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紅海的茶飲江湖,怎么又跑出一個檸季?
紅餐編輯部 · 2023-04-23 10:58:49 來源:紅餐網 1859
檸季才剛剛兩歲,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公司,但成長速度很快。從2021年2月8日開出第一家店,期間檸季拿到了字節跳動、順為、騰訊的數億元融資。
但其實檸季還沒有真正發力,因為我們誕生于疫情期間、發展于疫情期間,而疫情對餐飲業發展的束縛是同業感同身受的。疫情過后餐飲業的數據會好起來、跑起來。2023年,也將是檸季大力發展的一年。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做檸季的一些心得體會。
凡是經歷,皆為饋贈
我在北京待了六年,一直都繞著餐飲轉。比如一開始,我做的是自助點餐機,研發麥當勞、肯德基那種大屏,做軟硬件開發,所以檸季的互聯網基因是比較重的。
然后我也做了一些自己的個人投資,投一些小的單店包括一些品牌。后來,我又做了兩年的瑞幸企業顧問,中間密集地開餐飲大會,以便更好地了解餐飲。后來離開北京到了上海,我開始自己做加盟商,加盟了七八個品牌,開了50多家店。
凡是經歷,皆為饋贈。做自助點餐機的時候,我見了很多優秀的連鎖企業,了解了他們具體是怎么去做連鎖的。
做瑞幸的企業顧問的時候,我也在瑞幸身上學到了很多,主要有三點:一個是節奏感,第二個是戰略,第三個就是團隊。團隊的信任與默契,是靠清晰的戰略部署以及節奏鮮明的規劃,不斷打勝仗而不斷累積起來的,這些都非常值得我們深度去學習的。
后來做加盟商的經歷,幫助我更好地站在加盟商的角度上去看品牌,明白什么樣的品牌在加盟商眼里是好的品牌;餐飲投資的經歷,則讓我有機會作為投資人,學會評估什么樣的團隊才是好的團隊,什么樣的天花板才是我們應該去關注的,以及怎樣去構建一個好的商業模型。
紅海的是茶飲,而不是茶飲企業
我為什么要做檸季?檸季其實對于我來講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是商業價值;第二個,是社會意義。
(1)紅海vs藍海
商業價值聚焦怎么把底層搭好,從一開始就要想好三年規劃、五年戰略。
很多人也曾經問我,為什么選擇這么一個紅海的賽道?我是這么去理解這個問題的,這個思考起源于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兩個教授出的一本書《藍海戰略》。
汽車行業,已經有寶馬、奔馳、奧迪,怎么又出來了一個特斯拉?又怎么出來了一個蔚來、小鵬、理想?這是一個全新的賽道。
電商行業,大家都知道拼多多,它怎么能從淘寶京東手里搶到消費者?
茶飲行業,在大家看來也已經是紅海里的紅海了,上千家、上萬家的品牌都有,比如蜜雪冰城、喜茶、奈雪,為什么突然又能出來一個檸季?
其實這里面需要深度思考的就是,行業的藍海戰略。
我一直說紅海的是茶飲,而不是茶飲企業。所謂的紅海,其實更多是基于C端而言。C端消費者看到的是什么?看到的是設計,看到的是營銷,看到的是產品。所以當我們去看這些東西的時候,會發現很多的誤解。這個誤解在哪兒?
(2)紅海三大誤解
對設計的誤解
很多所謂設計大師設計出來的東西,我真的看不懂,也不覺得有多少美感。怎么樣的設計才能給品牌帶來真正的價值,而不是短暫的數據、短暫的營收?
設計要給品牌加分,而不是短暫地吸引眼球。很多品牌的升級只是體現在設計端,雖然在短期內提升了自身的銷售營業額,但卻沒有解決“品牌身份”的境遇尷尬,也沒有關注長期的品牌資產的培育。品牌資產和新興的年輕群體對品牌的情感認可度息息相關,而不是簡單取決于一版設計。
對營銷的誤解
大家現在能看到很多營銷渠道和手段,巨大的流量在涌過來。我們也看到行業里出現了很多流量品牌。
當你發現營銷很好用的時候,其他的地方你就不會用心。但是餐飲行業,需要用心思考,比如思考對于餐飲業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要交付給客戶的是什么?
當營銷展示出它極度好用,像一張通行證時,人們就會放棄在用起來費勁的“產品力”上花心思。這樣的老板會忽略一個核心邏輯:營銷是遞減資源,隨著時間而流逝,產品力卻是遞增資源,累積成財富。
對產品的誤解
很多人在講產品,說要給顧客好喝的好吃的,但是這個相對比較感性。
我們大多都習慣性地想要打造一款好產品,甚至是爆品。但我們卻忽略了一個更為關鍵的因素,那就是終端門店。
其實,茶飲終端門店才是最關鍵的產品,消費者通過終端門店感知品牌,其中包括門店的每一杯出品、服務、人員、陳列、文案等等。要知道,超級門店可以產生超額利潤,更能產生超級品牌。
茶飲企業的真正壁壘
紅海的是茶飲,而不是茶飲企業。那我們應該怎么去干?企業如何才能存續五年、十年,甚至一百年?
其實,茶飲企業的真正壁壘在數智化、供應鏈,自運行組織這三個方面。這三方面是需要花很長時間,很多錢,很大的精力去做的,且短期內是看不到效果的。怎么把這些東西做扎實?
(1)數智化建設
我告訴大家一些餐飲軟件的“真相”。這個真相,可能沒有人說過,也沒有人敢說。
“真相”一:所有的餐飲軟件都不好用。2015年的時候我寫過一篇文章,就是寫為什么餐飲軟件不好用。因為它不是為你而生的,它不是給你定制的,你也給不了它真正的需求,它沒有辦法跑到業務前頭去。
“真相”二:80%以上的功能都用不到。為什么?用的人不懂,懂的人不用,又用又懂的人沒有。現在美團有很多程序員到我們的培訓教室去學搖茶,為什么?他想懂。我們也希望提供場域給到他,讓他知道一線的員工是怎么用的。
“真相”三:選餐飲軟件就選錢多的。餐飲軟件,大家能說得上名字的有300多個,說不上名字的更多。很多人過來問我選什么餐飲軟件,我說你就選錢多的啊。
錢多的好處是什么呢?第一,在研發上,舍得投入大資金。我們總公司有500多人,數字化團隊是80多人,這兩年里我們投入了一個億去做數智化建設。美團給我們投入了二十幾個人,在我們公司駐場開發,我覺得這個實力是很多餐飲軟件方不具備的。
第二,懂得時間沉淀的價值。我們給美團提了很多很多的需求,它真的很懂我們三年以后、五年以后應該怎么去做。我覺得也不是每一個餐飲軟件企業都有這個底氣的。
第三,最根本的原因,錢多的軟件公司,至少它不會卷錢跑路。
這就是餐飲軟件里邊兒的真相,也是我們實實在在用了兩年美團后的感受。
在數智化建設上面,一定要想好。我不太建議大家上來就去做數智化。因為第三方的這個工具其實挺多的,你只要好好地研究好、用好就行。不要上來就去投入,真的投入特別大。
檸季目前整個的閉店率是1.62%,在行業來講的話是相對比較低的。而且,這1.62%的閉店率里頭還有一部分是遷址。刨去遷址的話,我們的閉店率會在1%以內。怎么做到的?我說幾個原因。
第一個就是對加盟商的篩選。我們有三輪面試來層層篩選加盟商。第一要問加盟的錢怎么來的?不能是你湊來的,不能是你借來的,不能是你刷信用卡來的;第二個要有管理經驗;第三個你要有資源,要在當地選好的鋪,就需要好的資源。
第二個是選址系統。我們跟美團和高德做了一套系統,這個選址系統能夠評估在某一個點開店的時候,日銷售額能夠做到多少,然后倒推租金應該是多少。我們通常將租金控制在15%以內,房租在15%以內的話,只要這個加盟商不作、不懶、不躺平,門店就死不了,所以我們才能把閉店率做到這么低。
第三個就是加盟商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每一個加盟商進來,我們都有一個生命周期管理,只要加盟商進來,從招商到選址到營建等等,全過程都有管理。
然后是數字化庫存管理。每一個加盟商的庫存,我們都要管控到,前端是通過美團收銀,后端是供應鏈管理。
接著是會員管理。我們現在大概有300多萬個會員,然后也在做很多的私域動作。但是私域其實我們做得不夠好,這個還在路上。
數字化選品,這是檸季跟傳統的茶飲不太一樣的地方。我們不會因為誰的口感去定這個品,而是會用數字化方法。我為什么會做出來這個東西?因為我們的CEO是做游戲出身的,他會就像做游戲一樣做選品。他會有很多小的demo,跑出去的時候用數字來說話,用數據來說話。哪個賣得好,他就投哪個。
接下來是我們所有的中臺,中臺里面涉及很多第三方的服務和第三方的系統。我們把第三方的這些數字放到中臺上來,然后進行清洗、分析,最終去指導我們的經營。
(2)供應鏈體系
很多人對供應鏈的理解就是進銷存。其實不是,怎么從你的源頭到你的門店,這是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一體化的管理系統,不是簡單的進銷存系統。
很多人一說供應鏈,就會說物料、原材料,而不是全鏈路的供應鏈。檸季從選址開始,再到設計、模塊化門店營建、設備、物料等,全部都歸到供應鏈來管理,給加盟商的是一體化的東西。
(3)自運行組織
組織建設是冰山下的東西,其實也就是三樣:怎么去找人?怎么去留人?怎么去育人?
找人
我的boss直聘一年360天都在線,每天晚上11點到早上8點,跟人聊天兒,其中有242天是深夜發起聊天。有人問我說那另外五天干嘛去了?你為什么沒有登?因為我在國外登不上去。
這就是我找人的訣竅:一定要下苦功夫。國內有一個我特別喜歡,也特別佩服的企業——小米。小米的創始人雷軍就說過,創始人要花70%以上的時間去找人,我就在踐行這個方法。
關于找我們的-1。作為創始人的話,我們的-1,一定要親自去找。不要把簡歷扔給HR,一定要親自去找,你跟我說你沒有資源,好,那就上boss。
然后你的-2,一定要親自去面試。聞聞味道,是不是你們公司要的人?
最后是你的-n。因為我們公司500人嘛,還沒有到我顧不過來的程度。我覺得一兩千人以內,創始人一定要親自去審簡歷。很多offer到我這兒終審,我也有拒過的,因為他跟我們公司的價值觀等各方面都不太符合。
剛剛給大家介紹了怎么找人,接下來講講應該找什么人。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我一直覺得我是一個組織者,不是一個管理者,我們所有的團隊成員都非常牛。
我的合伙人傅傅,98年的小朋友。他是學藝術的,彈鋼琴唱歌,他對年輕人的消費洞察很穿透。這個東西我是不具備的,在品牌、市場、產品等方面他是無敵的,我們內部給他一個綽號,叫天才傅。
金山是CEO,他以前是做游戲的,原來新浪微游戲CTO,他之前也創過業,融過很多錢。他做游戲做的是開心農場,大家可能都玩兒過的。
譚力之前是做影視傳媒的,大家看到我們有和很多明星互動,其實我們并沒有找明星代言,很多的明星資源就都來自他。同時,譚力還有著非常強的營銷方法論,人很nice,打法彪悍。
邱梓辰是原來美團龍珠的CFO,麻省理工的學霸。當時他入局的時候很多人都挺震驚的。當時我們在一起吃飯,然后有一個小的簡報就出去了,說他入職了我們公司,結果他的手機炸了,我的手機也炸了。他的手機炸是因為他在美團龍珠發展得很好,正在往上走,突然來我們一個小小的創業公司,大家挺震驚。我的手機炸是因為我們才這么點兒的公司,就用這么厲害的人,大家也覺得挺震驚。
陳朝巍是我們的CHO,其實我一直奉他為老師,這個老師太牛了:世界500強第67的丹納赫公司,他是人事負責人兼中國商學院院長,這個公司是有一個綽號叫“全球并購之王”,他們收購了400多家企業。他們公司最牛的就是DBS系統,DBS系統加上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能夠賦能給它所有收購的企業,是我非常向往的。
有高層,還有管理層。我們的管理層很多都是一些干過連鎖企業的優秀人才,來自絕味、百勝中國、京東等等。
留人
下面再講講我們怎么留人。
人才密度。舉個例子,有餐飲老板問我,你幫我招一個CTO好不好,你這么能挖人。我說不是的,不是你去挖一個CTO,你就能把你的數字化做好。為什么?因為它沒有那個土壤。我們講的土壤是什么?我們講的土壤是人才密度。你這個圈層里頭有沒有人能夠跟他對話?有沒有人能理解他?有沒有人能夠執行他的指令?這個才重要。
充分授權。我覺得這一點我是做的比較好的點。我自己有一個說明書,說明書的最底下一行是寫的是:專業之內,你是老大;專業之外,我是老大。專業之內的事兒,我最后還寫一條我有不知情權。你不要告訴我,你告訴我,我也不懂,我還給你瞎搗亂,那何必呢?
成長空間。我覺得對于人才來講,成長空間尤為重要。我們現在也在組一個“培O班”。“培O班”的意思是說讓我們所有的高管站在CEO也好,或者CHO也好,或者是CFO也好,就是站在CXO的角度去看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薪資水平。薪資這個我就不提了,檸季把自己定義成互聯網企業,而不是茶飲企業,所以我們的薪資會比傳統的餐飲企業的薪資水平高大概30%以上吧,當然也有更高的。
人才怎么配置?這是一個理論知識。學任何知識,一定要從理論開始。只有這樣,你才能懂基礎怎么設置。
人力資源配置的五大原則是:要素有用,能位對應,互補增值,動態適應,彈性冗余。每一句話都要好好去理解一下。
育人
留住人了以后,怎么去培養人?
培養人,我覺得這句話我要分享一下:育人是一個互相成就的過程。我一直在創業,但是檸季是我最幸福的一次創業。為什么?因為團隊成員真的很優秀,很努力。
檸季的長期主義
之前我們在講講做檸季的商業價值,現在我們來說說社會意義。
讓行業更好
怎么讓行業更好?
首先改變行業形象。講到加盟,有人就認為它等同于什么割韭菜,對吧?為什么會被認為割韭菜,我也想了一下,就是因為冰山下的東西沒有做。一些加盟品牌他沒有能力去交付給加盟商他所有的服務、品牌投入等。他只能掙前面的錢,后面的錢掙不到。所以你才會發現,有1000家門店的茶飲企業只有27家,但是曾經做到過1000家門店的茶飲企業卻有更多。我想通過我的努力把行業的這個標準稍微提高那么一點點。
其次解決創業就業。這個當然不用說了,餐飲行業是民生行業,它解決了很多的問題。
讓產業更好
2021年,我們種了1000多畝香水檸檬園,今年又種了2000多畝,很多農民因為改種我們的香水檸檬,一年的收入提升了3倍-5倍,這個真的讓我覺得很驕傲,因為我們有可能改善了一些家庭的經濟情況。
另外還有一點,我們用的是香水檸檬,香水檸檬是一個雜交品,雜交品種要作保種育種。當你發現所有柑橘類的農藥、化肥都奔著讓你的果變甜,我們要的是變酸,所以我們現在也在研究我們的化肥。所以,我們在整個的行業里頭,向上向下都會去做一些延展。
讓社會更好
慈善,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我們給患有罕見病的小朋友做了一個活動,將他們的畫作印在我們的杯套上,每賣一杯我們會給他們捐一塊錢,雖然這是一個小小的力量,但我們會一直持續下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另外我們也在建一個希望小學,今年九月份會投入使用。
大家都在講長期主義,我理解的長期主義,其實不是三五年,是有生之年。我們有生之年怎么做到價值最大化,意義最大化,才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檸季也想做像紫光園一樣的百年企業。
(本文根據汪潔于4月11日在中國連鎖餐飲峰會上的演講整理)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