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凱芳:穩(wěn)定出品,才是做好餐廳的關(guān)鍵
羅小山 · 2018-09-02 22:03:00 來源:紅廚網(wǎng) 4411
《紅廚紅菜》
專訪全國具有高超廚藝的大廚
旨在把那些嚴謹認真的大廚推出去
讓更多的人群看到他們的存在
他是從業(yè)已近40年的香港老師傅,粵菜功底十分深厚,深諳傳統(tǒng)地道粵菜烹飪之道。
更為難得可貴的是,他知傳統(tǒng)而不拘泥于傳統(tǒng),樂于嘗試各種新點子,擅以創(chuàng)新方式呈現(xiàn)粵菜之美。
《紅廚紅菜》第135期
周凱芳
廣州南豐朗豪酒店中餐行政總廚
外出闖蕩二十年
你說是漂泊,他卻說是游學
▼
周凱芳師傅1966年生于香港,十幾歲就進入廚師這個行當,在香港磨練了十幾年后,1996年,周凱芳離開香港,開始外出打拼。
這一外出,就是二十多年。在此期間,周凱芳都是在國際連鎖酒店工作,并因酒店集團拓展需要和職位升遷,去過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也到過很多國內(nèi)城市,如上海、青島、大連、北京、西安等。
獨自在外闖蕩雖然辛苦,但在生性樂觀的周凱芳看來,與其說是漂泊,不如說是游學。
“就當是旅游嘛,邊工作邊玩,還可以學到當?shù)氐牟讼怠!敝軒煾敌Φ馈?/p>
簡單來說,就是“去到哪學到哪”,踏遍世界各地,也就能學習到各地菜系的文化和做法。
上世紀90年代末,周凱芳曾有一段時間被派往東南亞工作。當時,他目睹中餐西擺已開始在新加坡等地興起,當即便向朋友們預言:“潮流就要變了!我們中餐一定要向西餐學習擺盤、畫碟,要擺到像西餐那樣,才會更受食客歡迎?!?/p>
此后不出幾年,中餐西擺的潮流便在國內(nèi)引爆了。據(jù)周凱芳回憶,2003年前后,該股熱潮極盛,不管去到哪兒,大家都在談論這個話題,無論是酒店還是社會餐飲,大家都在學西餐擺盤。
實際上,不止是食客的審美在發(fā)生變化,他們的口味也在不斷變化著。周凱芳舉例稱,十幾年前的上海菜,做得非常甜,可堪比廣東糖水,但現(xiàn)在的上海菜已沒那么甜了,口味淡了很多。因此作為廚師,要根據(jù)食客的需求,不斷去做調(diào)整、去做改良。
“時代是不斷變化著的,菜系的發(fā)展也都并非是靜止的,它是動態(tài)向前、不斷演變著的?!敝軒煾当硎荆鰪N師這行,必須要學無止境,不斷學習進步,因時而變,才能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
回到粵菜主戰(zhàn)場
為做好出品,他“升級”了后廚
▼
在外闖蕩二十多年后,今年4月17日,周凱芳回到了粵菜主戰(zhàn)場廣州,擔任南豐朗豪酒店中餐行政總廚。
履職后,他第一時間便前往廚房,察看后廚工作運營情況,一連看了三天。接著,就是整改,從原材料的選用,到烹飪手法的運用等,都一一進行了調(diào)整。
△廣州南豐朗豪酒店明閣中餐廳
比如炒豬頸肉,不少人會先炸一下再炒,而如果改用煎的方法,就沒那么油膩,而且會香很多。
再比如炒松茸,激發(fā)它原本的香味是關(guān)鍵,而行內(nèi)普遍的做法是先拉油,然后再炒,但是這樣做,卻不如煎完再炒的香。
“我會和廚師們進行溝通,和他們嘗試不同的做法,通過不同做法的出品效果對比,來決定究竟采用哪種方法?!敝軇P芳告訴記者,溝通十分重要,只要讓廚師們真正理解,為什么要改成這樣,為什么改成這樣會更好,他們才能真正把出品做好。
“為什么要如此大動干戈來做改革呢?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我作為這家餐廳的總廚,我是把這家餐廳當成是自己開的,以主人翁的心態(tài),嚴格要求自己把出品做到最好?!?/p>
為了把出品做好,周凱芳對自己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堅守粵菜的食之本味,二是要保持出品質(zhì)量穩(wěn)定,最后,則要時不時能給食客帶來一些新意。
其中,關(guān)于怎樣帶給食客新意,周師傅的方法之一是,依時而食,推出時令菜。比如在菌菇季,他推出了一張以菌為主題的菜單,讓客人得以享受當季菌菇之美味。如今,夏盡秋至,他又開始醞釀如何炮制大閘蟹,如何做得美味又滋補。
除了應季菜單外,他也會時不時根據(jù)新上市的新型食材,推出一些新品。每個月,他至少逛三次市場,去尋找新型食材。
此外,他也經(jīng)常在菜品上做一些小創(chuàng)新。比如“香煎松茸菌配蓮藕餅”,一般來說,蓮藕往往是用來煲湯,而他卻用煎完再炸的方法來呈現(xiàn),然后以香煎松茸搭配煎炸至香脆的蓮藕餅,成品既香又脆,口感味道都極好。
△明閣當季菜式——上湯浸雞油菌
從業(yè)近四十載
對傳統(tǒng)粵菜,他知之甚多
▼
周凱芳師傅從業(yè)近四十載,對傳統(tǒng)粵菜知之甚多。
采訪當日,記者一提起傳統(tǒng)粵菜,周師傅便如數(shù)家珍般滔滔不絕:“黃腳鱲炒球、大良野雞卷、燒金錢雞、煎焗禾花雀、香酥鴨......這些菜式在過去很受歡迎,也很講究功夫?!?/p>
比如看似簡單的一道“黃腳鱲炒球”,要想炒好并不容易。這道菜,要先將魚球拉油,然后再下鍋煎炒,這樣魚肉才能外焦內(nèi)嫩。而且在炒制過程中,還要保證魚肉不過熟、不炒散,十分考驗廚師的功力。而拉油,是其中最為關(guān)鍵的一道工序——先是八成油溫下鍋,然后放涼油下去中和溫度,快熟時,再開大火快速逼熟。這個工序,對廚師油溫的掌控要求特別高,非功底扎實難以做好。
再比如源自順德大良的傳統(tǒng)名菜“大良野雞卷”,脆酥美味,肥而不膩。這道菜雖名為野雞卷,但卻是用肥豬肉片來做的,肥肉片里面包瘦肉片,瘦肉片里再放置潤腸,然后用稻草卷起來,蒸熟后,再炸至金黃酥脆。做這道菜的關(guān)鍵是片肥肉片,要把一大塊肥肉片得像紙一樣薄,但不容有一絲破損,特別講究刀工。
“這些都是很經(jīng)典的粵菜,我是做粵菜的嘛,所以也特別渴望學好這些菜。然而,我們那個年代的師傅都很保守,總是藏著掖著,不愿意告訴你?!敝軇P芳告訴記者,過去要學到廚藝,比現(xiàn)在辛苦艱難得多。
不過這并沒有難倒他?!拔覀兙驮谂赃呁低悼粗鴮W,然后時不時請師傅喝啤酒、吃宵夜,經(jīng)常慰勞他們,慢慢地他們就會透露些給你了?!敝軇P芳調(diào)侃道,自己的手藝就都是這樣一點一點“偷學”來的。
“當然,要想把菜做好,光學是不行的,還得勤練。”周凱芳認為,學廚階段要穩(wěn)得住心,先踏踏實實把廚藝練好,最忌諱的是心思不穩(wěn)、頻繁跳槽,這里學一點,那里學一點,但都只學了點皮毛,以致基礎(chǔ)不扎實。所以,在從廚的前十幾年,他都一心呆在香港,苦練粵菜。
結(jié)語
▼
十幾歲入行,三十歲外出闖蕩,歲月如流水,匆匆就是四十載。
這些年來,他從一名打荷小弟升為一名普通廚師,再由一名普通廚師成長為一名酒店中餐廳行政總廚,服務過多個國際大品牌酒店和奢華餐廳,獲得過很多獎項榮譽,也得到過無數(shù)食客的褒賞。
問及訣竅,他只一句:“做餐飲,其實很簡單,做好出品質(zhì)量就可以?!?/p>
【周凱芳紅菜】
香煎松茸菌配蓮藕餅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老人頭炒豬爽肉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紅廚紅菜》往期精彩回顧
吳天榮?
記者 | 羅小山
視頻拍攝、剪輯 | 王偉 劉鑫
本文為紅廚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