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事到進化”的邏輯剖析柳葉刀燒烤
孫玉麟 · 2025-06-18 10:42:11 來源:紅餐網 2747
在北大東門和清華南門之間,有一家以“學術墻”和“醫生老板”出圈的燒烤店——柳葉刀燒烤。它不僅因醫生創業背景而廣受關注,也因其在餐飲運營上的獨特思維,成為“跨界創業”的新物種樣本。本文借助“從能成事到會進化”的組織躍遷視角,解析柳葉刀是如何從項目成功邁向系統進化,走出一條“火而不燥、快而不亂”的成長路徑。
一、成事,是“把一家燒烤店做成網紅”;進化,是“讓醫生也能復制餐飲運營模型”
柳葉刀燒烤的成事路徑并不復雜,卻極具代表性:
定位清晰:徐州燒烤+醫生IP+高校聚集地,形成差異化人設;
情緒抓人:學術漫畫墻、段子菜單、青年醫生成長故事激發顧客共鳴;
產品聚焦:爆品烤串+特色蘸料+飲品組合,打造“舒適但不平庸”的用餐體驗。
初期爆火,靠的是“好選址+好情懷+好傳播”。但當門店擴張、管理難題與人效壓力襲來,柳葉刀也面臨“如何從感性走向系統”的挑戰。這正是它從成事到進化的轉折點。
二、組織進化三信號:柳葉刀的系統化自我覺醒
1. 機制性改進:從“老板盯現場”到“機制保標準”
初期的柳葉刀依賴核心創始人“店里親自上陣”,但隨著擴店,其管理逐步從“人控”轉向“機制控”:
制定《柳葉刀服務手冊》,涵蓋值班、接待、出品、衛生等全流程規范;
引入標準運營動作,如“每桌五分鐘關注”“十分鐘上第一道菜”;
將突發事件處理與顧客反饋納入“閉環記錄系統”。
從“靠醫生成就餐廳”到“靠機制保障體驗”,這是一種典型的機制性進化。
2. 能力性沉淀:從“爆款打造”到“運營能力可復用”
柳葉刀不止一次打造爆款,但更關鍵的是他們將這些經驗進行了沉淀:
將策劃與執行過程文檔化、模塊化;
每次活動復盤形成“創意執行檔案”,新門店可快速借用;
培養“復合型服務員”:懂流程、會溝通、能現場應變。
能力的可見、可教、可復制,是柳葉刀團隊從創意組織向能力組織進化的關鍵標志。
3. 功能性延續:從“非創始人不可”到“店長系統托底”
柳葉刀一開始“人設強、老板能打”,但創始人并不沉迷于“明星店長”模式,而是有意識地構建組織持續力:
培訓“影子店長”制度,確保關鍵崗位“前一人、后一人”;
引入門店KPI系統,不再全靠口碑判斷;
推出“崗位互補圖譜”,提高人員替代與輪崗效率。
讓醫生創業者“能走得開”,是組織邁入進化周期的硬指標。
三、三項組織工程驅動柳葉刀從“好店”向“好體系”升級
1. 標準化復盤機制:每一次活動都可變成模板
從節日套餐到店慶活動,柳葉刀設有“三步復盤流程”:
過程日志記錄;
成果數據總結;
問題機制歸因。
例如,“醫生菜單”活動后,團隊將顧客互動高頻詞匯歸類,變成下一次文案池。這使得創意不再靠“感覺”,而是靠“累積”。
2. 能力地圖:將“門店運營”拆解為多個成長點
柳葉刀團隊將餐廳運營拆解為“出品效率”“情緒運營”“顧客體驗管理”“復購管理”等模塊:
每位店長定期自評能力項;
新員工成長路徑基于這些模塊設計;
年度組織盤點對標這些能力的版本升級。
能力地圖讓組織清晰知道“現在在哪,想去哪,怎么到”。
3. 飛輪系統:醫學生—員工—機制的多軸進化
柳葉刀獨特之處在于,兼職群體中很多人都有醫學生身份。他們在崗位上既是服務者,也是學習者:
在任務中鍛煉協作、共情、表達;
在組織中熟悉管理、運營、復盤;
在系統中沉淀機制、貢獻范式。
這讓柳葉刀成為“餐廳即教育場、運營即進化軸”的成長型組織樣本。
四、柳葉刀的“進化型氣質”:熱情而有章法,快速但不焦躁
適應性強:每到新城市先做調研+社群冷啟動;
學習快:顧客吐槽即整理、流程卡頓即優化;
組織彈性高:兼職文化、分層梯隊、數據輔助決策。
醫學生出身的創始團隊,以“科研訓練”中的系統思維帶入餐飲管理,這正是它區別于普通“網紅店”的底層基因。
五、結語:從“燒烤+情懷”到“系統+可復制”,這把柳葉刀不止是快餐品牌
柳葉刀燒烤的進化過程證明:一個好的品牌,不只是能成事,更能沉淀能力、建立機制、復制人才。
它的魅力,不在于單次爆火,而在于:
每一次成功都能被總結;
每一次變化都能被吸收;
每一次前進都能推動組織迭代。
這把燒烤界的“柳葉刀”,既鋒利、又精密,正在用一種年輕、激情但極具章法的方式,描繪出新一代創業組織的可能性。
(作者:孫玉麟)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