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上市餐企年報透視:海底撈巨虧,九毛九凈利大增
沈亞妹 · 2022-05-17 15:32:56 來源:《贏商網》 1723
14家企業營收全部實現增長,但盈利堪憂。
2021年,雖然全國多地零星疫情反復,但餐飲消費市場仍迎來穩定復蘇。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21年,全國餐飲收入46895億元,增長18.6%,從2020年的負增長15.4%轉為正增長,基本恢復至疫情前2019年(46721億元)的水平。
從餐飲上市企業2021年度業績看,整體營收亦穩步向好,但盈利堪憂。據贏商網統計,14家餐飲上市企業2021年度財報顯示,營收合計達694.30億元,同比增長34.80%;14家企業營收全部實現增長,平均增速達29.50%。
凈利方面,歸母凈利總額合計為虧損40.03億元,2020年同期為盈利5.27億元,平均跌幅為1349.65%;其中8家企業處于虧損,較2020年同期增加3家,凈利增長的企業為6家,下降的8家,當中海底撈、呷哺呷哺、西安飲食、海倫司均為由盈轉虧。
營收增長主要是由于消費市場恢復,以及2020年同期受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全國暫停堂食等防控措施導致餐飲消費下挫嚴重,同比基數較小影響。然而,凈利大幅下滑,整體轉入虧損局面,主要因海底撈虧損超40億所致。但整體看來,餐飲上市企業增收不增利,經營壓力再加劇現象也相當明顯。
在統計的14家上市餐飲企業中,兩家火鍋企業海底撈、呷哺呷哺營收規模位居前二,同時虧損也最大,雙雙巨虧。海底撈虧損達41.6億元;呷哺呷哺上市以來首虧,虧損近3億元。
多品牌中餐企業九毛九營收、凈利均實現大幅增長,其中營收增長54%至41.8億元營收“奪得”第三名,凈利增長了1.7倍至3.39億元,主要歸功于太二酸菜魚門店品牌的貢獻率。
老字號餐企中,4家營收均實現兩位數增長,但凈利潤漲跌不一。廣州酒家、同慶樓保持盈利,西安飲食、全聚德則錄得虧損。其中:
廣州酒家以凈利潤5.58億元晉升凈利潤榜首,同比增長20.28%,主要得益于食品制造業務的增長,收入占比接近80%;
同慶樓凈利潤1.44億元,同比下降22.17%;
西安飲食由盈轉虧,凈利潤虧損約1.69億元,同比暴跌1971.71%,為凈利潤跌幅最大;
圖片來源:攝圖網
全聚德凈虧損收窄至1.57億元。
香港餐飲企業整體下挫。
太興集團主要得益于敏華冰廳的增長,持續保持盈利,但集團整體業績仍為大跌,其中凈利潤跌幅16.20%;
利寶閣虧損同比增長132.2%;
稻香由2020年同期的盈利5795萬港元轉為虧損2123.20萬港元。
高端中餐品牌唐宮中國、上海小南國均實現營收增長。
唐宮中國凈利增幅較大,同比增長826.47%,主要是疫情后經營恢復,以及線上為線下引流提升銷售所致;
上海小南國歸母應占虧損從2020年同期的-3.19億元收窄至8236.8萬元。
快餐品牌味千中國凈利潤同比扭虧為盈,凈利潤錄得0.2億元。
“餐+酒”第一股的海倫司,2021年9月新上市,期內收入猛漲124.4%至18.36億元,得益于門店擴張;但應占虧損高達2.3億元,主要是受可轉換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影響;經調整凈利潤約1億元,同比增長32.2%。
以下詳細拆解海底撈、呷哺呷哺、九毛九、海倫司4家代表企業業績:
火鍋“一哥”海底撈:
1年虧掉過去3年利潤總和,推啄木鳥計劃“斷臂止血”
海底撈2021年以營收411.12億,占據上市餐飲企業“C位”,同比增長43.7%,凈虧損則高達41.6億元,2020年同期為盈利3.10億元,而這一巨額虧損也意味著海底撈幾乎賠進了2018至2020年三年的集團利潤總和。值得注意的是,財報指出,集團于2021年產生重大出售物業、廠房及設備及其他無形資產虧損以及終止租賃凈收益、多項資產減值及預期信貸虧損,合共約36.54億元。
凈利巨虧的同時,還有連年下滑的翻臺率,2021年海底撈平均翻臺率為3次一天,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別為5次/天、4.8次/天和3.5次/天。
為改善集團業績,海底撈在2021年11月推出“啄木鳥計劃”,并關閉翻臺率低的門店。截至2021年底,已有260家海底撈餐廳在“啄木鳥計劃”下永久關閉,32家餐廳暫時停業休整。海底撈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楊利娟在業績會上透露,“啄木鳥計劃”啟動以來,門店整體翻臺率已經逐月上升。
2021年,海底撈在全球新開業421家餐廳,總共關閉276家餐廳。截至目前全球門店數量共有1443家,其中1329家位于中國大陸地區,占全球門店數量的90%以上,114家位于港澳臺地區,以及新加坡、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其他國家。
“小火鍋之王”呷哺呷哺:
經歷最動蕩一年,現上市以來首虧
2021年,呷哺呷哺可謂是度過了最動蕩的一年,業績下滑、高層“內訌”、降價、關店、公司市值收縮等...
呷哺呷哺增收不增利,2021年營收61.47億元,同比增長12.7%,凈利潤虧損總額為2.93億元,同比下跌16049.92%,這也是呷哺呷哺上市以來首次虧損。其中:
呷哺呷哺餐廳收入仍為集團收入主要來源,占集團總收入57.3%;
高端品牌“湊湊”餐廳貢獻了23.35億元銷售額,2021年的翻臺率與2020年相比穩定在2.5倍。
財報顯示,2021年,呷哺呷哺集團關閉229間餐廳,均為虧損門店;同時也新增了95間門店,其中包括52間呷哺呷哺餐廳,43間湊湊餐廳。截至報告期末,呷哺呷哺集團在全國共經營1024家直營餐廳,其中,呷哺呷哺餐廳達841家,湊湊餐廳達183家。
期內,呷哺呷哺還宣布品牌降價,回歸大眾消費路線,高性價比菜單已于12月中旬全面上線。呷哺呷哺預計未來三年新增至少500家門店,從現有的千家門店擴增至1500家左右,并差異化經營南北方市場。
2022年,呷哺呷哺集團仍保持擴張戰略,計劃新增156家餐廳,同時,將推出定位中端的新品牌呷哺“X”,首批門店計劃落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首家門店或將在2022年底前亮相。
九毛九:
營收、凈利逆勢大漲,太二仍是“大功臣”
2021年,九毛九集團營收約41.8億元,同比增加54.0%,凈利潤約3.4億元,同比增長169.70%,業績增長主要歸功于太二餐廳大幅擴張,由2020年的233間餐廳擴張至2021年的350間餐廳。
在九毛九旗下眾多品牌中,太二已成為九毛九的“頂梁柱”,備受“倚重”和“寵愛”。2021年太二營收為32.15億元,約占總營收的78.8%,同比提升6.5個百分點;九毛九餐廳營收僅占18.2%。然而,太二的增長瓶頸端倪初現,期內太二的翻座率從2020年的3.8下降到了2021年的3.4,同店銷售增速僅5.7%,遠低于九毛九品牌的24.5%。
門店方面,九毛九2021年新開133間餐廳,包括1間九毛九餐廳、122間太二餐廳、7間慫重慶火鍋廠餐廳、1間2顆雞蛋煎餅加盟餐廳、2間賴美麗餐廳。與此同時,九毛九也關閉了44家門店。截至報告期末,九毛九共經營453家門店和管理17家加盟店,分布在中國85個城市、加拿大1個城市以及新加坡。
九毛九持續發力多品牌矩陣,期內再孵化新品牌,包括火鍋品牌“慫”火鍋、川菜“太二前傳”、烤魚品牌“賴美麗”,脫離酸菜魚單品。
“小酒館第一股”海倫司:
門店快速擴張營收翻倍,自有酒品毛收益率高達80.2%
作為中國最大的連鎖酒館,海倫司于2021年9月在港股順利上市,成為“小酒館第一股”。
2021年,海倫司總收入18.36億元,同比增長124.4%,相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5.65億元,增長了三倍,該增長主要由于酒館網絡的快速擴張;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卻高達2.3億元,虧損主要是由可轉換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2.08億元、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9200萬元和上市開支3100萬元等一次性損失所導致,報告期內經調整后凈利潤約1億元,同比增長32.3%。
財報顯示,海倫司自營產品占比正在逐年增長。2021年海倫司自有產品收入約14.32億元,占總收入78.0%,2020年同期僅約5.95億元,占總收入72.7%。另外,特色產品的毛收益也是一大亮點,其中海倫司自有酒飲貢獻毛收益8.61億元,毛收益率達80.2%。
海倫司2021年新開452家直營酒館,期內,海倫司直營酒館數量快速增長至782家,2020年同期僅為337家。
截至2022年3月25日,海倫司共有854家直營酒館,覆蓋26個省級行政區及152個城市。其中近九成門店開在二三線及以下城市,分別新增233家和172家門店。未來,海倫司表示將繼續拓展酒館網絡,加大對更廣闊下沉市場的布局,計劃在2022年完成1000家門店的小目標。
從以上14家上市餐飲企業2021年業績表現可見,雖然疫情對餐飲業造成巨大影響,經濟大環境有所下行,經營環境愈顯艱難,但餐飲企業正努力適應這一切變化,同時更有人奮力創新、改革、逆勢擴張等,實現業績增長。餐飲企業的努力,行業看得見。
本文轉載自《贏商網》,作者:沈亞妹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