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城賣咖啡,是門好生意嗎?
楊昶 孫金滿 · 2024-07-19 13:51:58 來源:央廣網 1704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報道,“十九線小縣城居然擁有了頭部咖啡品牌”“在小縣城開咖啡店是什么體驗”“一天900單,排隊兩小時,縣城咖啡店新年爆單”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此類話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釋放著一個信號:咖啡消費的版圖上,縣城正崛起成為一塊令人矚目的新興熱土。頭部外賣平臺發布的《2024縣城咖啡新業態報告》顯示,2024年1月,中國縣城咖啡累計訂單量較2022年同期增長322.26%,較2023年同期增長136.37%。
縣城咖啡緣何火爆?當下入局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縣城咖啡產業前景怎樣?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特別策劃“行業洞察”,對話青田咖啡之窗旅游驛站(以下簡稱“青咖驛站”)管理員兼全國咖啡師技能競賽裁判員張艷峰、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客座教授趙晨,聊聊縣城咖啡的生意經和產業路。
咖啡“拓荒”縣城市場,“文化+互動”圈粉消費者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咖啡消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十年前”,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客座教授趙晨回顧道,最早一批中國消費者接觸的咖啡多為速溶咖啡,彼時眾多速溶咖啡品牌涌入中國市場,咖啡作為即沖即飲、提神醒腦的功能性飲品的形象被初步構建;步入2000年,伴隨小西餐興起的咖啡館逐漸成為談事的熱門場所,形成了圍繞咖啡展開的社交風尚,就此邁入咖啡文化的2.0時代;如今,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大量工作機會和產業向縣域轉移,吸引了眾多年輕人返鄉,為咖啡文化下沉至縣城創造了良機,釀就“咖啡進縣城”的3.0時代。
而縣城咖啡店的發力擴張,也得益于全國咖啡產業的蓬勃。“有一個拉動的效應。”趙晨介紹說,全國的咖啡店產業規模已超2600億,咖啡店已有近15萬家。隨著城市咖啡消費市場日趨飽和,多家業內品牌相繼向縣一級市場拋出橄欖枝,進行合作伙伴的招募。
咖啡在縣城飄香,其消費人群相較于都市也展現出了一些不同特點。青咖驛站管理員兼全國咖啡師技能競賽裁判員張艷峰,結合自己在青田縣的咖啡運營經歷,指出當地消費主體多為退休人士和旅游訪客,樂意也更有時間了解咖啡文化,故而青田咖啡的經營重心落在文化推廣、顧客體驗的升級以及與消費者的深度互動上,張艷峰還觀察到,麗水本地諸多咖啡門店同樣展現出強烈的交互屬性,在開業后均獲得了市場正面反饋,因此,“在下沉市場做咖啡業務,更應該關注消費者想要了解咖啡背后故事的需求。”
張艷峰在青咖驛站制作咖啡(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縣城咖啡真有那么好賣?
“農產品×咖啡”或成本土品牌突圍密鑰
縣城咖啡狂飆突進,“帶著數萬存款回家鄉開咖啡店”的風潮也悄然興起,給返鄉青年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而關鍵在于,回縣城賣咖啡一定能賺到錢嗎?
張艷峰分析說,相較于一線城市高昂的房租成本,縣城市場的房租壓力明顯較低,的確為咖啡館的持續經營提供了更為寬松的環境。不過,從回本周期來看,縣城門店需面臨較長的資金回籠期,通常在兩年左右甚至更長,而一線城市的咖啡門店往往6個月就能實現回本。
張艷峰提醒,入局縣城咖啡之前,了解本地市場并確認自身長項至關重要。具體而言,技術型主理人擅長于咖啡豆的甄選,沖泡技藝更強;而營銷型店主則可能更精于市場定位、品牌塑造與顧客關系的維護。結合自身優勢在某一領域深耕細作,使之成為門店的鮮明特色,是促使門店在本地市場中迅速脫穎而出的關鍵。
此外,若想在縣城開一家土生土長的咖啡店,還要面臨與知名連鎖咖啡品牌的競爭。趙晨說,連鎖品牌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固定的打法,“如何開店,如何選址,如何去做爆品,如何引爆打卡”均有成熟的方法論。本土咖啡店欲在浪潮之下實現突圍,不僅要強化客戶運營,利用本地品牌的親和力和鄉情紐帶,構建老熟人聊天般的交流氛圍,在“慢生活”營銷中形成緊密的情感聯系,還應堅守價格帶,避免過度競爭導致的低價策略。同時,好的本土品牌“總是重度裹挾本地的特產”,將農產品等當地特色融入咖啡口味,可以賦予產品獨特的地域標簽和文化內涵,比如延吉當地研發的凍梨咖啡、東北大板拿鐵,紹興做的女兒紅咖啡、黃酒咖啡,都成功破圈。
張艷峰深有體會,他曾利用青田楊梅開發出一款特調咖啡,廣受好評。他還嘗試過將青田傳統家常菜“綠豆腐”的元素融入咖啡,經常引起游客與來訪者的濃厚興趣。消費者在品嘗的過程中,也會對青田的地方屬性有新的認知。
張艷峰與來訪者交流(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迎“幫扶”之風前行,借“全域”乘勢而上
談及縣城咖啡產業進階之路,張艷峰特別強調了政府的積極幫扶。他所在的青田,政府不僅促建了地方咖啡協會,還著力推動協會組織一系列活動。在青田政府的整體布局中,咖啡產業已然成為青田華僑經濟的關鍵一環,當地特色農產品如火腿、紅酒、楊梅等,也與青田咖啡文化緊密交融,共同構建起別具一格的“咖啡之鄉”氛圍。
對于縣城咖啡產業未來的態勢和前景,趙晨做了十分樂觀的展望。他觀察到,當下“全域”的理念正在勃興,以文旅體驗為例,游客在探索知名景點的同時,可以發現并體驗整個地區的多樣魅力,包括特色飲食、旅游衍生品等,他說:“當我們將各產業納入全域化視角進行整合,會發現初始的流量投入帶來了無限的復利可能。”對于縣域咖啡產業而言,這種全域資源的整合模式無疑是一大福音。通過全產業鏈的協同作用,可以激發前所未有的創新活力與想象空間,推動咖啡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云南作為咖啡豆的重要產地,已通過與旅游業、服務業深度融合,實現產品定位、市場推廣及物流體系上的高效整合,達成咖啡產業的全面升級與轉型,為縣域咖啡產業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
本文轉載自央廣網,記者:楊昶、孫金滿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