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蓉和是怎么把一道“醬爆蓮白”,做成招牌菜的?
· 2020-09-02 16:26:58 來源:紅廚網 2802
關于蓮花白,四川人最熟悉的莫過于熗蓮白,這是一種較傳統的家常菜,以糖醋蓮白最為普遍。做糖醋蓮白一般選圓白菜,切成3厘米見方的菱形片,加入鹽、白糖快速翻炒至蓮花白斷生后,放味精、醋,炒散至勻,甜酸脆嫩,適合下飯。
在大蓉和,他們把傳統蓮白進行了研發升級,創新出深受消費者歡迎的醬爆蓮白,并成為大蓉和的經典菜品。
來源:大蓉和餐飲集團
醬爆蓮白不同于傳統熗蓮白和糖醋蓮白,它源于湖南的油渣蓮白和剁椒蓮白,既有川菜熗蓮白的糊辣味,又帶有湘菜剁椒蓮白的醬香,同時還兼備了粵菜XO醬爆時蔬的海鮮味,把三者的優勢結合在一起,可以說是真正體現“融合”理念的一道菜。
2006年一品天下店開業時,醬爆蓮白就出現在大蓉和的菜譜中。當年廚師從湖南學回來后加小米辣,炒的是油渣蓮白,選料還不太講究,蓮白的邦邦和桿桿都放進去,整個菜感覺比較粗糙。
接著第一次調整試加入了XO醬,當時一品天下店的粵菜房和湘菜房挨得很近,粵菜房炒菜心調制的XO醬很多時候用不完,于是試著加了一些到蓮白里,結果效果出奇的好。
大蓉和把傳統蓮白進行升級研發,
第一次調整試著加入XO醬
演變
▼
2013年拉德方斯店開業后,總經理李志強把XO醬爆蓮白帶到了拉德方斯店,正是在這個店,這道菜經歷了不斷地升級革新,改名為現在的醬爆蓮白,并成功拿下了大蓉和八大名菜的素菜花魁。
從2006年到2017年,這道菜經歷了近10年時間的錘煉,從過去四川的糖醋蓮白到現在的醬爆蓮白,在做法上有了大膽的突破與創新。
談到這道菜的演變過程,拉德方斯店總經理李志強說:“最初沿用湘菜的做法炒蓮白感覺味型太單一,后來試著加入了XO醬,但并不能突出川菜的特點。于是結合川菜的糊辣味,加入煉好的糊辣油,融入川菜的影子,把老祖宗優秀的東西傳承下去,再把新的元素融入進來,這就是融合創新的思路”。
按照這個思路,拉德方斯店的廚師團隊對這道菜進行了大量的反復研制和質量提升,最終確定了醬爆蓮白的烹制特色。
大蓉和結合川菜的糊辣味加入煉制好的糊辣油,
最終確定醬爆蓮白的烹飪特質
講究
▼
把一道簡單的蓮花白做得精致,成為大家有口皆碑的亮點,離不開對菜品的專注與鉆研。
段桃,拉德方斯店醬爆蓮白的烹飪廚師,他每天和蓮白打交道,對這道菜過筋過脈的地方了如指掌,端著炒好的蓮白從他面前經過,他瞟一眼就知道這道菜是哪里出了問題。
他說“雖然自己對這個菜輕車熟路,但每次炒的時候對火候的把握,人的狀態都會影響菜品的質量,所以每一次都不能松懈,不斷精益求精,再做好一點”。
讓我們來看看,段桃對醬爆蓮白烹制方法的分享——
01.煉油
首先是煉糊辣油,過去我們是把油直接沖在干海椒上(做法類似水煮魚片),而現在先用洋蔥、姜、大蔥加香料來煉,將煉成的姜蔥油撈渣后下花椒、干海椒泡一個小時,這樣出來的糊辣油香味更濃。
大蓉和特質糊辣油,秘制XO醬原材料
02.選材
選蓮白是頗費功夫的,根據季節不同,所選擇的蓮白也有所不同。本地蓮白、外地蓮白、圓蓮白都用過,圓蓮白相對用得比較多,但每一年都有幾個月的時間蓮白品質不好。
為了找到品質好的蓮白,我們去了白家、青石橋、西河市場甚至跑到農家去淘。后來在一次機緣巧合下發現雞心蓮白炒出來的蓮白不吐水,口感好,就讓供貨商想辦法從外地多發幾個地方的雞心蓮白回來比較,最后選用了茂縣的。
在挑選雞心蓮白時要用手指按,有蓬松感,個大,顏色淺綠的最理想。那時在選材上走了很多彎路,通過時間的磨合終于找到了理想的原材料。由于醬爆蓮白的熱賣,我們對蓮白的需求量大,要求高,供貨商都是讓我們先篩選了合格的蓮白后再拿到市場銷售。
醬爆蓮白里的油渣很多人都愛吃,酥脆化渣。其實煉油渣對豬油的要求很關鍵,要選方正緊密的新鮮豬板油,板油上要有一層薄膜,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去掉邊子只要中間那塊,切成大小均勻的形狀,用小火慢慢炸到酥脆,這樣煉出來的油渣才更老,更香,酥脆而不油膩。
之所以要用新鮮的豬油,是一次菜品檢查中我們發現油渣有股淡淡的臘肉味,查找原因發現是用了凍豬油來煉,從那以后煉油渣都是用新鮮送來的豬油。
大蓉和精心挑選蓬松的雞心蓮白
03.烹飪
醬爆蓮白的烹飪也十分講究。首先,炒制時火要大、動作要快,一鍋只能炒兩份,時間控制在一分半鐘左右。
炒到五成熟的時候開始噴醬油,要確保醬香濃郁,醬油一定要大火噴鍋邊下,即找準蓮白與鍋檐之間的位置,讓醬油與鍋內高溫快速接觸化學反應,一股濃郁的醬香立馬升騰起來。
這時候再迅速翻鍋,將特有的鍋氣與蓮白充分融合,成菜時就有了醬香與鍋氣集一身的特點。
起鍋時,蓮白不能完全炒熟,到八成熟即可,讓蓮白保持一定挺度和硬度。
此時裝入溫度控制在120度到130度之間的煲內,若煲的溫度過低,蓮白不能熟透;若太高,蓮白吐水,醬油就會掉下來,香味就不濃郁了。
最后,通過傳菜過程中煲的自然加溫把剩余的兩成生燙熟,這樣吃起來的蓮白剛好達到脆嫩爽口、鮮香味厚的狀態和程度。
急火短炒
小素菜,大學問
▼
小素菜大學問,一道普通蓮白既有姜、蒜、洋蔥、白糖、青椒、甜椒這樣的普通佐料,也有干貝、火腿、金鉤、瑤柱這樣的精致調料。細數下來,使用原輔材料竟多達近30種,充分印證了“大眾化不是簡單化”。
這些原輔材料和諧地搭配,讓這道菜更加迎合了這個包容性的市場,川人能找到熗蓮白的影子,游子能吃到家鄉的味道,這就是醬爆蓮白的魅力。
大蓉和的“鮮食”秘籍
▼
01 /首先,確保原材料要鮮要好,以自然生長與當季的原材料為主。
鮮食是自然味的延伸。最自然的也是簡單的、新鮮的、好吃的。比如在農村殺只雞,放點鹽,煮出來就好吃,因為它原料地道,最為新鮮。
為什么路邊店點殺燒雞公、點殺兔、點殺魚總是好吃?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提出“好食材,出好菜,我們只做新鮮”的口號,原材料的新鮮,盡量體現食材的自然本味,多用民間、老百姓最常見的普通食材,多用田間地頭、江湖大山尋常的食材,拒絕反季節食材,少用凍貨,少用水發貨等。
當季的東西最好吃。但怎樣呈現給客人呢?我們店推出了“四季新鮮”主題,每個季節推出應季新菜品,主要是將當季最新鮮的食材及時上桌,讓食客品嘗到。比如,春季該吃側耳根、野菜,夏季該吃瓜果,秋季該吃銀杏、核桃,冬季該吃牛羊肉等,此外,24節氣的每一節氣也推出了相應的養生美食。
現在,我們店已經形成了很強的菜品標準意識,大家樹立了“一流廚師做原材料,新鮮才好吃”的理念。
02 /其次,新鮮不隔夜,每日菜品定量,做好計劃生產與計劃銷售,建立“鮮食”管理標準。
從采購環節開始,把好鮮食的第一關,規定專人購買,不買存貨、差貨、次貨,必須買新鮮貨。專人收貨,專人監管,嚴格按照標準執行,絕不將就。
鮮食與生產和銷售息息相關。我們規定,當天購入的原材料80%要銷售完,這對經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必須要有良好的生意狀態來支撐。
一般的老板會覺得餐廳估清菜多了不好,但我們的估清菜很多,到晚上8點鐘估清的菜高達40%至50%,有些客人會感覺遺憾,然后我們借力打力,告訴客人,在這里吃飯,當天賣完就沒有了,就是讓你吃到最新鮮的,客人反而能理解。
有些客人開始不相信,但久了以后,知曉了我們的規律,還增加了對我們的信任。
青椒脆豬手
計劃生產與計劃銷售很重要。根據訂餐合理計劃,增強預見性、減少存貨,廚師長親自把關。加工方面,按照標準進行改刀,根據生意情況合理計劃,不能多計劃。
我們規定,招牌特色菜每日剩余不超過三份,某些菜只能剩五份,超過五份就是警戒線,會處罰1分,超過十份就處罰10分(5元1分),這已經形成了一個系統性的管理辦法。
像燒菜類、炒菜類(如土燒鵝、小炒肉等),上午準備上午的原材料,下午準備下午的原材料;所有的雞也分上午煮和下午煮,比如,芝麻雞上午只煮4只,一只八份,4只三十二份,上午剩一只不處罰,超過一只要處罰,一般剩半只四份左右比較合理。加上煮其他的雞,上午就三十多份,基本賣完,下午1點半又開始煮雞,剛好銜接起來。
讓所有原材料少進冰箱,我們甚至在思考今后去冰箱、去凍庫化。
我覺得,以前我們很多廚師把這個問題復雜化了。有些廚師總喜歡一次性準備很多原料凍在冰箱中,第二天拿出來用,這其實無形中增加了工序。能不能當天生產當天用?如果頭天收撿一次,放到冰箱中,電也耗了,第二天拿出來,又要搬運一次,又要洗盒子洗冰箱,勞動成本增加,反而效率較低,菜品口感還不好。
所以,我們是反其道而行之。現在很多企業為了提高勞動效率和標準化,生產料包,比如很多連鎖店都是這樣做的。我們是反著做,包括小料的使用,所有加工了的姜蔥蒜、香菜、芹菜、小米辣、青椒等,一到晚上收市,全部清理集中起來不要。剛開始執行的時候確實浪費大,后來逐漸減少,因為銷售基本心中有數了,準備的小料也基本有數,偏差不會太大。
關于計劃生產與計劃銷售的考核,我們用去年同期的數據來對比。比如“開門紅”去年一月份賣了一千份,今年一月份要求不低于一千份,低于一千份,工資只拿80%,超過一千份,工資會上漲,讓大廚對菜的銷量必須關心,必須清楚,同時也讓大廚主動與前廳溝通推銷他的菜。
如果沒有這個規定,大廚會認為賣多賣少與自己沒關系,剩得多少與自己也沒關系。不過一旦把任務下達給大廚,把大廚的生產數量與他的工資掛起鉤,大廚就會主動去分析去年全年的銷量,把去年同期的數據調出來,分解到每月每周每天,梳理掌握其中的規律。
比如今年情人節,這個菜賣了一百份,他就按一百份準備,如果按平時的二十份準備,那就會嚴重不足,亂得一鍋粥。把所有的產品、所有的數據與往年對比,然后按照人頭去落實,引進數據化管理,我們去年已經開始在做了,今年是進一步細化往前走。
現在,我們店的大廚會主動把“新鮮”的理念傳遞下去,進行由上到下的灌輸。全員逐漸養成對存貨的“鄙視”,充分尊重菜品的“鮮”。
03 / 力求用時間的快來保證鮮
一是要解決供應的快。為什么以前的雞好吃?蔥蒜都要香一些?以前從地里扯來就到餐桌上了,現在從地里扯來要到市場擺三四天,還要到餐廳擺三四天,客人才吃得到,肯定不好吃。
能不能直接從食材基地到我們店里呢?不說全部,拿出一部分來,凌晨在地里挑選采摘的新鮮蔬菜,采摘完畢后直接送達餐廳,當天采摘的原料,只供當天銷售。這樣的話,我們的鮮食還將大大提升競爭的空間。
二是要解決傳菜的快。為什么小館子菜好吃?他的廚房到餐桌就幾步路,我們這種社會酒樓,空間大,有壓力。所以我們提出讓菜傳快一點,制定了“513”傳菜模式,5分鐘第一道涼菜必須上桌,10分鐘內全部涼菜上桌,30分鐘內全部熱菜上桌。用精確的時間來保證菜品的鮮。
去年以來,我們還制作了催菜數據表,梳理去年整個催菜菜品的前十名,對每個菜的催菜次數進行分析,對相關制作人進行處罰,以減少催菜,提高傳菜效率。
三是有意識“搶鮮”的快。搶鮮,就是季節菜搶先吃,這個不是反季節的概念,而是利用不同地域的季候差異,物產差異,搶先上市,搶鮮上市。比如秋季搶先吃大閘蟹和藕,春節搶先吃枇杷等。
04 / ?用足夠的溫度來保鮮
俗話說“一燙頂三鮮”,一個菜品有了溫度才會有菜品標準,才會有就餐氣氛,才會有更多的回頭客。
火爆脆鱔?
我們規定,石鍋類菜品,像石鍋三角峰、子姜爆蛙腿等,需保證石鍋上桌后至少要沸騰3~5分鐘。
鐵板類菜品,像川椒牛仔骨、荷包豆腐、混椒格格肉等烤箱溫度為260℃,走菜時鐵板必須加蓋以保證溫度,禁止鐵板無溫度出品。
點火類菜品,像私房燜鮑魚、罐罐煨香肘、尖椒土鱔、招牌土燒鵝、合味草原肚、麻婆豆腐、家鄉米涼粉、金湯養生鍋、蓉和全家福、蓉和一鼎香等出品時必須點火,該加蓋的必須加蓋。
對盤子加熱蒸燙類的菜品,像藿香江鰱、白灼基圍蝦、干燒遼參、私房燜鮑魚等走菜時,盤子必須先在蒸箱內蒸燙,避免菜品涼得太快。
對加蓋類菜品,像干燒元寶蝦、川椒牛仔骨、番茄荷包豆腐、清蒸魚類、鹽煎多寶魚等,出品時必須加蓋才能保持溫度。
05 /??簡單的烹調方法體現鮮
不添加色素、嫩肉粉、香精、增香劑等化學添加劑。發揮廚師對烹飪的理解,用內在的基本功和嫻熟技術來實現菜品的口味鮮美。
比如,我們有一道菜叫“肉炒肉”,雞肉與豬肉混合在一起炒,用豆豉、蒜苗、青椒、姜、蔥等自然新鮮作料調味。
還有一道用水豆豉作為主要調料的炒菜,在廚師對火候的掌握中,把豆豉的香味爆出來,再融入到肉里面,最后與蒜、姜、蔥一起炒制,完成了一道自然增香的鮮美菜肴。
06 /??湯鮮才是真的鮮
行業中有句話講“ 唱戲的腔, 廚師的湯”,意思是廚師對湯的掌握至關重要。
湯,可以說是廚師的第二調料。善用湯,體現了一個廚師的烹飪水準。
川菜的湯特別講究,不同的湯有不同的用法,比如,原湯是用一種原料加清水熬成的原汁原味的湯,有雞湯、鴨湯、骨湯、牛肉湯、羊雜湯等,多用于湯菜合一或以同一類原料烹制的湯菜和燒菜。
清湯,用老母雞、鴨子、豬排骨、火腿蹄子等加清水熬制而成,成品有清澈見底、味美清鮮的特點,多用于烹制清湯菜。
奶湯,是用老母雞、鴨子、豬肘、豬蹄等加清水熬制而成的湯,成品有潔白如奶、香鮮味濃的特點,適用于烹制奶湯菜肴,如奶湯魚肚等。
清湯調味被廣泛使用,我們的很多熱銷菜品,如涼菜芝麻雞,熱菜全家福、金湯養生鍋、青菜缽、醬爆蓮白等,無一不是在湯的增鮮后才變得鮮美可口的。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