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復業調查:不開是等死,開了是賠本賺吆喝
周洪楚 · 2020-02-28 21:20:17 來源:紅餐網 4877
近期,各地的餐廳終于迎來了復工大潮,堂食也在慢慢恢復。餐飲人都在等待期待已久的“報復性”消費。
餐飲復工,是不是行業的春天來了?餐廳生意的真實情況如何?紅餐網觀察發現,餐飲業復工,絕不像餐廳開個門這么簡單。
01 ?
餐飲業復業現狀調查:
大部分依舊歇業,復業的客流慘淡
《廣東省餐飲服務業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引》發布后,廣州各區的部分餐飲開始陸續恢復堂食。繼陶陶居之后,也有部分餐飲品牌加入了復工浪潮。包括廣州酒家、耀華飲食集團、漁民新村、僑美、黃埔華苑、惠食佳等餐飲品牌,以及廣州文華東方酒店、中國大酒店、廣州君悅酒店等五星級酒店提供堂食服務。
但是,大部分餐飲品牌反映:一方面顧客消費信心不足,另一方面餐廳擔心人群聚集,對堂食用餐做了限制,上座率成了大問題。
2月25日,大鴿飯11家店中的3家恢復堂食。然而恢復堂食第一天,三家店一天的流水僅為平時的1.7%。
紅餐網(ID: hongcan18)記者在走訪廣州的部分商場發現,商場生意冷清,客流量遠不如從前。
前幾日,在晚市高峰期的6點到7點之間,記者在美林M·LIVE天地店實地探訪。商場雖然已經有部分餐飲門店開放堂食,但是客流稀少。生意最好的是遇見小面餐廳,有的餐廳,即便打開大門,卻一個進店的客人都沒有。
△遇見小面美林M·LIVE天地店
然而,遇見小面餐廳除了少量的外賣訂單之外,也只有5桌,共12個客人進店就餐。與遇見小面幾店之隔的一家主打麻辣香鍋的餐廳,同樣放開了堂食,但生意極其慘淡。當時正值飯點,就餐區卻空無一人,店內的3位服務員,戴著口罩分別坐在餐廳不同的角落,各自玩手機打發時間。
△味行動麻辣香鍋美林M·LIVE天地店
還有一家主打海鮮的餐廳電白漁村,除了幾個服務員以外,店內同樣空無一人。
“開店了也沒用,沒人來吃飯,開業的這幾天都是三兩百塊的生意。”一家已經恢復營業的餐廳店長對紅餐網表示。
環繞一周,有90%以上的餐廳都是大門緊閉,人流量極其慘淡,除了偶有幾個外賣小哥和保潔阿姨之外,逛街的人屈指可數。
除了美林M·LIVE天地外,像正佳廣場、天環廣場、東圃天銀廣場、漫廣場、花城匯、保利廣場等購物中心同樣如此,大部分商鋪的大門仍然處于關閉狀態,昔日人潮涌動,排隊等位的熱鬧景象不再,人流量還沒恢復到正常時候的10%。
△2月24日中午12點廣州花城匯街景
廣州不是例外,這樣的情景同樣在全國各城市上演著:
深圳
據財聯社2月24日報道,深圳餐飲市場也只有個別餐飲品牌率先開放了堂食,大部分餐企仍處于觀望中。比如深圳市龍崗區一處購物中心,商場一樓恢復營業的餐飲門店僅有一家,但只提供打包服務;深圳地鐵坂田站A出口旁邊,一些火鍋店、早餐店、小吃店也仍處于關閉狀態。
湖南
日前,湖南省省商務廳發布的消息也表明,湖南省餐飲企業復工情況同樣不理想,目前復工率僅在10%左右,大部分已復工企業經營形式以外賣為主,包括冰火樓、徐記海鮮、秦皇食府、新長福、香他她等企業已經開展了外賣配送。
山東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駐青島特派員辦事處消息,截至2月24日,山東省商務廳重點監測的50家限額以上餐飲企業門店開業率為26.7%,仍面臨諸多實際困難。
前不久,紅餐網發布的《千萬餐飲人呼吁:復業復工,拯救疫情下的餐飲業!》推文中,留言點贊最多的前三位均表達了同一觀點:“復工復業也沒顧客敢去吃。”
如今看來,這樣的場景正在現實中得到了印證。
02 ?
堂食恢復正常還需時日,
餐企到底如何應對?
綜合來看,雖然近期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進入復工狀態,但是在情況不明朗的情況下,除了少部分餐企“敢為人先”,大部分餐企都選擇謹慎觀望,并且積極想辦法應對。
1、謹慎觀望: 在疫情過渡期,以外賣為主
考慮到堂食的需求并不大,不少餐廳不得不選擇把外賣當做過渡期。
四有青年米粉創始人趙剛告訴紅餐網,消費者的信心還沒回來,堂食生意大受影響,目前四有青年只做外賣,而堂食預計要在3月底,4月初,才會慢慢恢復。
在廣州海珠區某城中村的1218燒烤店老板陳劍輝也被迫做了外賣。
大概在十多天之前,他還信誓旦旦的對紅餐網表示,外賣會影響出品的品質和口感問題,“這與自己的創業初心相悖,不會考慮。”
“現在打臉了,一切都是為了活著啊。”陳劍輝說,雖然廣州各區都已經放開了堂食服務,但他的烤肉店所處的城中村目前還在封村階段,外來人員進不去,堂食也做不了。
不過,陳劍輝強調“外賣只適合用來過渡,目前也只對熟人開放,一旦解封,外賣就不會再做了。”
和趙剛、陳劍輝一樣,用外賣渠道來增加收入,以渡過疫情時期的大型連鎖餐飲品牌也不少:
海底撈
1月28日,海底撈發布了中國大陸地區門店暫時停業的公告,截至2月28日發稿前,仍未恢復堂食業務;
九毛九
九毛九微信官方的最新消息則是,自2月24日起,九毛九廣州、深圳、佛山部分門店陸續上線外賣,但堂食的開市時間仍需等待通知;
外婆家
1月26日,外婆家集團宣布全國門店暫停營業,直到2月22日才通過微信公眾線宣布旗下外婆家、爐魚兩大品牌的部分門店,正式上線團餐外賣。
阿香米線
阿香米線創始人何勇向紅餐網表示,目前阿香米線只有20%的門店恢復了堂食業務,其余門店會在3月10號之前慢慢恢復。
△圖片來自阿香米線官微
在采訪過程中,包括何勇、趙剛等多名餐飲老板均表達了同一觀點,當前消費者的信心還沒回來,堂食的需求并不高,即使開放堂食,來吃飯的人也不多。所以堂食的恢復速度會緩慢一些,目前只能靠外賣來緩解疫情時期帶來的壓力。
2、靜觀其變: 不動、不復工的損失最小,也最科學
除了主動出擊,率先去開放堂食,以及對堂食謹慎觀望,借助外賣渡過難關的餐飲品牌外,還有的餐企干脆全部停業——既不做堂食,也不做外賣。
“我們的策略是靜觀其變,不自亂陣腳。”江漁兒酸菜魚聯合創始人蕭大大告訴紅餐網,很多同行餐飲品牌,即使放開了食堂和外賣,目前為止也是虧損的。
他給紅餐網算了一筆賬,一旦餐廳復業,需要面臨的就是房租、水電費、員工工資、食材費用等一系列費用和支出,但以目前的消費需求和杯水車薪的外賣收入,是不足以支撐的。
“以目前的疫情形勢,不動、不復工的損失最小,也最科學。”蕭大大表示,江漁兒會根據各地區的疫情情況,在3月份陸續開放堂食,最遲的可能要到5月份才能復業。
湖南的豬肚雞品牌撈緣、煲大王品牌創始人周德華對此觀點表示認同。
17年前的非典時期,周德華還在北京做湘菜快餐品牌,當時北京正是非典的重災區,由于經驗不足冒險堅持營業,他的餐廳不幸陣亡了。經歷過那場教訓,他的想法也更加成熟了。“不復業,對員工和餐廳而言最安全,損失也最低。”
據了解,自正月初二起,直到今天,撈緣、煲大王近40家門店仍處于停業狀態。
3、贏在起跑線: 一手抓營收,一手“煉內功”
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業影響報告》顯示,春節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九成以上。顯然,此次疫情給餐飲行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不過,在危機之下,也有不少餐飲企業看到了契機,并保持著樂觀、理性的心態。
猛男的炒飯創始人劉飛表示,因為疫情,自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反思,去復盤,去演算。“餐飲算疫情重災區,疫情爆發階段,餐飲行業很多大型品牌在品牌公關及自身運營方面都做得挺好的,是我們的榜樣。”
劉飛表示,目前還是想利用這個階段,靜下心來好好思考自己企業現狀,努力變通,尋找應對策略,就當是團隊的一次練兵,整體夯實基礎,修煉內功,待疫情緩解,依然能贏在起跑線上。”
同樣地,疫情也讓姚酸菜魚、金戈戈香港豉油雞創始人姚旻汐更冷靜去思考,尋找出路和對策。
“已是懸崖百丈冰。”姚旻汐用這短短7個字來形容疫情之下的餐飲形勢,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同樣給姚酸菜魚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不過,面對慘重的損失,姚旻汐還是選擇了樂觀應對。在關店之后,她便和團隊伙伴迅速投入到“戰時”狀態,去做抗疫對策,為復業做準備。
在暫停營業的第三天,姚酸菜魚、金戈戈在深圳的部分門店就立即啟動了外賣。“當時業績還不錯,部分門店單店的日營收能去到1.6萬-1.9萬之間。”姚旻汐表示。
不過,后來因為外賣小哥被感染的問題,深圳的購物中心和小區都實行了嚴格的管制,外賣營收也因此大幅下降,于是他們又迅速調整外賣策略,根據白領的點餐習慣,補充開發了新的“一人份”酸菜魚外賣產品,上線團餐外賣等。
除了通過外賣增加餐廳的營收外,在復業之前,姚旻汐和團隊還做了一系列的舉措,去為全國門店的復業做準備,比如,通過開發線上課程,提高員工安全防護意識;打造食品安全樣板店,為加盟商做恢復營業的防疫培訓等。
△姚酸菜魚深圳中航天虹店
姚旻汐知道,在“已是懸崖百丈冰”之后,還有一句——“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結語
不可否認,突如其來的疫情給餐飲行業帶來了極大的創傷。
小部分餐飲門店的復業,折射出來的是在疫情面前,餐飲人焦慮又矛盾的心理。不開是等死,開了又怕賠本賺吆喝。
不過,無論是主動出擊,還是謹慎觀望,無論是靜觀其變,還是積極應對,都是餐飲人在危機之下,尋找出路,努力生存的證明。
所謂“危機”,既包含了危險,更蘊含著機會。這場疫情會淘汰一大批沒有抗風險能力的品牌,也會留下那些智慧與勇氣并存的餐企。
再繼續咬咬牙堅持一下,或許明天,我們就能等來春暖花開。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