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深度調查】3月若不能恢復營業,37.8%餐企或面臨倒閉
紅餐品牌研究院 · 2020-02-18 20:57:50 來源:紅餐網 2966
疫情之下,餐企“三座大山”在瞬間被放大,僅有不到15%的餐企資金可支撐3個月以上。
眾多餐企目前的真實情況如何,整個行業未來的走向又是怎樣的?今天,由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和紅餐網聯合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企業影響情況調研報告》將為大家詳細解答。
由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和紅餐網聯合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企業影響情況調研報告》,是建立在在線問卷調研的基礎上,重點關注餐企在疫情背景下的生存狀態以及應對措施,幫助餐飲同行從宏觀角度了解行業的普遍狀態,為其制定恢復階段應對策略提供數據支持,同時將研究成果呈報管理部門,為其制定政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通過在線問卷調研,總共回收了2258張有效問卷,涉及到餐企營運多個角度的問題,包括:
春節期間運營狀況;
疫情造成的損失和信心影響;
餐企對抗疫情采取的措施;
餐企對復工營業以及未來發展的預判;
餐企希望得到的扶持和幫助。
參與本次問卷調查的2258家餐企中,約九成為民營企業。
從門店所在城市 來看,內地一線、二線、三線以下城市分別占比為42.0%、16.7%、38.3%;
從2019年營收規模 來看,以1000萬元以下為主,占比高達69.1%;其次是1000萬元-1億元,占比22.6%;1億元以上的占比8.3%;
從企業員工人數 來看,“50人以下”的占據大半壁江山;
從門店類型 來看,超過一半為街邊店,占比55.9%,商場店占比21.5%;
從企業經營品類 來看,中式正餐占比高達60.9%,其次為簡快餐連鎖、火鍋、小吃等。
01
餐企“三座大山”瞬間被放大,
僅有不到15%餐企資金可支撐3個月以上
餐飲行業本就背負著“三座大山”——房租、人工、原材料成本,而如今這場疫情更是瞬間把這樣的難題放大。
對于當前餐企面對的主要困難 ,80.2%調研餐企反映是營收大幅減少,導致門店租金壓力、人力成本壓力、食材成本壓力這三座大山成為最大的問題。
餐企能夠生存下去最關鍵的就要看現金儲備,嚴峻的疫情將絕大多數餐企的現金流截斷,從本次問卷調研的反饋來看,受訪餐企現金儲備情況普遍讓人擔憂。?
也就是說,如果繼續停業且找到不資金來源,37.8%的餐企就可能在3月因為資金斷裂而面臨倒閉危機。 ??
而現金能夠撐到1-3個月的餐企也只有47.6%,足以支撐3個月以上的僅為14.6%。
木屋燒烤創始人隋政軍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疫情過去,消費者平復心理,重新在外就餐、聚餐至少要到3月底甚至4月底,我們同業間交流,按照目前的經營狀況,能夠撐到4月底的餐飲企業微乎其微”。
02
房租成為最大壓力,
62.4%餐企租金完全無減免
新冠疫情爆發于春節期間,餐企把大量現金投入到春節前的工資獎金發放,以及春節期間的食材和物資儲備中。門店運營雖然停擺,但是大多數門店依然要承擔房租、水電、人力等固定開支。
疫情爆發之初,以萬達為代表的多個商場管理方相繼發起減租免租支持餐飲的行動,受到了餐飲群體的普遍好評,然而從本次調研的反饋來看,能借助減租免租渡過難關的餐企仍然是極少數。
調研顯示出人意料,居然有高達62.4%餐企反映租金完全無減免。 可見對于餐企來說,租金減免覆蓋面非常有限,而且力度并不大,跟餐企面臨的現金壓力相比僅能緩解燃眉之急。
而在調研餐企最希望得到的幫助中,呼聲最高的一項也是物業租金減免,82.4%的調查餐企都勾選了這項。
03
第一季度有減員意向的餐企比例為63.9% ,
就業問題與社會穩定必須高度關注?
在復工時間的預估上,絕大多數餐企都表現出希望盡早復工的意愿。54.1%餐企把預計復工的時間安排在2月11-29日。實際上,距離2月底已經越來越接近,而復工潮卻尚未到來,這直接關系到整個行業信心的恢復。?
隨著復工一推再推,第一季度的時間也已所剩無幾。面對“第一季度門店增減情況”,46.3%的餐企表示將會“保持現狀”,而其余53.7%的餐企則表達出不同程度的關店意愿,其中關店數量比例相對集中于10%到30%,其比例為14.4%。值得關注的是,有12.2%的餐企選擇關閉90%以上,意味著這部分餐企已經萌生退出行業的意愿。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餐飲行業會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減員?面對“預計第一季度用工增減情況”,明確表示會減員的餐企高達63.9%,其中選擇適度減員的比例為42.0%,而選擇大幅減員的比例為21.9%。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就曾表示,西貝目前有2萬員工,每月員工工資需支付1.56億元,此外還有員工食宿等固定支出,使得餐企現金流承壓較大。
實際上,餐企的責任不僅是餐飲本身,更是4257.61萬個餐飲人以及背后的無數個家庭,其社會責任極為重大。(根據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昆明學院共同發布的《餐飲產業藍皮書: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9)》,在2017年,餐飲業貢獻了4257.61萬個就業崗位,其中傳統餐飲企業3000萬個,互聯網餐飲服務企業357.61萬個,休閑農業鄉村旅游企業900萬個。)?
借用賈國龍的一句話:“你要知道餐飲業三四千萬的就業,把這些人都推到社會,那是什么光景?”?
04
“延遲支付各類費用和款項”最緊迫,
修煉內功、全力自救也重要
面對現金短缺的問題,43.0%調研餐企選擇了“延遲支付各類費用和款項”。可見,如果現金緊張的問題解決不好,餐企非常有可能將危機向周邊傳導,形成連鎖反應,把產業上下游一起拖入困境。
?
值得一提的是,“以出品調整、運營改進、創新營銷等方式提高盈利水平”以34.1%的選擇比例位列第二,反映出很多餐企在面對危機挑戰時重視修煉內功、勇于自救的態度。
本次疫情給餐飲業最大的警醒就是現金流的重要性。同樣面對疫情危機,已經上市的海底撈、九毛九等餐企的壓力相對輕松,充分體現出資本市場賦予企業的穩固現金流和抗風險能力。在疫情爆發不久的2月6日,文和友獲得了加華資本旗下基金投資近億元人民幣,也成為近期餐飲業的熱點事件。?
而一些餐飲人也開始重新考量資本力量對于餐飲生存的加持,就如一直宣稱不上市的西貝創始人賈國龍也開始改口,會重新評估西貝上市。
05
“完全停止營業”給餐飲人帶來的,
不僅是營收上的打擊,更是心理的恐慌?
對于問卷中“門店所在地區受疫情影響的嚴重程度”一題,有68.6%的餐企認為自己門店所在地區受到疫情影響的嚴重程度在平均水平以上,其中48.0%的受訪餐企選擇了非常嚴重。
這一方面反映出疫情對餐企經營活動確實產生了相當程度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餐企對疫情影響的主觀感知和判斷,表明疫情正在誘發在全行業中不斷蔓延的恐慌心理。
根據本次調研,在2020年的春節期間,79.3%餐企選擇了用“完全停業”(包括停止外賣)的方式尋求止損。
外賣一度被認為是餐企彌補春節期間線下營收損失的重要手段,然而數據顯示,就算在堅持銷售外賣的餐企中,外賣給其帶來的收益也并不明顯。根據春節期間開展外賣業務的餐企反饋,65.8%的餐企外賣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
整體上,99.2%的餐企都承受了不同程度的營收下降,其中更有80.0%餐企反映“基本無營收”。
從以上可以看出,今年春節期間全國餐飲行業基本停業、基本無營收是普遍的情況,而餐飲業又是高度依賴現金流的行業,經營被迫“急剎車”極大地打擊了餐企的經營信心,直接導致到其對于未來發展的負面情緒和恐慌心理的蔓延。?
06 ?
結語
據測算,僅2020年春節期間的餐飲收入損失約為3200億,加上后續停業對應的房租、人力、水電等剛性支出成本,以及消費者抱以等待、觀望等消耗的時間成本,顯然餐飲行業距離回歸常態還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
我們預估餐飲行業此次恢復元氣可能需要半年時間,針對2020年的不利開局和謹慎預測,餐企應該制定更加現實的兩個目標,“生存目標”以及“戰略目標” 。
?
“生存”必定是餐企當下第一要務,需要重新梳理企業的優勢和劣勢,實現內外聯動,盡最大力量讓自己活下來;而從長遠的“戰略”來看,則要認清“剩”者為王的現實,堅持成本領先的原則,避免好高騖遠,學會冬泳、甚至冬眠,苦練內功,進一步提高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
識別二維碼領取完整版調研報告 ? ?
或點擊底部閱讀原文 ?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