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廚直播翻車現場!“今天教大家做三文魚刺身”網友:這是虹鱒魚!
曉蕙 · 2019-10-30 13:43:53 來源:紅廚網 3010
不知道怎么了,這兩天,接連兩位網紅廚師直播都翻了車,繼昨天鐘師傅做“返沙芋頭”掛不上糖后,農師傅也跟著栽了。
在最新一期的直播中,農師傅向粉絲們介紹道,今天去海鮮市場轉了一圈,賣海鮮的老板特地給我推薦了一條活的三文魚。
然后鏡頭一轉,一條“活的三文魚”躍然登上屏幕。
可是粉絲們一看,馬上就留言說了,這是虹鱒魚!
GRUNGE
大廚,你也是資深廚師了,粉絲也不少,你介紹虹鱒做刺身沒問題,但虹鱒跟三文魚不一樣也是路人皆知了,還拿來糊弄群眾就不太好了吧。
熊凱6
這是淡水虹鱒,是三文魚的近親,虹鱒的油脂沒有三文魚的重,吃起來沒有三文魚細膩,最主要的是它比三文魚便宜,國內好多做刺身的用它冒充三文魚。
用戶583997169060
這是虹鱒魚(魚身上有一條很明顯的紅線),和深海三文魚是兩樣的。。。只能熟吃,很多低檔的自助餐廳就是拿這種養殖淡水魚替代,雖然也是鮭魚科。
我愛王大大920
這不是三文魚。不是。不是。不是。這是虹鱒魚!連脂肪都沒有!
MR只是一個代號
虹鱒魚常被不良商家用來冒充挪威三文魚。
然后直播繼續,可以看到,農師傅手上的這條魚,身上的確是有一條很明顯的紅線。
而且分解的時候,也真的能看到,這條魚一點脂肪也沒有,完全沒有三文魚該有的脂肪分布。
△農師傅直播分解的“三文魚”
△正常的三文魚肉
上成品的時候,也可以看到,這盤“三文魚”刺身跟正常三文魚刺身的脂肪對比,有很大的不同。
△農師傅的“三文魚”刺身
△正常的三文魚刺身
看完這個直播視頻,我們也覺得很詫異,怎么9102年了,還有人不知道這兩者是不同的?而且還是一位資深大廚?
其實,這兩者真的很容易辨認。
在這里,不得不為大家科普一下,三文魚的來歷與種類。
不知各位師傅有沒有留意,如今到市場上轉一圈,你會發現同樣是三文魚,卻冒出了很多外觀、質地和口感各不同的“三文魚”?
如果追問商家,就會發現這些“三文魚”多了各種“前綴”:什么挪威三文魚、帝王三文魚、紅三文魚、阿拉斯加三文魚等等,甚至還出現了“淡水三文魚”這一個怪異的名稱組合。
其實,經典的“三文魚”只是說大西洋鮭這一種,而挪威三文魚是它的常用商用名,市場上帶著其它前綴的三文魚和大西洋鮭是同科,但不是同屬。
在英文里,這些xx三文魚都叫做xx Salmon,只有一個是例外——淡水三文魚。這種魚即使在英文里,也與三文魚沒有任何關聯。
而在中文里,大西洋鮭以外的各種“xx三文魚”有一個更通俗的名字——大馬哈魚。
為什么這些“三文魚”之間有著這么微妙的關系?
其實,這不止是一個翻譯上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解讀一下。
大西洋鮭是老牌的Salmon
太平洋鮭是后來的“Salmon”
▼
很久以前,北大西洋有一種魚,每年都會洄游到歐洲沿岸的河流里產卵。這些魚在洄游時會奮力躍上瀑布,向上游游去,因此人們用拉丁語中的“Salmon”一詞來稱呼這類魚。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Salmon”。
不過,這些彎鼻子的魚,在我國人民眼中并不陌生。在我國東北毗鄰北太平洋的河流中,也有這類“太平洋Salmon”洄游。不過,它們早已有了中文名稱,叫鮭魚。
當然,他們還有另外一個更被國人熟知的名字——大馬哈魚。
而這類署名叫“Oncorhynchus”的“太平洋Salmon”,在中文里就被喚作太平洋鮭,而“大西洋Salmon”,就被稱為大西洋鮭。
而“三文魚”這幾個漢字真正和“大西洋鮭”聯系到一起,是在20世紀初。
當時,從歐洲出口我國只能走海運,于是港臺等地就成為了大西洋鮭最先登陸的地方。于是,Salmon這個外來詞就在粵語腔下被音譯為了“三文魚”。
后來,精明的商人發現,太平洋鮭里有不少物種和大西洋鮭長得很相像,于是就利用很多太平洋鮭的英文名中都帶有“Salmon”一詞的特點,將這些太平洋鮭用人們所熟知的“三文魚”之名來相稱。
更有甚者,為了牟取暴利,把淡水養殖、成本較低的虹鱒稱為“三文魚”來代替大西洋鮭。
但可笑的是,虹鱒的英文名為“steelhead trout”或者“rainbow trout”,連“Salmon”這個詞都沒有。
所以,如果到市場上采購三文魚,拿出來給你的很有可能是一條虹鱒。
迫不得已,為了維護“三文魚”的正統,人們給它加上了“挪威”二字的前綴,表示這是地道的大西洋鮭,所以就有了如今的“挪威三文魚”的名號。
同時,為了方便區分其它那些“李鬼三文魚”們,人們用其英文名或產地給它們加上了前綴,所以,現在我們就看到了“紅三文魚”、“粉三文魚”、“帝王三文魚”、“阿拉斯加三文魚”等等。
三文魚的種類
▼
帝王三文魚
(大鱗大麻哈魚)
(Chinook Salmon)
▲帝王鮭是鮭魚家族中體型最大的品種,和普通三文魚相比,帝王鮭的魚身更圓,魚肚更厚實,魚尾更短,可切出更大片美觀的魚片,是生食刺身或三文魚韃靼的理想食材。同時高魚油含量也使烹飪過程中始終保持濕潤,不容易烹飪過度。因其魚鱗很精小,在烹飪中通常會融化,所以在準備烹飪時可以不必去除魚鱗和魚皮。
虹鱒
(Rainbow Trout)
▲虹鱒因體側淡淡的彩虹色而得名,因為可以淡水養殖,所以成本較低,常被不良商家冒充正統三文魚出售。注意:其英文名字里面,連“salmon”這個詞都沒有。
紅三文魚
(紅大麻哈魚)
(Sockeye Salmon)
▲這種鮭魚在繁殖期時公的背部是弓起的,上下頜彎成騰鉤狀,牙齒又大又長,母的背部則是平的,與帝王三文魚、阿拉斯加三文魚、馬蘇三文魚、粉三文魚、虹鱒同屬太平洋鮭。
粉三文魚
(駝背大麻哈魚)
(Pink Salmon)
▲駝背大麻哈魚因其雄魚在生殖期背部弓起,故稱駝背鮭,也稱粉鮭,是產于北太平洋的鮭科食用魚類,具大而不規則的斑紋,分布在加拿大的哥倫比亞省和阿拉斯加東南沿海以及我國黑龍江,原蘇聯、勘察加等水域。
馬蘇三文魚
(狗鮭)
(Masu Salmon)
▲多種太平洋大馬哈魚都在阿拉斯加水域產卵,包括大鱗大麻哈魚(帝王三文魚)、紅大麻哈魚(紅三文魚)、駝背大麻哈魚(粉三文魚),這是其中一種。
阿拉斯加三文魚
(大麻哈魚)
(Chum Salmon)
▲北美90%的商業太平洋大馬哈魚都產自阿拉斯加,而由于成本原因,進口到中國并如此標注的,多是這種。
挪威三文魚
(大西洋鮭)
(Atlantic Salmon)
▲這才是正統的三文魚。挪威三文魚主要是指大西洋鮭魚,外形呈梭形,魚鰭有黑邊,最容易辨認的是其側線上的黑色斑點。其肉質鮮嫩緊實,肉色呈現鮮艷的橙紅色,具有嫩滑的活力彈性。它基本上全身都可以食用,而且采用不同的烹飪方式都能保證極佳的口感品質。
關于虹鱒魚的丑聞
▼
2018年5月22日,央視財經報道稱,在青海省共和縣龍羊峽水庫,有我國目前海拔最高,最大的三文魚養殖場。現在,青藏高原上的三文魚,承包了國內三文魚市場上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報道一出,網友們紛紛留言表示,原來我一直在吃的所謂三文魚,就是這種虹鱒魚?還占了全國1\3的市場?這不是名正言順的造假么?
然后,一些大V和網友圍繞三文魚的“身份問題”展開了討論,認為龍羊峽養殖場中的“虹鱒”,并不是“三文魚”,而虹鱒魚體內含有寄生蟲,并不適合生吃。
就在大家爭論不休的時候,一份“答疑”文章出現了:
此文章稱:中科院青海生物研究所、青海省農牧廳漁業局、青海省漁業環境監測站等單位接受專訪,就有關青海虹鱒魚的相關問題回應了網友。
回應稱,虹鱒魚可以生食,青海虹鱒魚的養殖完全使用科學的人工顆粒飼料飼養,這些飼料進行過高溫膨化處理,阻斷了寄生蟲的傳播途徑。
該文章發出后,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但是很快,“意外”的情況就出現了:
5月26日早上,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聲 發布了一條微博,特別圈出“中科院青海生物研究所”并指出“無此研究所”,還附上了院屬機構列表:
同時,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也作出回應稱,并無專家學者接受采訪,并列出歷史沿革:
然而,這篇“答疑”文章的來源還沒說清楚,一臺顯微鏡又引起了人們的質疑。
據報道,有媒體25日趕赴當地的一家養殖企業,直播了當地的養殖環境以及捕撈、加工、檢測的全過程。但可能制作方和被采訪者誰也不會想到,在這段長達46分鐘的直播中,一則10秒鐘的片段被截取出來,26日在網上熱傳。
在這則片段中,工作人員聲稱要用顯微鏡檢測魚肉切片中是否有寄生蟲,然而,他的操作卻極不規范,并引發廣大網友更深層次的不信任。
網友指出:首先,“檢測者”并未將魚肉切成足夠薄的薄片,也并未用載玻片和蓋玻片做成標本;其次,“檢測者”將樣本放在顯微鏡的光源位置,而非載物臺上。
在這種操作下,不可能得到任何“檢測結果”。
然后,工作人員拿出了一張檢測表格,表示我們還經過了第三方檢測哦~
記者問:那么檢驗項目都有啥呢?
工作人員:第一個就是異尖線蟲。
大哥…...異尖線蟲是海水魚身上的寄生蟲,你檢測淡水養殖的虹鱒干啥?
接著,此事的高潮部分來了。
為了安撫人們的情緒,讓大家安心食用虹鱒魚,8月10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在青海西寧召開團體標準發布會,稱虹鱒魚屬于三文魚,是淡水三文魚。
而這個“《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不是來自政府部門,而是由這個協會和13家企業共同下定論并發布。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號稱產出中國“1\3的三文魚”、實則生產虹鱒魚的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也參與了該標準制定。
但是這份標準,并沒有讓人們滿意。
接著,新華社發文稱:
三文魚是海鱒魚,不能因為虹鱒魚和海鱒魚同屬鮭鱒魚,就倒推出來說虹鱒魚是“淡水三文魚”。生吃淡水魚蝦易感染寄生蟲,這是常識。
然后,澎湃新聞也馬上采訪了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陳教授表示,虹鱒魚不是三文魚,生食虹鱒可能感染肝吸蟲、肺吸蟲等寄生蟲,危害健康;《團體標準》提出的消滅寄生蟲的方法,只適用于海水魚。
對于該團體標準,科普專家方舟子也評論稱,“當年中國奶廠怎么就沒想到搞一個標準,規定三聚氰胺是牛奶成分呢?這賣三文魚的也聰明,不僅搞標準把虹鱒歸入三文魚,還可以生食呢。讓這些專家吃起如何?”
好了,說到這里,相信堅持看完的廚友們都能明白,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現在的海鮮商人都很狡猾,大家可不要被騙了哦~
最后,大家想不想看看,農師傅是怎么被騙買了虹鱒魚的?
記者 | 曉蕙
本文為紅廚網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