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點半 門口排30桌隊的餐飲創業者:被N次暴擊后 我們復蘇了
劉小倩 · 2020-07-29 10:08:45 來源:鉛筆道 2226
一旦起新疫情,首先禁餐飲。餐飲創業者的心態就像乘坐過山車,平地時悄無聲息,轉折時又驚心動魄。近來多地疫情出現反復,也讓這個行業玩家們的“恢復之路”跌宕起伏。
一家位于河北的小龍蝦連鎖餐飲店,疫情期間轉攻線上,在端午后的第3天,單店單日的營業水平已經恢復到去年的平均值8萬元。
過去半年,公司的營業額曲線也是起起落落,從疫情前的單店單日9萬,一下子跌至疫情爆發之初的0元,后來剛剛恢復到一半水平,又被北京二次疫情波及,收入再次腰斬。
另外一家大本營在上海的中式連鎖餐飲門店,6月份營收較上月增長20%,其中,堂食部分上漲35%,翻臺率從2增加至4,最高單店增加到7。 ?
?回想疫情剛發生時,這家公司最多時單月虧損高達500多萬元,經過調整,外賣支撐起門店90%的訂單。然而,公司還是決定把當前的重點放在提升線下服務上,也讓他們得到了業界認可和資本關注。
還有一家位于西南成都的網紅火鍋店,它們的應對方法是以招牌菜拼盤的方式降低客單價,吸引顧客。前幾天到了晚上1點半了,店門口還有30多桌的人在排隊等候就餐。 ?
?疫情期間,這家火鍋店為了自救也開始做起了外賣,最多一天也有10幾萬的營收,火鍋外賣也會成為它們長期的Plan B。
……
那些沒有辦法穿越疫情周期的餐飲玩家,其本質是輸在了核心競爭力上,很可能之前就不賺錢,或者是略微盈利,一直在苦苦掙扎,希望堅持下去。疫情就像是最后一根稻草,才直接將其壓垮。
而那些經歷疫情活下來的餐飲企業,已經有了更多的籌碼與經驗。 對于下半年的形勢,這些創業者們依舊秉持著謹慎樂觀的態度,但核心還是要做好產品和服務。
以下是這些穿越疫情的餐飲創業者的口述:
線上突破:降低成本 營收恢復到疫情前 ?
講述者:仙品小龍蝦 創始人 劉賓
9萬,0元,5萬,2萬,8萬,這是我們餐廳從1月底到現在的單店營業額曲線,就像坐了過山車似的。
我是做線下餐飲的,店名是“仙品小龍蝦”,目前已經開了2家店,一家在保定,另外一家在石家莊。
以石家莊店鋪為例,疫情前,這家店鋪每日營收為9萬元,月營收在260萬元左右。
疫情到來之時,我們只得閉店,營收直逼0元。 店鋪所在的這條街有100多家餐飲店,我粗略估計轉讓數量達到80%。
我分析,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方面,由于政策原因,線下店鋪沒有辦法正常運轉;另一方面,那會兒人心惶恐,用戶也不愿意出去就餐,增加被感染的風險,都愿意在家里解決日常三餐。
小龍蝦行業每年有3個月的休息期,正常來講我們應該3月份復工,但實際上我們5月份才復工,到現在開業才2個多月。6月初,單店日營業額差不多恢復到了5萬元。
疫情之前我們一直沒有做過外賣,是因為考慮到小龍蝦外賣的口感不如堂食,會讓品牌打折扣。但為了求生,我們不得不啟動線上計劃,并同步做一些調整。
為了把外賣的價格降下去,更親民,我們選擇了一些個頭稍微小于堂食選品的蝦,并在口味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經過多次反復實驗,確保其味道水準要高于市面上的平均水準。
同時,我們還會把部分加工制作轉化為中央廚房生產,來降低人工成本。其實說實話,大多數消費者對小龍蝦的價格并不敏感,不清楚其主要成本在哪,由于我之前做了很多年的小龍蝦,所以才明白在保證品質的情況下,如何把價格降下來。
為此,6月初時,我還開車出差去到西安考察,想要在那落地我的生產線,為明年的擴張做準備。
在去西安的路上,正好趕上北京新發地再次出現疫情,由于北京車牌的原因,走到哪里都讓周圍的人很警惕。
在西安的一周內,因為工作需要,我接連換了3家酒店,每次都要接受一系列的詢問,并且越來越嚴格。
在西安時,我就擔心著遠在河北的店鋪,因為離北京太近,果然店里的營業額又一次出現快速下滑。有些消費者以為小龍蝦也是海鮮產品,就不敢繼續食用。我一位做海鮮自助的朋友,那幾天幾乎沒有營業額。
單店日營收直接降至2萬元,直到端午后的第三天,我們才慢慢恢復到去年的平均值,也就是8萬元左右。
實際上,在允許開業的情況下,我認為餐飲其實是受疫情沖擊最小的一個行業。 畢竟作為用戶來講,可以忍住不看電影,但是沒有辦法忍住不去吃飯,這是基本需求。我注意到,雖然很多人不愿意去公共場所,但跟朋友一起去餐廳吃飯卻是他們最先能夠接受的。
那些沒有辦法穿越疫情周期的餐飲玩家,其本質是輸在了核心競爭力上,很可能之前就不掙錢,或者是略微盈利,一直在苦苦掙扎希望堅持下去。但疫情就像是最后一根稻草,直接將其壓垮。當下存活的餐飲玩家面臨著更少的競爭,將會有更多的機會,也能更好地擴張。
加強線下:營收增長20% 翻臺率從2最高增至7 ?
講述者:兜約 副總經理 王未靖
經營14年,我們兜約一直做的就是中餐小炒,我們倡導“嚴選食材、小灶現炒、鍋氣入味”,用“開小灶,點兜約”作為品牌主張。目前,兜約已在上海擁有29家門店。
實際上,我們去年還有32家門店。疫情前,單個門店單月營收近45萬元。
疫情發生后,單店營業額下滑至20余萬元,最多時單月虧損高達500多萬元。 尤其是那些臨近寫字樓,但是白領們又沒有恢復線下辦公的門店,生意特別慘淡。
因為每多營業一天,就多虧一天的錢,所以趁著部分門店跟物業的合同到期,我們就進行了優化合并調整。
客流量是最直接的反映。以前,我們的堂食和外賣比例基本上可以達到5:5,但2、3月,堂食似乎被按下了暫停鍵,單店20余萬的營收,外賣貢獻了90%的份額。
隨著疫情穩定,餐飲慢慢恢復。這兩個月,我們把重點放在了三個方面。
第一,加大線上宣傳力度,抓緊趨勢,利用直播和短視頻的方式在行業發聲;
第二,加強衛生與食品安全監督,在公司內部成立稽核小組,每日檢查門店的衛生、消防等,實時調整。在邀請老顧客光臨門店的同時,也會在店內做直播,把明廚亮灶、后廚消毒等環節視頻化展現出來,打消消費者的顧慮。
第三,將各環節數字化,提升效率。我們和Oracle公司合作建立了一個數字中臺,在這個中臺內,我們把采購、炒菜等環節做了全面的數字化。購買原材料、流轉損耗和加工損耗、菜是什么時候做的、是誰做的、客戶評價如何,以及評價的原因……這些都能通過數字化展現出來。
與此同時,我們開始更加注重線下服務。 尤其是從5月開始,我們注意到線上的外賣已經達到一個瓶頸期。
首先,市場已經沒有多余的流量來分食,想要進一步提升的困難程度較高。
其次,當下消費降級趨勢明顯,很多消費者口袋中的錢早已不如之前那么多,在日常消費上也是秉持著能節約一點就節約一點的想法。
再次,對于我們而言,扣除平臺抽成和滿減,外賣的利潤空間不如堂食。
此外,外賣還具備很強的時效性,高峰時經常爆單,但是我們在短時間內的人效有限,沒有辦法滿足足量供應。
因此,我們決定升級線下服務,將非高峰時期利用起來,建立了一套SOP制度,它包括門口的迎賓人數、迎賓動作等細枝末節的規定,而在這之前,我們門口都是招財貓迎賓,自助式掃碼點餐。現在,我們服務人員會主動幫助顧客盛飯,幫助顧客溝通講解菜品。
等到顧客二次光臨時,我們還可以為其推薦上次點的菜品。如果遇到消費者生日,門店還會為其提供額外服務。
廚房也進行了3.0的改造,在菜品上做一些調整。我們之前以炒為主,現在增加了蒸、燉、煮等烹飪方式,并添加了涼菜、桂花糕、冰粉等時令產品。
這些調整還是有成效的。6月份,公司營收較上一個月增長20%,其中,堂食部分上漲35%,翻臺率從2升至4,最高單店增加到7。
我們發現,兜約堅持了5年的“現炒”“鍋氣”概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用戶對口味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央廚房的機器復熱產品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我相信這也是今年下半年餐飲行業的一個趨勢。
近日,一個頗具影響力的餐飲行業峰會主動邀請我們去分享經驗。 我當時還很好奇,國內那么多優秀的餐飲企業,為什么邀請我們,后來漸漸想明白,很多餐飲企業早已因為疫情而關門,在那些剩下來的玩家中,我們在中餐現炒這個細分行業內已經打出了知名度。
最近,已經有不少知名投資機構聞風而動找到我們,而我們當下也正在尋求新一輪融資。
調整客單價:凌晨1點半還有30多桌在排隊 ?
吼堂火鍋 創始人 袁燁
前一秒我還在吆喝賣龍蝦,是霸王蝦的創始人,下一秒我就在成都春熙路開起了火鍋店。
去年12月底,吼堂在成都的第一家線下門店開業。 客單價120余元的火鍋店開業即迎來爆火,一周后,每天至少接待200桌左右,晚上11點多還有食客在排隊。
本來還想著春節期間大干一場,結果剛開業沒多久就碰上了疫情。 那個時候,我首先考慮的不是經營的問題,而是顧客安全問題。因為很多東西都不太明朗,我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大概過了一段時間左右,等到成都這邊穩定后,我們開始發力做外賣。
對于成都用戶來講,火鍋是一個剛需品類,外賣的需求量增速也很快。還好當時有一部分員工留在成都,我們就把大家召集了起來。
市場上有什么食材,我們就買什么食材,根本不允許我選擇,因為時間不等人,我必須馬上滿足用戶需求。
當時,吼堂的主要推廣方式還是朋友圈、熟人推薦等。即使這樣,不到一個星期,我們還是把外賣做起來了,最高一天可以做到十幾萬元營收,甚至成為成都地區大眾點評美食熱門榜的第1名,且維持了近3個月。
4月初,吼堂火鍋的線下門店恢復開業。開門第一天,就出現了排隊現象。那時候只能隔桌接待,但在門口排隊的人就沒有斷開過。當時門店還創造了一個記錄,半小時取了400個號,過去可能全天才能取到200號。
我感覺大家真的是在家里被關久了,想出來報復性消費。
6月初,北京爆發二次疫情。北京和成都的人員來往非常密切,也對消費者內心產生了一定沖擊。雖然我們處于西部地區,但還是能夠明顯地感受到客流量的下滑。
最為明顯的就是排隊人數的下滑,大概只有原來的7成。
在整體經濟發展緩慢的情況下,消費者口袋里面的錢變少。我們考慮到整個市場情況后,也相應從產品結構方面調整了客單價,用招牌菜拼盤的方式來滿足小桌客人的需求,客單價從120元左右降低至100余元,凌晨1點半還有30多桌在排隊。
不過,由于近期線下火鍋店逐漸恢復,外賣火鍋的需求逐漸減少,單量也有所下滑。即使如此,我們還是不會放棄外賣,這也是時刻準備的Plan B。
對于今年下半年的餐飲行業,我還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但最終取決于疫情之后會不會有反彈。 如果疫情再次反復,又會對消費者的信心造成打擊;如果不會反復出現,我覺得餐飲行業很快就會恢復。
實際上,個體在這種時代的大背景下是微不足道的,沒有辦法去控制,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好產品和好服務,鏈接好消費者,只要把這些事情做好,一定會獲得正向市場回報。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