開辟出更廣闊的“甜蜜天地”。
本文轉自:CEO品牌觀察;作者:王菀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