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曝臟亂內幕,曼玲粥店回應:已強制關停涉事店鋪
劉佳 · 2021-03-16 22:15:10 來源:紅餐網 2927
員工上崗無需健康證、店員吃剩的排骨再下鍋......3月16日,曼玲粥店對近日被曝的食品衛生問題作出回應:將強制關停徹查涉事店鋪,主動向政府監管部門匯報整改情況。詳情請看紅餐網《每日熱訊》。
福州某粥店被曝臟亂內幕 ?
曼玲餐飲回應 ???
據福建電視臺報道,在月銷量過萬的曼玲粥店寶龍分店中,記者被告知可以直接上崗“大膽做”,無需持有健康證,不需要培訓。
報道還顯示,整整一上午,該店工作人員都沒有洗手,此后還直接用手挑起了粥里的黑籽,手指直接跟勺子里的粥品接觸,而后,粥又被放回了鍋里。
門店內的一把鏟子,店員一會用它在地上刮著污漬,沒一會又把它蓋在了熬制的粥品上。
晚飯后,有店員甚至將當晚吃剩的排骨撈出回收,加入了給顧客的山藥排骨粥中。在被問到時,多位店員均表示沒有大礙。
3月16日,曼玲餐飲針對福州寶龍店存在食品安全隱患一事,發出處理通報:
強制關停曼玲粥店福州寶龍店的第三方外賣平臺賬戶和線下實體店鋪,對該店鋪進行全面徹查,主動向政府監管部門匯報整改情況。
△圖片來源:曼玲餐飲公眾號
餐飲生意催生黃牛經濟 ?
南京黃牛代排隊, ?一個月賺2萬多 ?
3月13日,有媒體記者調查發現,在江蘇南京,黃牛代排已經成了一種新職業。
餐飲門店生意火爆催生黃牛經濟,新街口餐廳門口,黃牛稱根據時間和就餐人數不同價格也不同,平時每天能掙幾百,節假日上千,春節期間就掙兩萬多。
對此,有顧客稱,黃牛買票很正常的,在南京黃牛代排很常見,因為這樣比較方便嘛,自己平時沒時間排隊就讓黃牛取個號。
△圖片來源:攝圖網
火鍋店工作人員則表示,門店開業至今,每天都有眼熟人來取號,是不是黃牛不知道,但是會提醒顧客謹慎交易。
火鍋店包廂裝攝像頭比例高于其他餐飲 ?
與門店經營特殊性有關 ?
“餐廳包間內安裝攝像頭”日前引熱議,有調查稱,火鍋業態包廂安裝攝像頭比例高于其他餐飲。
近期,中國飯店協會副會長張景富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火鍋業態作為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業態,在經營上有其特殊性,燙煮過程中消費者或有燙傷風險。而且很多火鍋企業為24小時營業,凌晨后的經營可能會有糾紛發生。
張景富表示,就“餐廳是否能安裝攝像頭”的問題,協會在3月5至7日進行了隨機調查,調查的118家會員、行業企業中在包間安裝攝像頭占比18%,不裝攝像頭的82%。
安裝攝像頭原因前三位的是規避食品安全風險、取證需要及保護企業免于職業“碰瓷”。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紅餐網(ID:hongcan18)了解,餐廳包廂到底可不可以安裝攝像頭,目前仍眾說紛紜。
中國飯店協會法律顧問王中偉表示,在餐飲等大型人員聚集區域安裝視頻并不違反法律規定,而且各地管理辦法提到的禁止安裝區域往往都是僅限于賓館房間還有娛樂場所包間,并沒有明確排除飯店包間不能安裝監控。
但也有法律專家表示,安裝攝像頭違反了《民法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
精神病女子點了4萬元外賣 ?
親屬連夜轉贈2000份食品 ??
據媒體報道,汪先生親屬汪女士患有精神病,3月15日,汪女士在手機外賣平臺上點了40份外賣,消費共計超過4萬元,共計收到了近2000件各種食品,堆滿了屋子。
汪大媽回家后,看到一地的外賣,嚇了一大跳,隨即取消了汪女士剛下的兩筆訂單,發現還有幾筆訂單尚未配送,也趕緊打電話給店家取消了,算下來,總共取消了將近七千塊的訂單。
△圖片來源:攝圖網
為了避免浪費,汪先生把這些食品一提一提送給保安、環衛工人、親戚朋友,奔波到凌晨2時還沒送完。
汪先生對媒體表示,汪女士患精神病有幾年時間了,狀況好的時候生活基本能夠自理,春節前她從武漢市精神病院回家。沒想到突然發病,點了這么多外賣。
針對此事,外賣平臺表示,經與上級協調,已經送達的訂單無法取消,平臺愿意贈送若干消費券。汪大媽拒絕了。
汪先生說,不指望能夠挽回多少損失,但想通過這個極端事例,給外賣平臺和店家提個醒,如果收到不合常理的訂單,應該打個電話詢問,確認是不是真實需求,也希望外賣平臺軟件設置預警提示功能,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至于精神疾病患者在發病期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律師表示,其從事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對于尚未配送的訂餐,監護人有權要求不繼續履行。對于已經配送到位的,應當作為損失,由監護人承擔。
“消費達人”接單探店 ?
“五星好評”暗藏貓膩 ?
近期,有業內人士爆料:網上的“五星好評”網紅店暗藏貓膩。
比如,“現場對接暗號——購買團購券——商家現場返現——按商家需求點評”這一串操作要求,竟是涉嫌從事“刷單炒信”業務的公司給“消費達人”布置的“探店刷單”作業。
“招募茶藝體驗,時間周三至周日,兩人一組,要求點評賬號5至7級,照片加濾鏡。”在名為“作業群”的微信群中,有公司工作人員以群主身份向群內的“消費達人”發布“探店”信息。
“消費達人”通過搶單的方式領取任務,而這些所謂的“消費達人”基本都是某點評平臺的高星級用戶,其中不乏粉絲上萬的網紅。完成“作業”后,他們便可以在群里領取商家返還的消費費用和刷單酬金。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工作人員陳志臻介紹,“刷單炒信”這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環境,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春泉表示,一般的“達人探店”活動中,消費達人撰寫評價,無需經過商家同意即可發布,是好是壞都是其本人的真實表達。“而這種與商家事先協議好的消費和評價行為,則是一種虛假消費和虛假宣傳行為”。
?
注:本文由紅餐網整合新京報、騰訊網、瀟湘晨報、網易新聞及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標明來源。也希望廣大讀者在評論區留言,為廣大餐飲人提供更多更寶貴的建議。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