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置率高企,大批門店撤場!地下商業街成為餐飲“墳場”?
紅餐編輯部 · 2023-06-05 21:03:27 來源:紅餐網 1730
如今的地下商業街,還是餐飲選址布局的好去處嗎?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周洪楚,編輯:景雪。
因為鋪租更便宜、入駐門檻更低,地下商業街一度是熱門的餐飲選址點位。
然而,近幾年隨著購物中心、各式新型商業項目的涌現,不少地下商業街人流銳減,商業街內餐飲店的生意也日益冷清。
近日,紅餐網走訪了廣州幾條頗具代表性的地下商業街,一探地下商業街餐飲業態的真實生存現狀。
餐飲店撤場、空置率高企
一些地下商業街快“涼了”?
心里直發毛。這是紅餐網(ID:hongcan18)實地走訪廣州“江南新地”地下商業街后的最大感受。
江南西是廣州熱門商圈之一,人氣一直都很旺,而江南新地是該商圈內唯一的一條地下商業街。在江南新地,餐飲類門店大概占三分之一,且大多集中分布在距離地鐵出口附近的位置。除餐飲店外,還零散分布著一些服裝店、數碼店和潮玩店。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紅餐網走訪發現,這里的餐飲店生意大都冷冷清清。平時的工作日下班時間,不少白領由此經過,但真正停留用餐的人卻并不多。
靠近地鐵口的一家快餐店生意相對好一些,上座率也只有5-7成左右。越往商業街里面走,各類餐飲店的生意越是冷清。比如位于步行街中部的一家麻辣燙店,雖然緊挨著電梯出入口,但店內就餐的客人只有兩三個。
在這家麻辣燙店斜對面的關東煮小吃店,店老板或許是料定了不會有什么客人,已經在店里慢悠悠地吃起了晚飯。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紅餐網一路走下來,粗略統計了下,800多米的商業街,商鋪空置率已達到五成以上。
此前曾在這里開店的星巴克、蜜雪冰城、厝內小眷村等連鎖品牌,有的已經拉下閘門貼出轉讓公告,有的則徹底搬空,僅剩門頭的招牌還依稀可見。
△江南新地很多餐飲店都已關門歇業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一位在這里經營數碼店的老板告訴紅餐網,他大概八年前就在江南新地開店了,當時生意很旺,每到周末,來這里逛街淘貨的年輕人很多,餐飲店也是“人擠人”,自己要去附近快餐店買份午餐都得岔開飯點去。
“大約四五年前,江南西商圈附近開始出現地上商業綜合體,分流走了不少人流,慢慢的江南新地就開始變得冷清了。尤其是疫情爆發后,這里的客流更是少得可憐,很多商鋪都撐不住關門了。”
數碼店老板向紅餐網指了指斜對面的牛雜店以及十米開外的“吻仔冰室”,“別看那兩家餐飲店的招牌還在,都早就關門歇業了。牛雜店幾個月前關門的,前前后后就開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吻仔冰室比較可惜,在這里開了有七八年了,做的東西還可以,但沒能撐過去年。”
△江南新地的吻仔冰室已經拉下閘門,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從繁華到冷清,江南新地地下商業街并非個例,有著相似遭遇的還有“地王廣場”。
地王廣場于2003年開業,曾是不少廣州80、90后的集體回憶,商業街內的餐飲店也曾有過火爆的時刻。但如今,地王廣場幾乎已經淪為“時代的眼淚”,餐飲店的境遇也今非昔比。
△廣州地王廣場,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前不久,紅餐網走訪發現,地王廣場負一層僅有個別餐飲店還在正常營業,顯得非常空曠冷清。
紅餐網走進了一家仍在營業的“咕嚕咕嚕”,店員小妹表示,大概6年前商場裝修后,人流量就開始慢慢變少了,“平時晚餐高峰期會有周邊的一些白領過來吃飯,但白天即便是周末的白天,來這里逛街吃飯的人并不多。”
餐飲開店選址,還能進地下商業街嗎?
事實上,地下商業街興起于80年代未到90年代初。
彼時,考慮到土地資源越來越緊缺,各大城市開始向地下拓展發展空間。后來,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完善,地下商業街坐擁人流優勢,商業價值得到釋放,成為不少餐飲店選址的優選。
△廣州天河又一城,仍有不少連鎖餐飲品牌的身影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近些年,隨著地上、地下的商業空間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大批地下商業街規劃設計不合理,業態結構較為單一的弊端開始顯現。
“早期的地下商業街,大都有空氣流通、消防防火與疏散等先天問題,很多業態的發展會受限。另外,這類地下商業街的店鋪往往比較混亂,缺乏特色,逛街的體驗也比較差,放到現在來看會顯得比較‘低端’。”時尚天河輪值總經理雷承陽告訴紅餐網。
雷承陽表示,疫情給不少地下商業街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但同時,他也強調,很多地下商業街的區位優勢仍然存在,“提升硬件基礎設施,優化經營模式,還是可以將人氣聚起來并留下來,地下商業街仍然會是餐飲等業態經營的好去處。”
誠如雷承陽所說,并不是所有的地下商業街都如江南新地、地王廣場這般冷清。紅餐網走訪發現,也有一些地下商業街至今仍頗受消費者喜愛,比如“時尚天河”。
近年來,時尚天河相繼落成了尋馬街、夜上海、北極小鎮、中華美食街等特色主題街區,每個主題街區都設立了單獨的美食區,餐飲業態占比達30%左右。商場內既有逛累了可以坐下來歇歇腳的“小吃小喝”,也有適合家庭聚餐或三五好友聚會的輕正餐,還有能解決溫飽的各類快餐。
△時尚天河夜上海主題街區,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贏商網數據顯示,時尚天河2022年上半年的商業客流達1300萬人次,銷售額達10億元,2021年全年總客流超4500萬人次,整體的客流和消費情況還算不錯。
一位對地下商業頗有研究的餐飲老板陳華(化名)向紅餐網表示,地上商業空間有限,向地下挖掘未來仍然會是各大城市開發的重點。
廣州去年7月發布的《廣州城市地下空間規劃》就提到,在2021年-2035年的規劃期限內之前,廣州的地下空間重點區域將持續擴大,而本次的規劃范圍為廣州市域7434 平方公里。
△廣州城市地下空間規劃結構圖
圖片來源:廣州城市地下空間規劃截圖
“地下商業街依然是各地商業發展的重要布局,未來餐飲品牌在市場拓展時依然可以考慮布局。當然,在選擇商場時,首先要擦亮眼睛。”陳華強調道。
比如在硬件規劃上,要弄清楚該地下商業項目是否有為餐飲業態預留必備的水、電、排油煙等工程條件;在動線設計上,則要關注其是否有合理利用周邊的設施和資源為門店導入客流。
此外,不同的地下商業街定位也會有偏差,餐飲選址需格外留心。
舉個例子,分布在購物中心、熱門商圈周邊的地下商業街,大多以購物、娛樂的消費群體為主,更適合小吃、茶飲等類型的餐飲門店布局;靠近辦公區、商務區的地下商業街有明顯的客流潮汐效應,目標消費群體比較注重效率和速度,更適合快餐類品牌布局。
“說到底,餐飲經營七分靠選址,三分靠運營,是否選擇地下商業街開店,能否取得不錯的成效,都因人而異。”陳華說道。
封面圖來源:紅餐網攝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