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外賣商家將邁向健康、營養的新戰場,好在新的爆款武器已就位
紅餐編輯部 · 2023-03-25 23:09:35 來源:紅餐網 2922
當外賣在品類、便捷性等維度的發展逐漸接近瓶頸,消費者的需求開始向食品安全、營養健康升級,餐飲商家的外賣競爭或由此進入新的階段。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陳漠;編輯:王秀清。
外賣的興起,最初是解決消費者更方便、快捷就餐的問題,而隨著外賣在消費者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以及品類豐富程度、便捷度的提升,衛生安全、營養健康度等原本的“次要需求”,在消費者的外賣選擇維度中的權重也就開始不斷攀升,由“吃得到”變成“吃得好”。
而想匹配上消費者的需求,不僅需要餐飲商家的自覺,也需要市場、平臺、機構、監管等多方形成合力,倒逼餐飲外賣行業整體再次升級。
餓了么推出放心點戰略、與食極星美食標準評價體系的合作,正是希望從平臺層面,推動更衛生、營養健康外賣的發展,同時也給真正專注打造產品的商家帶來了全新的“大殺器”。
餓了么+食極星標準評價體系
如何讓菜品品質權威展示?
3月21日,餓了么在“定義智慧餐飲,鏈接數字美食”高峰論壇上宣布,與美食標準評價體系食極星達成戰略合作,餓了么將發揮自身優勢的數字產品能力,在App上為完成食極星認證的菜品,進行專門的標識及推廣,幫助商家打造明星菜品的同時,更讓每道菜的健康與營養對消費者更透明化。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中國外賣用戶規模已超5億,隨著外賣不斷深入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消費者對外賣安全、營養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餓了么首席運營官諶偉業表示,國家衛生健康委負責制定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發展戰略中提到,飲食風險因素導致的疾病負擔占到15.9%,已成為影響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餓了么一直希望能發揮自身平臺的力量,推動外賣成為“媽媽放心”的外賣。
據了解,食極星是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研究院全力建設的美食標準評價體系,指導單位為國家級權威機構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中國農學會食物與營養專業委員會,具備足夠的科學性與權威性。
食極星聯合了相關的各領域專家,對菜品通用鏈路和品類評價進行了系統梳理,從食材用料、營養價值、感官體驗三個維度,對菜品進行定性、定量計分評級,無論從權威性、專業度、科學性上,食極星都和餓了么的期望高度適配。
△食極星評價標準
對食極星來說,和餓了么的合作也讓此前一直存在于研究院、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有了應用的平臺。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研究院院長昕原就在采訪中表示,研究院對菜品標準的研究已經持續了三年,但在與餓了么達成合作前,一直沒能得到很好的應用,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應用。
其實,目前市場上很多面對消費者的評級評分,基本都是基于餐廳,且更多是站在品牌、菜品口味、呈現、服務、商業價值等綜合角度,橫向地去完成評定。
食極星則是第一次由專業機構,以科學的方法依據原料、成分等,針對菜品縱向地進行評分、評級。
據紅餐網了解,所有參與、申請食極星認證的菜品,樣品都將送到農業農村部的質檢中心進行檢測,由該質檢中心出具報告;再由食極星根據檢測報告的結果,以及實際的專業品鑒,給出菜品相應的評分、評級;最后通過餓了么App平臺,給菜品打上專門的標識,并將評級結果、菜品具體的營養成分,向展示消費者,幫助其進行外賣菜品選擇。
△餓了么App上全文展示檢驗報告
截至目前,食極星已與96個餐飲品牌合作,認證了106道菜品,覆蓋餓了么平臺上30000家餐飲門店。
讓品質菜品離消費者更近
幫助商家打造明星單品
在戰略合作發布當天,餓了么就在App上為首批食極星菜品打上了專門的標識,消費者可以點擊標識,查看菜品的評分,以及科學、專業的菜品原料、營養成分、味道口感等信息,并了解食極星的評分依據。
比如某品牌的紅燒魚套餐,消費者點擊食極星的特殊標識后,會顯示該菜品有利于健康用腦、補血養氣,以及菜品在食極星標準體系中三大維度的評分,還會詳細標注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鈉等主要營養成分的含量,并告訴消費者該菜品鐵元素豐富,能提供人體每日所需的30%的鐵元素,因此在營養價值上獲得了8分的較高評分。
此外,頁面還會顯示菜品使用的食材種類、來源,諶偉業透露,未來餓了么還可能給食材加入溯源體系,讓消費者清楚地知道某個菜品的食材來自哪座牧場,甚至是哪頭牛,讓消費者吃得更明白、更安心。
在外賣必然走向更營養、健康的趨勢下,食極星這樣詳細的菜品評價,不僅服務了消費者,還能幫助商家更容易打造自己的明星菜品。
過去,外賣商家想打造明星菜品,痛點是很難找到一個客觀、權威第三方的評價。為了避免“酒香也怕巷子深”于是要么通過營銷手段對菜品進行突出,要么這個菜品做優惠提高銷量,進而演變成商家之間營銷能力的競爭,而非產品本身的競爭,消費者也只能通過網絡信息覆蓋、其他消費者主觀的評價,去猜測這個菜好不好吃、食材如何,難免踩雷。
在經歷前些年的市場營銷爆炸后,消費者也開始對各類營銷手段“免疫”,特別是在疫情影響下,逐漸回歸到更看重餐飲產品本身。
而食極星是以科學、專業、更可信的方式和客觀的數據,告訴消費者一道菜好在哪里,憑什么成為商家的招牌,通過產品自身的品質去打動消費者,提高消費者信任度、消費者粘性,從而打造明星產品。
而且這樣的菜品認證呈現,能幫助消費者更好地選擇自己想吃,且適合自己吃的菜品,特別是健身、孕婦等對飲食有著特殊要求的消費者。
比如對健身人群來說,外賣的弊端可能就在于不好計量營養成分,盡管市面上有不少的輕食外賣,但能準確標注能量、營養成分的卻并不多。食極星的體系在這時,就更顯出幫助消費者選擇的作用, 同時也幫助商家更精準地抓住目標客群。
像食極星認證的上腦牛排沙拉,“增肌好搭檔”的標簽一下就能抓住讓健身人群的目光,詳細的營養成分表則能讓消費者輕松判斷是否選擇這款產品,降低選擇成本,同時還能結合檢驗報告中的詳細數據,較準確地計算每餐的熱量、營養成分攝入。
在健身人群對營養成分信息有著強需求的情況下,食極星體系無疑大大提高商家在同類門店中的競爭力,讓商家更容易、更精準地抓住目標消費者、提升復購。
對于有意打造爆品的商家而言,食極星將會是一款定制化的“稱手武器”,它同時解決了兩個痛點問題,既能獲得權威的第三方認證,又能在餓了么平臺上,伴隨進行每一次用戶消費進行透明化的展示,這對整個餐飲行業來說,也是一個新穎的工具。
“放心點”金字塔助推外賣再次升級
除了與食極星體系的合作,諶偉業還在論壇上首次系統闡述了餓了么的“放心點”戰略。
就如馬斯洛需求理論,餓了么認為消費者對外賣的需求也類似于一個金字塔,最底層的就是衛生、安全,是餐飲外賣最基本的標準和底線,但也是目前外賣最容易“躲過”消費者、監管監督的部分。
針對這一問題,餓了么與監管機構、運營商等的多方合作,通過在商戶后廚安裝攝像頭等方式,持續推動餐飲行業“互聯網+明廚亮灶”的智慧監管模式,同時進一步推出“小藍心”服務標準,從商家實際情況、消費者真實評價、無憂售后服務,三位一體地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據了解,目前餓了么已經在超20座城市,以該模式落地了30條“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示范街”。
吃得安全以后,消費者關注的就是好不好吃。如果說食品安全只是餐飲外賣的準入門檻,那么產品是否美味就開始成為商家的競爭點。
圍繞消費者這一需求,從2022年8月起,餓了么根據客觀口碑原則推出了“放心點•榜”,陸續在上海、杭州等26座城市上線。該榜單以外賣食客的評價作為唯一標準,每月更新,以體現餐廳過去一個月真實消費和口碑評價,為消費者提供真正有參考價值的信息。
在安全、好吃的基礎之上,吃得健康成為現代消費者對外賣的新需求。而在這個金字塔的最頂層,就是食極星的評價體系,通過權威、科學的認證,直接告訴消費者這個菜品是否健康、具備哪些營養價值。
諶偉業透露,餓了么希望能基于平臺數字能力,通過“放心點”金字塔的搭建,讓消費者“吃得安全—吃得好—吃得健康”,實現外賣讓“媽媽放心”。
不過,他也表示,“這不是餓了么單力就能做成的事,所以餓了么希望發揮自己的平臺優勢,構建一個由監管部門、外賣平臺、專業機構、餐飲商家、上下游產業鏈和消費者,多方共治的餐飲外賣品質評價體系。”
而這一套體系,其實也正是在通過評價機制,助推整個餐飲外賣相關產業鏈的升級。
正如昕原說的,食極星的評級機制也是在引導外賣商家打造更好的產品,“食極星在標準信息的填報之外,還鼓勵商家對他的上游供應鏈信息進行填報,這些信息一旦得到認證和核實,就會在最終得分上體現出這種鼓勵。”
在這一套評價體系下,既可以通過信息填報機制,引導商家在實際經營中思考自己什么東西做得不夠,去補足自己的短板,還可以引導商家選擇更優質的食材,倒逼上游供應鏈提供更好的產品,從而讓整個外賣產業鏈的品質得到提升。
這也是食極星的評分評級對象為菜品而非餐廳的原因之一,“我們認為餐飲這個產業不是一個簡單的平面,而是一個縱深的產業,它連著田間到餐桌整個的鏈路”,昕原如此解釋。
而餓了么和食極星正是希望通過平臺、標準體系的影響力,鏈接多方實現共治,最終推動整個外賣行業及其上下游產業鏈,從最初的“吃得到”,向“吃得更安全、更營養健康”的二次升級。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