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餐飲亂象:紅火背后的速生速死
陸沉 · 2019-05-28 20:35:24 來源:紅餐 2774
成都這座“美食之都”備受消費者追捧,對于餐飲人來說,這里似乎是創業的天堂,仿佛遍地是黃金。
然而紅餐通過實地探訪發現,特色鮮明的成都餐飲市場,短板也異常明顯。
去成都之前,我們想當然地認為,成都餐飲是high到炸的。
作為國內最早被聯合國授予“美食之都”稱號的城市,成都豐富的美食備受消費者追捧,在這里,隨隨便便就可能出現下一個火爆全國的品類或單品。
數據也做了一定的佐證。據統計,2018年成都餐飲收入達到900億元,增長13.7%,在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二,僅次于廣州。
同時,美團點評數據顯示,成都火鍋、串串店在外賣平臺上的營業時間均可以到凌晨兩三點,24小時營業的也是數不勝數。而餓了么和口碑數據也表明:晚餐、宵夜、火鍋消費,以及此時間段下單購買健胃消食片最多的城市都是成都。
high的背后,當地餐飲還有哪些特性?城市特點和餐飲發展之間又有著怎樣的內在邏輯?為了弄清楚這些問題,紅餐(ID:hongcan18)團隊對成都餐飲市場進行了深度走訪。
01?美食吃著爽,餐飲“火葬場”??
說到成都餐飲現狀,不止一個餐飲老板告訴紅餐記者:成都餐飲市場紅紅火火,整體一片生機勃勃。
確實,不管是普通街巷里的蒼蠅館子、美食街區的小吃店,還是商場知名的品牌店,只要是有吃的地方就有人在吃,或者拿著吃的號碼牌。一位成都餐飲人表示,成都的吃貨,為了吃一頓火鍋或者串串,從不憚于排好幾個小時的隊,“不管幾點,吃到為止”。
以成都最旺、最時尚的春熙路為例。這一路聚集了上百家火鍋店,大龍燚、小龍坎、譚鴨血、蜀大俠、袁老四扎堆開,排隊等吃火鍋的人從早上持續到深夜兩點。
小吃店更是多,而且與大多數城市的美食街熱鬧混亂、高同質化不同,四川小吃種類多,腦花面、宜賓燃面、缽缽雞、肥腸粉、冒菜、兔頭等等,每一樣小吃單拎出來都可以在春熙路撐起一個店。
成都人對吃的倔和執著,以及祖傳的美食基因庫,給餐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同時也讓這座城市成為了廝殺激烈的餐飲“火葬場”。
一位做火鍋的餐飲人表示,成都餐飲紅紅火火是事實,餐館多,消費者也愿意為吃花錢,但實際上要生存下來并不容易。
“一條街上好幾十家餐飲店,基本上兩年到三年就要換一批?!贝何趼芬粋€20平米左右的小店,租金堪比普通區域的商場,兩年間可以換三個品牌。
“成百上千個品牌沉下去,只有幾個能出頭的。和我們同輩品牌,現在基本上少了?!贝簖垹D創始人柳鷙表示,成都餐飲人沒有幾個是容易的,大家都在熬,“熬過一個階段不要得意,下個階段接著熬。”
即便如此,成都餐飲也從來不缺“跨火坑”的人。紅餐(ID:hongcan18)走訪成都,和十多位當地餐飲老板面聊后發現,在成都做餐飲,很容易找到品牌或是品類的切入口,品牌容易火,但倒下去也很快。而速生速死的背后,有兩個關鍵的因素:營銷和加盟。
幾乎沒有品牌不做營銷,而能做到一定規模的品牌,基本上是靠上百家加盟店撐起來的,這在其他城市極為少見。 ?
02?成都餐飲營銷AB面??
A面:錦上添花
沒有哪個地方的餐飲做營銷像成都的一樣游刃有余。
門店還沒開,宣傳營銷先走起,如大龍燚第一家店尚在裝修時,柳鷙就每天在微博上直播進度、邀請媒體人轉發預熱,制造懸念先聲奪人,等到門店開業,消費者早已經在排隊等著了。
與品牌有關的事和物都可以做成大營銷事件,如蜀大俠推出IP人物和明星產品“雪山俠寶”時,直接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和聯合美食KOL飛到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上吃火鍋;香天下的奶茶鍋底,引發的與著名美食家沈濤的爭論;還有蹭熱點和請明星到店消費,等等。
營銷點子層出不窮,他們也舍得為營銷花錢。蜀大俠一場精心策劃的營銷活動動輒幾十萬;而馬路邊邊麻辣燙愿意用每年利潤的10%~20%做持續性營銷,增加品牌的曝光度。
營銷這個大多數餐飲人攬不好的“瓷器活”,在成都餐飲人眼里地位僅次于產品。蜀大俠創始人江俠覺得做營銷沒有什么丟臉的,“對于品牌而言是錦上添花的事,但產品永遠是核心?!?/p>
這樣的營銷態度和營銷氛圍,恐怕是北上廣深都少有的。而這種氛圍的形成,跟成都餐飲界不乏“前媒體人”有關。
如大龍燚創始人柳鷙就是成都最早一批互聯網人,在2013年微博火熱的時候先是為餐飲商家寫推廣文,后來做自己品牌的營銷基本上是輕車熟路。還有現在吃喜牛肉串串創始人老練、火爆成都的串串品牌冒椒火辣聯合創始人吳堅、牛華八婆總經理肖毅等等。
跨界餐飲之前,他們基本都做過餐飲品牌營銷或者美食評論,在互聯網營銷、品牌推廣、洞察消費者需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他們的成功經驗,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成都餐飲人對營銷的看法。
同時,成都發達的餐飲媒體是為品牌營銷推波助瀾的有力推手。大量美食KOL、美食推薦號、餐飲行業垂直媒體在線上線下為品牌造勢,給消費者篩選各種環境好的、好吃的、性價比高的美食。這些“美食風向標”培養了當地年輕人依托媒體選擇餐廳的消費習慣。
B面:賠本賺吆喝
從品牌到媒介再到消費者,餐飲營銷在成都基本上已經形成閉環。營銷是品牌的推手,也是品牌裝飾門面的幫手。
一位餐飲人表示,成都的餐飲品牌現在普遍講究門面和營銷宣傳,背離餐飲的本質,幾乎陷入了營銷的怪圈。
成都還有一個“奇葩”現象——搶占高級商圈和繁華街區的鋪位做品牌“門面”。 ?如果一個品類異?;鸨?,躥紅的品牌會大量占領春熙路、寬窄巷子、武候祠錦里等高人流的區域,不惜用高房租占最好的口岸。
這些口岸是不是真能賺錢?不一定。
一位當地的供應商透露,在成都玩這種套路的品牌不少,通過大量媒體營銷制造生意火爆的假象,給外地不知情的加盟商的感覺就是:即使便宜也還是能賺錢,這對加盟商來說是巨大的吸引力。然而現實是:繁華地段看似門庭若市的門店,實際上很多是“空殼”,沒幾家真正盈利的。
此前有媒體報道,成都春熙路附近某商場,房租動輒300~400元一平米,轉讓費更是上百萬,即便如此還是一鋪難求。與此相對的是成都餐飲的客單價普遍很低,一般品牌的人均70~80元,普通門店就更低了,這樣的消費水平很難撐起這些地方高額的租金和營銷費用。“一個門店一天虧10萬的都有,但是這些錢跟以此賺到的加盟費相比,根本不算什么?!?/p>
門店本身不賺錢,卻依然要搶占這些口岸的目的,都是招攬外地加盟商、代理商,迅速套現,這對于品牌方來說是一種更為方便、直接的盈利方式,同時品牌勢能也會再次加固;然而對加盟商而言,利益能否共享卻是不一定的。
03?加盟放得快,死得也快???
你能想象得到,一個成都的火鍋品牌,在成都一家店都沒有,在省外卻有上百家加盟店嗎?這種“極端”,恐怕只在成都有。
加盟是成都餐飲市場繞不開的話題,在其他地方的餐飲人都在想著怎么解決直營管控問題,一年開十幾家店都覺得是極限的時候,成都餐飲人一個月就能同時放出好幾十家加盟店,兩年內開上百家店的品牌不在少數。
△ 成都部分門店較多的品牌,資料來源于網絡公開信息
少量直營+大量加盟 ?,是成都餐飲發展的主流模式 ?,而這種模式之所以被固化,和當地的餐飲氛圍及餐飲短板是密不可分的。
成都吃貨并不好糊弄,在成都做餐飲“味道要巴適、價錢要合適、格調要舒適”,“性價比”一直是生存關鍵?!吨袊惋媹蟾?019》顯示,2017—2018年成都重點餐飲品類人均消費價格保持平穩,小吃快餐人均消費22元保持不變,火鍋為52元、川菜為49元。相比北上廣深吃一頓火鍋或者串串人均動輒上百元,實在是太低了。
而10萬家餐飲門店分搶900億市場,每家店平均一年的營收只得90萬,按餐飲凈利率一般為15%算,平均一家店一年凈利只得13.5萬,生存壓力能不大嗎?
本地市場錢難賺,而競爭又過于激烈,才迫使成都餐飲人轉移戰場,另辟了本地直營做品牌、外地加盟賺錢這條“曲線救國”的道路。
人為營銷給品牌造勢,趁火的時候迅速放加盟,一方面可以用規模延長品牌熱度、穩固品牌,另一方面趁機將能賺的錢都賺了。這種“取巧”的經營方式讓一些人賺到了錢,但也暴露了成都餐飲的短板——根基太淺。
“成都餐飲人習慣用營銷打造爆款,做品類冠軍,走完從0到1之后就想要快速發展,大量放加盟賺錢,這其實是一種不健康的品牌發展方式?!背啥夹〕苑誓c粉品牌甘其食創始人甘樂認為,大多數人還沒將品類挖掘到一定的價值高度,或者品牌成熟度還不夠,就大肆開放加盟賺錢,這是很多成都餐飲品牌速生速死的主要原因。
而另一方面,品牌迅速膨脹,團隊管控能力跟不上,也很容易崩盤?!?strong>也正是因為團隊的經營、管理能力不足,專業人才不夠,沒有辦法支撐直營,他們才會選擇加盟這條捷徑。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四川知名供應鏈企業申唐產業董事長唐僧表示,人才培訓、運營管理以及組織架構這方面的能力,成都餐飲人還需要跟北上廣深好好學習。
結 語
強營銷和強加盟是成都餐飲市場的特色,再加上成都本身具有天然的食材、產品和市場優勢,這樣的特殊條件,可以讓品牌快速形成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也確實造就了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優秀品牌。
然而凡事都要提防過猶不及。餐飲歸根結底需要通過過硬產品和服務鞏固口碑,要靠成熟的運營和系統的管理維持長遠發展。一昧靠營銷和好口岸虛張聲勢大肆加盟,并將此奉為品牌發展的圭臬的話,品牌能延續多久?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