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突然對地攤說“不”,這對于失業廚師來說,意味著什么?
· 2020-06-11 16:21:11 來源:紅廚網 1833
近幾天,隨著央媒頻頻發文,對“地攤經濟”潑水降溫,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民擺攤浪潮”,迅速被冷卻下來。那么,這是否預示,地攤經濟的政策風向變了?
北上廣深明確不支持“地攤”,
央媒潑水降溫,透露出什么信號?
▼
餐廳倒閉了,復工沒希望,失業沒工作,干脆擺地攤去吧!如果前幾天你還有這樣的沖動想去擺地攤掙錢,那么現在就要冷靜謹慎了。特別是身在一線城市的失業廚師,因為地攤經濟政策又有了新風向!
6月6日晚,《北京日報》刊發了署名為“京平”的評論文章《地攤經濟不適合北京》,提出北京是國家形象,要減量發展和精細化治理,“意味著北京必須注重保持城市應有的秩序,不應也不能發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不利于營造和諧宜居環境的經濟業態。”?
文章稱,北京近些年拿出“繡花”功夫治理城市,“四九城的味道,又回來了”,城市精細化治理是一個久久為功的過程,稍一放松就可能前功盡棄。
這篇文章一經刊登便不得了!
北京潑出的這盆冷水,突然澆得大家一臉懵逼,而其他一線城市也反應迅速,沒有給大家留下一絲絲揣測的空間。
6月7日,《財經》雜志報道稱,上海并未開放個人擺攤。
廣州雖然于6月4日發布了“7種情形允許商家借道經營”的方案,另設置了8400多個攤位(可點擊藍色字體回顧:廣州可以擺攤了!8400多個流動攤位,已安排上了!)。
但6月8日,《廣州日報》評論版也對“地攤經濟”做了降溫處理。
同日,《深圳特區報》亦發文稱,對于深圳這類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而言,顯然不宜一哄而上發展“地攤經濟”。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降溫還不止城市層面。
6月6日晚,人民日報銳評,熱話題也需冷思考,面對遍布大街小巷的地攤,也有人擔心會不會阻礙交通?商品質量如何得到保證?食品和環境衛生問題如何解決?這些擔心絕非多余。
而央視新聞前腳才剛點贊了“地攤經濟”,后腳便接連祭出兩篇“重磅評論”。
央視在6月7日一大早就發表了《“地攤經濟”不能一哄而起》社論,指出“地攤經濟”一旦一哄而起,各個城市多年積累的精細化管理成效就會功虧一簣。
到了6月8日,央視更旗幟鮮明的提出《一線城市不宜推行“地攤經濟”》,提到:?“從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看,違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必然造成資源和要素配置效率低下、資源錯配,從而給宏觀經濟發出錯誤信號。地攤經濟”如果在一線城市重新蔓延,等于一夜回到幾十年前。且不論城市交通管理等壓力,對相關行業的沖擊也非同小可。這與高質量發展也是相背離的。”
而地攤經濟被幾大官媒接連潑水降溫,6月8日,“地攤股”們也全線下跌。
有行業人士表示,這些信號背后,既是城市治理理念之爭,也有高層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研判。
還有專家認為,這么快給“地攤經濟”降溫,或許中國經濟真的已經初步贏得了疫情保衛戰,不需要靠地攤經濟、底層群眾來救國。
事實上,繼《“允許擺攤!”多地政府放寬政策,失業廚師可以推小車謀生了!》,《星級酒店也開始擺大排檔了!“地攤經濟”松捆城市再添5個!》的消息傳出之后,紅廚網了解到,不少失業廚師也正在磨刀霍霍,準備在地攤上謀得一碗飯吃。
可如今,地攤經濟的政策風向突然生變,估計那些還在琢磨“在北上廣深擺地攤,賣什么品種能掙到錢”的失業廚師,得到別的城市擺攤了。
濟南也出臺政策,
禁止私自亂設攤點!
▼
自從濟南放開地攤經濟后,市區的環聯夜市每天開市便有幾百輛三輪車浩浩蕩蕩進場......
然而昨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就推進夜間經濟發展服務管理工作,明確了七條指導意見:
一、嚴控疫情,守住底線
疫情防控期間,夜間經濟聚集區和商業街區經營者要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防疫工作要求,避免人員過度集聚。
要在規定范圍內依法經營,嚴格按照規定時間上市撤市、安排各類演藝活動,禁止私自亂設攤點,影響公共秩序。
二、有序設置,加強管理
按照“一區(縣)一方案”,有序組織開展夜間經濟活動,積極引導“濟南制造”地產品展銷活動,提出并向各區縣推薦的消費類中小企業和產品名單,以企業為主體參與市級和各區縣夜間經濟布局。
在符合消防、食品安全、市容環境等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夜間經濟聚集區由所屬區縣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科學評估,并負責指導和監管。
各夜間經濟聚集區應明確管理主體,要嚴格執行定時定點規范經營的有關規定。實施前,需要得到所在區縣批準,在設定紅線范圍內、在規定時間內使用部分公共區域。商戶從業資格仍需到屬地部門進行登記,在經營過程中接受各部門規范監管。
三、科學定點,規范經營
各區縣發展夜間經濟工作領導小組根據轄區內商業布局特點和居民生活習慣,合理布局夜間經濟聚集區。
夜間經濟聚集區原則上應避開醫院、學校、機關、敬老院等場所,避開城市主干道;避免影響行人和車輛正常通行、避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嚴禁搭建臨街違章建筑,維護并保證道路暢通。
支持有條件的特色小店適度開展外擺經營,經營者應遵守對外擺時間、擺放范圍及油煙、生活垃圾處理等精細化管理措施,禁止產生油煙、垃圾落地及擾民的現象。
盡可能減少垃圾的產生,經營者應將產生的垃圾自行清掃、收集、運輸至轄區城管部門指定的地點,垃圾收集運輸處理實施有償服務制度。
四、完善配套,維護市容
各夜間經濟聚集區及夜市經營主體要根據防疫衛生要求,按功能要素劃分區域。
根據營業時間和人流量,配備保潔人員,選取適當位置投放垃圾收集容器,合理規劃餐飲集中區域和廚余垃圾收集區。營業結束后,統籌安排收運車輛和收運線路,確保桶撤地凈、攤走地潔。
各夜間經濟聚集區及夜市經營主體要指導督促各商戶在每個餐桌上放置文明就餐提示牌,餐桌下面要配備套袋垃圾桶,實行垃圾分類管理,收攤后做好攤點周邊的環境衛生清理工作,做到垃圾入簍并及時收集清運。
優化夜間經濟聚集區周邊公交線路,滿足市民夜間出行需求。消費糾紛的處理應落實經營主體責任,市有關部門和屬地區縣政府應加強監管,對不服從管理或違反規定的業戶,視情節取消擺攤資格。
五、協同配合,齊抓共管
各有關部門依據法定職責,加強對夜間經濟聚集區、街區(夜市)監督管理,適時出臺相應指導意見,規范引導各區縣夜間經濟各項工作:
商務部門負責夜間經濟商業業態的規劃引導,促進業態協調發展;
公安部門負責夜間經濟聚集區、街區(夜市)及周邊社會治安工作,負責指導做好大型活動夜間經濟活動秩序維護,嚴格活動安全許可,督導主辦單位落實安保措施,確保活動安全,負責做好夜間經濟聚集區、街區(夜市)周邊機動車疏導和規范停放管理工作;
文旅部門負責開發夜間文旅融合項目,推出夜間旅游產品;
消防部門負責夜間經濟聚集區、街區(夜市)的消防安全指導和監督工作;
市場監管部門負責夜間經濟聚集區、街區(夜市)餐飲類經營業戶的食品安全;
城管部門負責夜間經濟聚集區、街區(夜市)的市容環境衛生秩序,依法依規查處區域外外擺經營行為;
各區縣履行夜間經濟工作主體責任,抓好工作落實;
其他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協同推進。
六、包容監管,規范發展
聚焦市容環境衛生等城市管理和市場秩序等,發布免罰事項清單,對市場主體發生的情節輕微、糾正及時、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等違法行為,可免予行政處罰。推進柔性執法,在行政執法中推廣運用說服教育、勸導示范、行政指導等非強制性手段。
七、宣傳引導,關注民聲
發揮市主流媒體宣傳引導作用,強化對服務保障夜間經濟的輿論宣傳和政策引導,為夜間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經營環境。
所以,
想去擺攤的廚友們要注意了,
北上廣深還是別考慮了。
濟南也不能私自設攤位,
具體怎么擺,去哪擺,
要看各區縣的安排。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