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好吃的螺螄粉,是怎樣做出來的?
赤木 · 2020-05-15 19:04:10 來源:紅廚網 2846
2020年來,除了新冠疫情外,“什么時候能吃上一碗螺螄粉”這個問題也成為了網友們最關心的話題。螺螄粉——這種原本只是柳州地方特色小吃,怎么就成了全國人民都喜歡的食物;而一碗好吃的螺螄粉,又是怎樣做出來的呢?一起往下看吧!
螺螄粉現在有多火?
▼
螺螄粉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的小吃米粉,具有辣、爽、鮮、酸、燙的獨特風味,曾經是柳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如今已經成為聞名全國的熱門食物。
疫情以來,在家憋了很久的網友們都喊著要吃碗螺螄粉解放自己,而光是春節以來,螺螄粉已經6次打進了微博熱搜的前十,比所有明星和美食都要受歡迎。微博話題“#中國人到底有多愛吃螺螄粉#”目前閱讀數已經超過了7.2億。
據統計光是2019年一年,中國人僅在線上就消費了3300多萬包螺螄粉。現在,每天都有170萬包螺螄粉從廣西發往全球各地。
從討論熱度和實際購買來看,螺螄粉確實已經成為了國內最受歡迎的小吃了。
實際上,螺螄粉的歷史并不長,上世紀70年代末,一位攤主偶然將兩者結合才得到了這種名小吃。
此前,廣西人愛嗦粉,而廣西柳州人則喜愛嗦螺螄,且有著極為悠長的采食螺螄的歷史,柳州人和廣西其它地區的人還曾一度為誰更好吃而爭論不休,直到那碗螺螄粉的誕生。
很快,螺螄粉成為柳州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的名小吃,不過當外來人聞到酸筍那酸爽的味道,還是選擇疾步離開。
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開播,第一集有了1分鐘螺螄粉的鏡頭,讓大家都得知了這種柳州小吃。
2016年,網絡吃播風行。一些視頻主為了吸引關注,開始品嘗各地的特色小吃,其中包括了柳州螺螄粉。雖然聞著不怎么樣,但吃起來才發現根本停不下來。
此時才有了螺螄粉的一炮而紅。
隨后,柳州市政府打鐵趁熱,先后制定袋裝螺螄粉生產標準、成立了螺螄粉協會、出臺《柳州螺螄粉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大力推動酸筍、豆角等原料的種植,保證了螺螄粉的地方特色和食材供應。
直到今天,螺螄粉依然占據著食客的心智,而對廚師而言,螺螄粉的制作無疑過于簡單了,只需要掌握一個核心——湯底的制作。
核心:湯底
▼
一碗螺螄粉是否地道美味,湯底是最重要的評判標準。正如魚香肉絲里沒有魚一樣,螺螄粉里也很少會有螺螄肉,可湯底會告訴你螺螄去哪了——螺螄的鮮美早已融入那一碗鮮味十足的湯里了。
螺螄粉的湯底,主要有兩大主角——螺螄和豬骨。
螺螄加鹽泡一晚至其吐凈泥沙,清洗后與姜蒜和八角等常用香辛料同炒,加鹽入底味,隨后加適量水,煮開后再盛出與骨頭湯同熬數小時即成。
不同的店鋪有不同的配方,比如會在香料中加上草果和小茴香,也有的會用雞骨架、沙姜、砂仁、薄荷以增添更加濃郁的風味。
靈魂:酸筍
▼
不少人都被酸筍像粑粑那般的臭味給熏得敬而遠之,直到嗦下第一口螺螄粉,才知道酸筍是靈魂,缺之不可。
而很少人知道的是,在廣西酸筍的作用相當于姜,加到粉里是為了給螺螄這樣的河鮮去除泥腥味,大家聞到的“臭味”,也只是酸筍發酵后散發的。
而廣西特產的大頭甜筍,正是制作酸筍的原料。
每年6月至9月的夏季,是大頭竹筍最細膩、最鮮嫩的時刻。事實上,夏季的大頭甜筍還不夠冬筍那般鮮嫩,卻最適合用來腌制成酸筍。
將新鮮竹筍去皮洗凈后,略微晾干,然后立刻碼放進腌缸里,倒入井水和老酸筍水開始腌制。
處理時間是關鍵,在去皮后大頭甜筍的呼吸作用還在繼續,如果不及時處理,鮮嫩的竹筍就會軟化腐爛。
鮮筍在腌缸中天然發酵,足足要腌制半個月才能蛻變成酸爽的酸筍。
配料豐富
▼
除了湯底和酸筍,粉本身也很重要。螺螄粉用到的粉,屬于廣西米粉的一種,是用陳放1年以上的大米為原料,再制作而成的。
另外,一碗螺螄粉里還會有發好的木耳、炸花生、炸腐竹、酸豆角,以及紅油辣椒,一方面能增添風味,一方面還能豐富口感。
總結起來,一碗螺螄粉是否能做得足夠好吃,無非在于以下5點:
?1、湯要鮮,不能腥。螺螄+豬骨熬湯是基本,可以根據口味習慣增添其它香料或葷料,但不能搶了螺螄的鮮味;
?2、酸、辣很重要,柳州當地爆的辣椒油會加香料,聞起來更香;有些店上桌前還會再澆上一勺醋酸,以作點睛之筆;
?3、粉滑有嚼勁,筷子夾起來不能斷;
?4、?花生米、腐竹一定要炸得脆脆的,這樣口感才會足夠豐富;
?5、螺螄粉無所謂正宗不正宗,酸、辣、鮮三字就是精髓。
結語
▼
相信不少廚師朋友都覺得螺螄粉制作也太簡單了,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餐飲業遭受重創,許多的餐飲店鋪都暫停營業或干脆關門大吉,廚師失業、待崗者眾多,可生活開支不會因此而降低,有積蓄的廚友可能還算放心,而沒積蓄的廚友只能期盼著趕緊復工。
而這次疫情,也讓部分廚友已經意識到有一份副業是多么重要的事情,開一家小的餐飲店,自己做老板,是不少人心中所想的。
那么,開什么樣的店鋪成本不會太高、而且賣得又好呢?
螺螄粉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注:所有圖片來源網絡。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