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赪:滇菜不是沒有市場,只是缺少現(xiàn)代方式的包裝
陳曦 · 2019-12-08 21:53:00 來源:紅廚網(wǎng) 3342
《紅廚紅菜》
專訪全國具有高超廚藝的大廚
旨在把那些嚴謹認真的大廚推出去
讓更多的人群看到他們的存在
他不像很多大廚,入行便勤奮努力,“混”曾是他的行事準則,但當有一天浪子回頭,卻迸發(fā)出驚人的能量。
在鄢赪三十余年的從廚生涯中,滇菜做了12年,西餐做了12年,之后在不被同行理解的情況下,突破性地提出滇菜西做,將滇菜推向全國市場,成為滇菜代表性人物。
后來,鄢赪在2014年獲得國務院津貼,領銜鄢赪技能大師工作室,不僅自己在各大國際大賽擔任裁判,更帶領弟子參加各種國際比賽,為滇菜的推廣而奔走。
《紅廚紅菜》第187期
鄢赪
昆明飯店有限公司餐飲分公司總經(jīng)理,中國滇菜大師,中國西餐烹飪大師,法國國際廚皇美食藍帶勛章廚師,世界廚師聯(lián)合會國際評委,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中國烹飪協(xié)會國際美食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級注冊裁判員(A級),云南省首批五星白金總廚獲得者,滇菜國際化第一人。
浪子回頭金不換
大廚是被“逼”出來的
▼
鄢赪曾是家長們眼中的好學生,三十多年前,他考上了警察學院,但從軍的父親希望兒子學些“文氣”的專業(yè),鄢赪便選擇了復讀。但一年后的高考,他意外落榜了。再復讀一年?看著已經(jīng)能養(yǎng)活自己的同學,鄢赪決定不讀了,出去工作。
當時,云南唯一一家涉外四星級酒店昆明飯店正在招工,鄢赪被順利錄取,之后被分配到廚房工作。這對鄢赪來說本沒有什么,但作為父母,肯定希望兒子能找個更體面的工作。
沒曾想,年輕氣盛的鄢赪犯了倔脾氣,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你越不想我干什么,我越要干什么。”本來對進廚房有些猶豫的他,決然地進入了昆明飯店的后廚。
當時,鄢赪進入后廚的第一件事還不是洗菜、打下手,而是搞衛(wèi)生、拉煤、燒煤、洗圍腰……而且因為是被父親間接“逼”進廚房的,鄢赪便一直以“混”為準則,光是“搞衛(wèi)生”這個崗位,他就“堅守”了兩年,當同期伙伴已經(jīng)順利上灶,鄢赪才剛被調到水案,負責宰殺。
即使如此,年輕的鄢赪仍覺得沒什么,日子能混一天是一天。直到有一天他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工資落后別人一大截,在那個講工齡的年代,鄢赪只覺得不公平,一起進酒店的,憑什么就自己工資低?
“我就不信了,別人能做到,我怎么可能做不到。”要強的鄢赪開始被工資“逼”著用心干活、認真學廚,別人下班了,他還待在廚房“補課”。
越是努力,鄢赪越發(fā)現(xiàn),之前哪有什么不公平,只是自己不認真、不上心,那怎么能升職加薪?
自此之后,鄢赪的工資一大半都花在了買書上,只要和廚師相關的,他都買。他還抓住每一個機會練手、向師傅請教,一些即使自己沒有太大把握的活兒,鄢赪也積極爭取去做,在嘗試中不斷學習、進步。
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鄢赪的轉變,也讓很多老師傅刮目相看,慢慢地,都愿意把活兒交給鄢赪去做。
1997年,云南的對外接待日漸增多,昆明飯店也需要配置西餐部門,已經(jīng)成為可靠干將的鄢赪被領導看上,讓他去執(zhí)掌西餐部西廚房的工作。向來天不怕地不怕的鄢赪,對這突如其來的“升遷”卻有些膽怯,“我們誰都沒有接觸過西餐,萬一我把這事做砸了呢?”但領導說,“我們覺得你一定可以。”
就這樣,鄢赪再次被“逼”進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從接到任務那天起,鄢赪就泡在了西廚房,跟著請來的西餐師傅一點一點從頭學起,每天都在廚房待到凌晨兩點以后。不僅如此,他還托關系,到昆明各大西餐廳的后廚“偷師”。
西餐講究擺盤,鄢赪在做滇菜時很少接觸,于是,他就在這方面狠下苦功。
幸好鄢赪學過繪畫,“這些東西都很講究美學,而餐飲的美學,和藝術的美學也是相通的。”
鄢赪將擺盤和以前學習過的明暗線、空間感融會貫通,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也讓昆明飯店的西餐水平迅速成為了云南的標桿之一。
到2009年,鄢赪升任為昆明飯店的行政總廚,這時,距離他進入昆明飯店后廚,已經(jīng)過去了24年,共做了12年滇菜,12年西餐。
雖然做了6年不上灶的廚師,但鄢赪卻在混日子 ——不甘心——羞愧——奮發(fā)中,找到了自己廚師生涯的方向——將滇菜國際化。
做滇菜創(chuàng)新被質疑
更覺得滇菜必須創(chuàng)新
▼
其實鄢赪一開始并沒有想到把滇菜國際化,腦中想的只是“滇菜西做”、“滇菜創(chuàng)新”。
2003年,由于非典的緣故,全國的政府接待開始推行分餐制,在昆明飯店西餐廳當主廚的鄢赪,便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分餐改革的負責人,他當下便提出:滇菜西做。
滇菜如何西做?剛開始時,鄢赪也只是將滇菜的呈現(xiàn)形式進行改換,借用西餐的擺盤思維,根據(jù)滇菜的實際情況,加上云南當?shù)靥赜械牡赜蝻L情,進行分餐呈現(xiàn)。
比如過橋米線,以前所有的食材都是豪放地放在一個盤子中,鄢赪便將這些食材用一個個小盤子,講究地進行分裝,使其更符合分餐的需求。
經(jīng)過這次分餐改革,結合多年對西餐、現(xiàn)代中餐發(fā)展的研究,鄢赪發(fā)現(xiàn),滇菜一直走不出云南大山的原因之一,是在于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用現(xiàn)代語言向外表述自己,也就是沒有“包裝”。
所以之后,鄢赪便開始推行滇菜創(chuàng)新,除了呈現(xiàn)方式,他更開始改良滇菜的烹飪方式。為了讓滇菜擺脫“民族菜”的刻板印象,鄢赪用西餐的手法,改良了很多云南的民間小吃,比如油雞樅。
原本的油雞樅,是將雞樅和植物油、香辛料合煉而成,為了更耐貯藏,油也比較重,云南民間多用以佐酒,或是做調料使用。這道“小菜”,能不能也成為宴席上的“大菜”?鄢赪受到XO醬的啟發(fā)聯(lián)想到,如果將雞樅用口感相對清淡的醬汁烹制,會產(chǎn)生什么化學反應?
于是鄢赪開始反復試驗,在傳統(tǒng)技法的基礎上,將火腿、干貝等食材一起熬制,加入些許辣椒,做出特制的醬汁,再和雞樅一起烹調。改良后的油雞樅,鮮美、微辣,口感層次豐富,相比于以前偏重香辣的口味,更能凸顯雞樅的本味。經(jīng)過改良的油雞樅從視覺、口感上來說,都更上檔次,甚至能搬上酒店接待的餐桌。
由于雞樅菌近些年價格一路攀升,這道改良后的油雞樅,在昆明飯店能賣到500多元一份。但即使如此,慕名而來的人仍然絡繹不絕,而且很多食客都是外地人甚至外國人,最多的時候一年賣出了5000多份。
這些嘗試,讓鄢赪看到了創(chuàng)新的力量,和滇菜“能走出云南”的希望,“很多人對滇菜有種誤解,覺得這是山里的菜,很土,其實滇菜從食材而言,是很高端、有其特殊價值的,只是一直以來包裝得不好,呈現(xiàn)得不好,烹飪理念過于傳統(tǒng),讓現(xiàn)代人覺得很過時,或是很鄉(xiāng)野,所以這些都值得我們?nèi)ジ牧肌!?/p>
鄢赪這些嘗試也讓老一輩滇菜師傅很是不解,“但我還是覺得,滇菜如果不創(chuàng)新,不走出去,以后說不定大家都不知道有滇菜,那些傳統(tǒng)的東西,不是更會失傳嗎,那豈不是更可惜?”
這個想法,在鄢赪到北上廣和許多國家走訪、接觸到更多的菜系之后,讓他更堅定了。這時候,他的倔勁又上來了,“他們不理解我的做法,我更需要搞出名堂,讓他們知道我到底在做什么。”所以,在“滇菜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鄢赪又進一步提出了“滇菜國際化”。
什么是滇菜國際化?鄢赪給出了自己的三點答案。
首先是堅持滇菜“元素”不能變。
什么是滇菜的元素?簡單說就是滇菜背后的文化和食材。
“滇菜很多菜式,都有它獨特的背景故事。”比如過橋米線、汽鍋雞等,都有來源,“不僅不能變,還要更好地將這些故事傳承下去,在菜品呈現(xiàn)上突出這些背景故事。”鄢赪認為,滇菜的國際化,更需要去說好這些故事,因為有內(nèi)涵的菜品才更能吸引人關注。
而食材,是滇菜的精髓,“云南的海拔能從76米到六七千米”,這也造就了云南豐富的食材,構成了滇菜獨特的風格。如果拋開云南的食材,滇菜也就不成立了,所以即使要做創(chuàng)新,云南食材也一定要堅持使用。
其次是烹飪技法的改良。
現(xiàn)在,老滇菜還是秉承很多傳統(tǒng)的烹飪技法,“這不是不好,但不利于滇菜的發(fā)展。” 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任何餐廳都講求標準化、講求效率,很多連鎖品牌的成敗更取決于此。老技法很好,但很難適應現(xiàn)代餐廳的需求,讓滇菜難以進入現(xiàn)代人的視野,不利于市場的推廣。
而廚房的設施設備一直在不斷升級換代,廚師可以更多地利用這些高效工具,達到更好、更科學的烹飪效果,“我們需要傳統(tǒng)技法的滇菜,但更需要先將滇菜推廣出去,有了市場,滇菜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第三是口味的調整。
“滇菜從營養(yǎng)角度而言,有些食材的搭配不是特別合理,而且口味過重,重油重鹽。”鄢赪說,現(xiàn)在人們都講究養(yǎng)生,很多人喜歡云南的食材,也是從營養(yǎng)角度出發(fā)。而且滇菜的食材非常好,重油重鹽反而掩蓋了食材的本味,讓食材的優(yōu)勢大打折扣。
其實無論在哪個菜系,重油重鹽的菜式都在改良途中。因此,滇菜若想走出大山走向國際,更需要減油減鹽,從這個角度看,滇菜40%~50%的菜品都需要改良。
參加國際比賽、做評委
不僅是滇菜推廣的方式,也推動中餐走向世界
▼
既然有了概念,但怎么讓滇菜的這些改良被人們看到呢?
鄢赪在2014年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后,便領銜了“鄢赪技能大師工作室”,專門從事滇菜的研發(fā)、人才培養(yǎng)、交流活動。
鄢赪還想到了比賽,國內(nèi)外的大小比賽,鄢赪都帶自己的學生去參加。而且為了熟悉比賽的規(guī)則,讓滇菜嶄露頭角,鄢赪自己也去考取了國際比賽的裁判資格,成為世廚聯(lián)三十多位中國籍正式國際評委之一,“我們通過這種方法,讓廚界更多人看到了我們改良后與國際接軌的滇菜。”
“各大比賽,不僅是廚師間的交流,更是餐飲文化推廣的渠道,更多廚師走出去做滇菜,才會讓滇菜被更多人知道,那樣,才有機會改變普通大眾對滇菜低端、土的刻板印象,滇菜才能有更大的市場。”鄢赪說。
但對于比賽,鄢赪也為很多中國廚師惋惜,他們不是廚藝不好,而是不規(guī)范。“要么不按規(guī)則著裝,要么不按規(guī)定使用刀具,更重要的是,不少中國廚師做菜沒有合理的流程,沒規(guī)劃好先做哪一步后做哪一步,這就導致他們做菜時,桌面一片混亂。”在鄢赪參評過的比賽中,他發(fā)現(xiàn),無論是儀容儀表、流程、素質、意識,中國廚師都落后外國廚師一大截。
“不要覺得這些都是面上功夫,評委連菜都還沒試,你的前場分都被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扣完了,即使技術分拿到滿分,總分也比不過人家,又有什么用呢?”
在鄢赪看來,這是滇菜和中餐共同的問題,“中國餐飲博大精深,但首先你得有渠道讓人去吃到這些菜,既然別人制定了規(guī)則,那我們就只能先按他們的規(guī)則玩,去爭取發(fā)言權,等我們擁有足夠的發(fā)言權,才可能去制定規(guī)則,讓人家按我們的規(guī)則玩。”鄢赪說,比賽中,儀容儀表、流程的規(guī)范是有用的,它體現(xiàn)的就是一個廚師的專業(yè)形象。中國廚師長久以來在社會中地位不高,也和一些廚師不注重自己的專業(yè)形象有關。
而鄢赪不斷在國際比賽中出現(xiàn),鼓勵更多中國廚師參賽,也正是抱著讓中餐更規(guī)范,將滇菜推向國際,將中餐推向國際的心態(tài)。
結語
▼
鄢赪不是一位傳統(tǒng)意義上一路上進的大廚,但也正因為如此,他覺得自己更有資格告誡年輕廚師:要堅持。只要自己想,無論什么時候、什么基礎開始都不會晚,堅持下去,一定會有結果。
而他自己,也在堅持著“滇菜國際化”這個想法,即使最開始幾乎沒人理解、沒人支持,但當他拿回成績后,很多滇菜師傅也開始理解他的想法,更多的年輕廚師也贊同他的理念,紛紛和他一起推動滇菜的發(fā)展。
鄢赪紅菜
▼
香煎瀾滄江面瓜魚配韭菜花汁豌豆泥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洱海蝦慕斯配傣味青喃咪醬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云南腐乳青椒土豆冰淇淋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滇味五香熏魚片配黑松露醬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鮮花糍粑配火腿餅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紅廚紅菜》往期精彩回顧
記者 | 陳曦
本文為紅廚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寫評論
0 條評論